宋刚
甘肃省庆阳市第二中学 甘肃 庆阳 745000
【内容提要】 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所以要让学生首先养成热爱读书的习惯;学校要立德树人,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人才,切实发展素质教育,因此学校不能一味的为了分数而让学生沉入题海,除了做题还是做题,除了考试还是考试,学校要有意识留出足够的时间给学生,让学生广泛阅读。对此,学校要有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要不折不扣的落实,自上而下要重视起来,形成一套较为系统的评价体系。而且,通过对学生读书习惯的培养,为学生的终生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在此基础上营造浓厚的校园文化氛围,逐渐形成学校的校园文化特色。
【关键词】阅读 习惯 培养 文化 氛围
学校就是读书的地方,但光读课本是远远不够的。只有拓展学生的阅读范围,增加学生课外阅读量,才能不断更新学生的知识储备,提高其认识,进而提升其人生境界。这就需要从中小学开始有意识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为学生的终身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那么如何培养学生自觉的阅读习惯呢?下面谈谈个人的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和空间。
在国家明确提出发展素质教育的今天,但由于中高考仍以分数作为标准进行录取,所以不少学校仍就以应试教育为根本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的分数为唯一目的,实际上还是原来的应试教育模式。这种体制下学生表面上可以拿到较高的分数,可实际上,一些基本的能力却很欠缺。学生每天在学校有做不完的习题,有上不完的课,有考不完的试,中小学生的负担依然十分沉重。学生根本没有时间扩充自己的阅读范围,学生的阅读仅限于课本而已。难怪学生普遍有一种疲劳感、厌倦感。如果不为了考大学,不少的学生恐怕早已放弃了学习,还谈什么自觉的阅读。学生即便爱好阅读,可没有时间,也没有空间,因而整日围绕课本转。因为没有时间阅读,学校的图书馆形同虚设,门可罗雀,学校的图书资源就白白的闲置着,图书馆成了养尊处优的地方。面对如此现状,学校应在抓好常规教学的前提下,能够从时间安排、课程安排上有意识的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充分利用学校的图书资源。同时在管理制度上,在量化考核中考虑学生课外阅读的因素,并给以评价倾向,以此调动教师对培养学生课外阅读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对课外阅读的认识。当然,在这个过程中,学校首先要做好导向工作,为学生阅读列出科学合理的图书目录,安排专业老师负责实施,指导学生按计划有针对性的阅读,逐渐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二、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
一个学校的文化氛围的形成绝不是昙花一现,而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一个学校的文化个性也绝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而是长期的坚持,经过一代又一代的传承与反复打磨的结果。其一旦形成,就不会轻易改变。学生在一个有着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学校和一个没有良好的文化氛围的学校,学习的感受是大不一样的,结果自然也迥然不同。现实中,有不少学校就没有自己的文化定位,自然也就没有自己独特的文化个性。文化氛围不浓厚,学生学习生活其中,就缺少一种文化的熏陶和文化内在的约束力,学生受到教育就有限。
学校文化氛围的营造首先要从学生读书开始。一个学校的学生绝大多数都热爱阅读,都有良好的课外阅读习惯,这个学校的文化氛围自然就浓厚,学校的文化个性自然也容易形成。
三、看展丰富多彩阅读活动,以此推动书香校园的形成。
兴趣需要培养,积极性需要调动。在阅读这方面,学校要有意识的开展各种各样的读书活动,以此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学校重视什么,学生自然就重视什么。下到班级,上到年级组乃至学校各个层面可以定期举行形式多样的切合实际的读书交流活动,诸如读书沙龙、读书报告会、读书演讲赛、读书辩论会、读书征文比赛等等。通过形式活泼、喜闻乐见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读书的重要,体验到读书的快乐,既可以丰富他们的文化生活,减轻其精神压力,又可以激励他们读书的热情,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其读书习惯。当然,这些活动一开始自上而下就应十分的重视,不能草草了事,流于形式, 否则,就会走了过场,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四、形成一套完整体系。
既然课外阅读作为学校的一项重要工作,每年每学期都要制定培养学生阅读兴趣的科学合理的计划方案,写进学校的工作大事记。学校有学校的计划,年级有年级的计划和方案,班级也有班级计划。计划制定好,就要不折不扣地去落实,使这项工作常态化。年级不同,读书的内容、要求、达到的标准肯定也不同,以此体现阅读兴趣培养工作的持续性、渐进性。一个阶段结束,学校要有学校的总结,年级要有年级的总结,班级要有班级的总结,以详细的过程和准确的数字反映阅读计划的落实情况。对于学生个人,要有充实的读书笔记。一个阶段结束,学校要进行评比奖励,对老师的业绩要纳入年终考核。长期下去,学生阅读的内容就会成为很好的校本教材。经过长时间这么一届又一届的培养实践,学校的文化个性必然就会形成,学校的文化氛围必然就会浓厚起来,学生的学习生活也必然有意义起来,丰富多彩起来。这倒在其次,主要是学生的阅读习惯就会潜移默化的形成,使其读书成为一种自觉,一种生活的必需,从而为其终生学习做好铺垫。
参考文献:
1.《爱心与教育》(漓江出版社,2008年出版,作者是李镇西)
2.《致青年教师》(2010年教育科学出版社出版,作者是吴非)
3.《爱弥儿》(法国思想家让-雅克·卢梭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