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科学课堂动手实验有效性的方法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翟海燕
[导读] 小学科学是一门讲究实践性与辩证性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
        翟海燕
        山东省滨州市高新区第二小学山东省滨州市 256660
        摘要:小学科学是一门讲究实践性与辩证性的基础学科,也是一门以动手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为了让小学生感性与理性相结合的认识科学知识,在实际实验过程中,拉近自身与科学知识之间的距离,教师必须根据已有的实践教学经验,借助实验教学方法创新,提供给小学生源源不断的实验新鲜感,让小学生在实验体验驱动下,充分培养实践素养、科学素养,从而提升实验教学有效性。
关键词:小学科学;课堂教学;动手实验;科学素养;有效性
前言:
        在小学科学教学中,动手实验是完善科学课程教学体系的关键内容,也是帮助小学生切实提高学习主观能动性的重要组成部分。要通过动手实验,为小学生提供基本的科学学习材料,激发小学生科学学习兴趣。教师就必须通过实验教学的课前预设,立足小学生感兴趣的实验角度,为小学生做好实验引导,促使小学生主动参与动手实验,对科学知识学习做出更加合理的探究实践,有效认识科学知识。
一、构建课堂常规,规范实验行为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深入,新课标明确提出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基本理念,强化学生学习主动性、合作性、实践性等,对于小学时期的科学课堂教学亦是如此。因此,在这样的教育发展背景下展开科学课堂动手实验教学,课堂氛围一定是易于出现管理混乱,甚至小学生重“玩”不重“学”的现象。教师如若使用批评教育,就很容易直接挫伤小学生实验兴趣,使得小学生束手束脚,对实验教学氛围产生影响。所以,科学教师需要在日常科学课堂教学中,就构建基础的课堂教学常规,潜移默化的向小学生渗透纪律意识,让小学生在进入动手实验时,自我管理到位,有目的的参与实验操作[1]。
        例如:每次进入正式动手实验前,科学教师都采用互动提问形式,询问小学生“有哪些同学还记得老师每次实验都宣读的实验常规?愿意为老师复述。”引导小学生从自身角度回忆细化常规,而后下意识的在“求表扬”心理下踊跃表现。经过一个学期左右,便在进入科学实验时专心致志,有规有矩。
二、明确科学地位,重视科学实验
        小学科学课堂是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目的的早期科学启蒙课程。在科学课程中展开细化实验教学,科学教师需要明白实验教学在整体科学课程体系中的教学价值,而后重视转换教学角色,留出较多时间让小学生动手实验,体现真正意义上的放权,为实现科学课堂动手实验教学有效性做好铺垫。然而,在现实的科学课堂教学中,大部分科学教师仍受应试教育模式影响,设计实验活动时“照本宣科”,忽视了小学生的主体地位。因此,科学教师谈实验教学有效性,必须从教学观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明确基本的实验教学地位,继而以小学生为中心,设计讲究互动探究的动手实验,弱化一味理论灌输[2]。
        例如:科学教师在平时的教学设计环节,根据实验要求准备好全部实验仪器与实验材料,预设实际实验中会出现的实验问题,做好对应预防。而后思考如何让小学生主动参实验过程,想法设法的反复预演,确保有效激活小学生实验兴趣。
三、把握学生特点,组织动手实验
        小学科学课程与其他文化课程相比,讲究实践性、动手性的实验教学占比较重,小学生对此也热情高涨。只是,由于小学生年龄段特征与身心发展特点存在尚不成熟表现,因而实验专注力无法长时间集中,总是易于出现一开始热情满满,过不了太长时间就快速丧失实验兴趣,提不起动手兴致的实验课堂弊端。所以,科学教师设计动手实验时,必须把握好小学生具体特征,以“趣味实验”为核,带领小学生趣味探究,以此保证科学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凸显[3]。


        例如:科学教师在教学“哪一类土壤容易被侵蚀”一课时,为了让后续实验导出足够有趣,在教学理论知识并导入实验活动备的过程中,直接设计一个“你猜我找”同步小游戏,引导学生“找不同”,仔细分辨科学教师提供的几种不同土壤,然后踊跃选出自己认为是正确答案的那一个,保证小学生在游戏心态下趣味化参与实验互动,保证后续教学展开的高效性与有效性。
四、改进科学实验,培养创新精神
        为了在小学科学课堂动手实验教学中,保证小学生动手实验有序、有效,科学教师就需要改变传统的“照本宣科”实验教导,走出特定教材范围限制,以“新意”为关键,创新实验教学展开。毕竟,小学科学教材中的动手实验教学并不全是可以在课堂教学时间内合理组织的。因此,科学教师作为小学科学实验教学引导者,必须从教师角度,做好基本的实验教学创新[4]。
        例如:在教学“不一样的线路连接”一课时,科学教师引导小学生预习教材内容可以发现,许多教材中提及的实验器材,学校科学实验室都没有。并且,小学生对于该章节涉及的诸多电路知识显然也很难通俗理解。如果一味遵循教材要求展开实验教导,实验教学的有效性必然难以保证。为此,科学教师应该引导学生利用周边废旧材料代替高端仪器,从基本的用三夹板与螺丝自制“电流检测板”实验入手,循序深化创新实验。
五、启导团队协作,增强实验保障
        对于小学生而言,让他们独立完成动手实验,通常是存在一定困难的,也易于快速打击小学生实验自信。因此,科学教师在设计动手实验活动时,不妨使用合作学习法,将小学生分为6人一组,而后以小组为单位,让小学生互相帮助,通力合作,以此保证科学课堂实验教学有效性。
        例如:在“光与热”一课教学中,科学教师在明确本次实验目标与实验任务后,根据班级学生特点将他们合理分组,并明确分组后的具体分工,让每个实验小组都具备小组长、记录组员、发言组员、准备组员等。而具体实验设计则由小组成员之间讨论、设计,教师只需从旁点拨,全权放手让学生“设计-实验-总结-发言”,促使小学生的实验能力、表达能力、创新能力等全面升华。
六、掌握实验方法,提升实验能力
        在提升小学科学课程动手实验有效性的教学中,科学教师不仅要意识到自身教学水平完善的必要性,凸显小学生主体地位的重要性。还需要切实关注小学生对具体实验方法的有效掌握,使小学生意识到实验要做的严谨、规范,只有使用正确、负责的实验态度,最终实验结果才是精确、合理的。如:小学科学动手实验的基本实验方法大多是“看、摸、听、闻”,科学教师在带领小学生深刻认知这四步时,可以以“水与食用油”实验为例,让学生“看”两种液体的外在不同,“摸”两种液体的流动性不同,“闻”两种液体气味。
结语:
        综上所述,科学人才培养需要从基础抓起。在小学时期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必须利用好小学生的年龄段特征与探究欲望,通过具体的科学实验引导,让小学生在亲身体验中感受实验教学魅力,动手参与科学实验,掌握相应实验方法。并且,在实验过程中,深化个人知识见解,提升实效科学素养与实操能力,为后续的学科知识学习打好基础,促使科学实验教学愈发有效、有序。
参考文献:
[1]陈颖.小学低年级科学实验记录单的有效开发与运用[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4):107-108.
[2]张芳.从问题思维轨迹中锻炼思维能力——小学科学教学三个节点的设计[J].教育观察,2021,10(11):96-98.
[3]李瑞雯.提升小学科学课后置作业有效性的策略探究——以家庭探究实验作业为例[J].教育观察,2021,10(11):135-137.
[4]张彩琴.小学科学实验改进:原则、策略及建议——以《风的成因》一课为例[J].基础教育课程,2021,(06):65-7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