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实践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期   作者:柴永静
[导读]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包括交流、合作、互助、礼让、分享、诚信、守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
        柴永静
        山东省济宁市任城幼儿园 272000
        摘要: 社会交往能力是一种从事社会活动的能力,包括交流、合作、互助、礼让、分享、诚信、守则等诸多方面的能力。社会交往能力作为社会性发展的核心内容,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社会交往能力已成为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幼儿期是培养社会交往能力的关键时期,为幼儿长大后更顺利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区域活动是幼儿重要的活动方式,教师为提供幼儿适宜的活动材料,通过创设活动主题,让他们自主选择,通过与材料、环境、同伴的充分互动而获得的学习与发展。在区域活动中,幼儿懂得了遵守规则,形成正确的交往认知,感受到交往的乐趣,丰富了交往技能,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关键词: 区域活动;幼儿;社会交往能力
        一、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培养意义
        现代社会是一个多元的、开放的、互助的社会,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必备能力,已成为未来人才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我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试行)中指出:“要把学习初步的交往列为教育的内容和要求。”幼儿园社会领域的培养目标定位为“乐意与人交往, 学会互助、合作和分享”。幼儿将来能否积极地适应社会环境,能否协调好与他人与集体的关系,能否担负起社会责任,能否乐观地对待人生等,决定于幼儿期的生活经验的积累和受教育的状况。3-6 岁幼儿身心发展具有明显的爱玩好动、好模仿、好冲动的特征,自我意识逐渐发展,个性特点不断突出,正处于各种行为技能培养、社会交往等能力发展的关键阶段,将影响其未来的社会生活、学习和工作,具备一定的社会交往能力可为幼儿长大后更顺利地适应社会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存在的问题及原因
        在幼儿园中,幼儿会因为某些原因和刺激变得顽皮、任性,尤其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自主选择游戏材料、游戏伙伴和游戏方式时,幼儿之间欢乐嬉笑,亲密无间的玩耍,可能会因为一句话、一个玩具、一个动作……转身之间可能会变成争斗扭打,幼儿同伴冲突发生频繁。还有的孩子会胆小、怯懦,不敢、不会小朋友一起玩。这是因为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居住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高楼林立的现代社区居住环境使许多孩子从出生时就生活相对封闭的空间,大大限制了幼儿与同伴、与成人的交往。另外,有些家庭以孩子为中心,有父母、爷爷奶奶、外公外婆等亲人们宠爱、呵护,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地满足,孩子之间从小缺乏交往机会,合作、谦让的精神,交往能力也就难以培养。家庭的溺爱也使得孩子性格乖张,显得更加调皮任性,这些孩子往往会因为种种原因引发争执,发生冲突。也有些家庭因为工作忙或者其他原因而导致幼儿在家庭中被忽略,交往机会和交际经验受到限制。还有很多家长们只注重孩子智力的开发、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忽略孩子合作、礼让、守则等社会性能力的发展,导致他们身上或多或少地有着不合群、自私、爱发脾气、霸道、或害羞、腼腆等不会交往的现象。
        三、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价值
        区域活动对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有重要价值。区域活动是教师根据教育目标和幼儿的发展水平,为幼儿有目的地提供合适的活动环境和活动材料,让幼儿按照自己的意愿、能力进行个别化的自主学习和游戏的活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中指出,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而区域活动是幼儿进行不同类型游戏活动的重要形式,也是相互交往的最好方式。区域活动宽松自由的游戏氛围、自主的选择活动,使幼儿获得更多的交往机会。在区域活动中,幼儿能自主选择游戏内容、游戏材料和游戏伙伴以及游戏玩法,在真实的情节中逐渐发现了解自我与他人,体验自己行为的结果,以及与他人的反应,懂得自己作为集体成员要互相适应、服从共同的行为规则,学习轮流、协商、合作等交往技能,在游戏中,幼儿将自己听到的看到的和想到的转变为自己的语言和行为。在游戏中,幼儿会对自己的语言和行为不断的进行调整,使自己的行为能更好地被周围人所接受,有助于幼儿民主、平等、公正、协商等社会交往品质的发展。幼儿通过解决幼儿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调动幼儿主动交往的欲望,丰富幼儿社会交往技巧,形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四、区域活动中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方法策略
        1.优化区域环境,创设交往机会。
        区域设置要符合幼儿年龄特点,真正让幼儿成为环境的主人。教师要准确把握该年龄段幼儿现有社会交往水平,为幼儿创设适宜的活动环境。我们分析了现有活动区有不足之处,种类不够丰富、空间有限、幼儿园走廊没有利用起来、材料不够充足等,研究进行活动区环境优化策略并进行了初步优化。如:我们针对原来建构区地面搭建区域过小,没有办法搭建大型建筑,故将整个建构区铺满地垫,扩大搭建面积,结合区域投放大型搭建积木及丰富多样搭建材料,以便幼儿合作拼搭大型建筑;美食城加入时下流行的“海底捞”等,贴近幼儿生活,提供材料,让孩子们更有新鲜感,幼儿共同商议,运用超轻黏土制作仿真火锅食材,小伙伴们围坐在一起涮火锅,体验与同伴一起合作和交往的乐趣。我们还针对空间有限问题,把活动单一的娃娃家变成灵活的角色区,投放听诊器就可以变成小医院,投放黑板可以变成幼儿园;我们将走廊充分利用起来,开设理发店,形象设计室等小型社会性区域、增加了生活操作区,分享小屋等;将茶社改成奶茶店,供应奶茶、饮料甚至面包糕点等等,为幼儿创设了更多的交往机会。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是否科学合理,对区域活动的开展影响很大。在实践中发现,如果材料没有吸引力,幼儿在活动区域中兴趣不高,就会东走西走,无所事事。投放的材料适宜,幼儿活动兴趣高,就有可能通过操作材料进行交往。我们有目的、分层次地提供丰富的活动材料,让幼儿在区域中自由、自主、自选地进行活动,并进行体验交往,互动游戏。幼儿之间讨论新玩法,在发现问题,协商、解决问题的过程中锻炼沟通能力,在与材料、在与环境的互动中,产生交往的意识,学习交往的方法,体验交往带来的成功感,掌握社会交往的技能。
        2.设计活动主题,模拟交往情景。
        教师要努力为幼儿设计温馨、和谐的活动主题,提供充分与同伴自由交往的机会,使幼儿在活动中不断地与他人互动,学会合作和分享,并通过同伴的行为和态度反馈中总结经验,从而促进幼儿交往能力的发展。我们通过开展各种主题区域活动来支持幼儿开展模拟交往的实践活动,让孩子们更加深刻的了解人际交往的过程与内涵,合理安排活动主题的设计和过程,给孩子们创造现实情景,引导幼儿自主性选择与交流,通过各种角色扮演活动来模拟现实中的交往。

比如我们开设娃娃过生日、理发店、奶茶店开业等主题性角色游戏,疫情期间,根据幼儿已有经验,通过开设方舱医院、结合疫情,让医生和病人角色来模拟抗击疫情角色游戏;通过售货员和买家来模拟买卖东西的交往情景;通过做客主题游戏,主人与客人的角色扮演来模拟待客之道等等。这样通过扮演不同的角色,逐渐摆脱以自我为中心的意识,学习与不同角色间的交往方式,通过不同的角色扮演,在模仿成人的活动中,不知不觉地学会交往。
        3.明确活动规则,养成交往习惯。
        我们强化了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意识,适时调整区域规则,凸显了幼儿社会交往方面的规则。活动前通过谈话让幼儿明白应遵守区域的规则,如材料平等分配、不能争抢等等。待区域结束后提出孩子们交往中出现的问题,也可以让同伴商议解决办法,让孩子们在不断的交流中强化规则意识,在活动中懂得了遵守规则、协调一致、首尾照应、通力合作,学会解决幼儿交往中出现的问题,调动幼儿主动交往的欲望,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体会到人际交往的意义,促进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提高。
        4. 扩展交往技巧,提升交往质量。
        多数幼儿是乐意交往的,只是缺少交往技巧,区域活动可为幼儿提供更多交往的可能并拓展交往技巧,使幼儿的友好交往认知在活动中得到较好的运用,转化为自身积极的交往行为。区域活动能够引发幼儿自己解决问题的动机与能力,在“角色区”“语言区”“建构区”“美工区”“表演区”等区域中为幼儿创造有利于同伴互动游戏交往的环境,提供幼儿之间的交往、交流机会。活动中,幼儿由于共同的活动目的而产生的合作行为;由于个别资源的有限而发生的分享、争执、攻击、协商、交换、赠与、求助、索取等行为;有时会因为孩子们出现意见分歧、为了规则的维护引起孩子争吵、争抢、冲突,由于角色游戏加入同伴之后,由于个别能力或经验的不均衡而发生的帮助、求助等行为。游戏前幼儿通过分配角色,学会商议沟通,教师引导幼儿在区域活动中运用文明语言解决同伴冲突,孩子们在游戏过程中自然地学会分工合作,以及与同伴友好相处等技能,如谦让、等待、轮流、交换、协商等交往技巧,使幼儿的友好交往认知在冲突中得到较好运用,从而转化为自身积极的交往行为,良好的交往习惯得到运用和体现,幼儿的社会交往质量、交往能力自然提高。
        5.适时观察指导,解决交往问题。
        幼儿不会交往、发生冲突、交往退缩等是常见现象,教师是幼儿学习活动的支持者合作者和引导者,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发展的关键助力。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各有不同的性格,教师应充分照顾到每一个孩子,对活泼开朗的孩子肯定其积极交流的行为,并指出交往中存在的问题,指导其改正。对于性格内向,不敢交往的孩子,应充分鼓励,引导其主动参与到孩子们的活动中,帮助他获得同伴认可。在区域活动中教师可以角色的身份指导幼儿游戏,进行适时指导,比如扮演顾客去理发店,在理发店里理发师的交流过程中提升孩子的交流质量,促进更好的交往。活动中,有的孩子喜欢某一件玩具,不说话直接去同伴手里抢;有的孩子想与同伴交往,却不会使用语言强行介入;因为孩子不肯谦让,在区域活动中无意碰撞到同伴时不会道歉,产生冲突等等,这时候就需要老师的细致观察分析,适时适度介入,在教师指导帮助下,让幼儿学会礼貌表达,加入游戏,自己解决交往冲突,培养幼儿礼貌,谦让、互帮互助等良好的交往品质。
        6.打破班级界限、扩大交往范围。
        幼儿园有些幼儿在熟人面前活泼开朗,在生人面前温顺绵羊,甚至有些心理素质差的孩子在面对生人的时候会脸部发红,紧张出汗,不敢说话、不会交往,为改善这种情况我们给孩子们创造机会,打破了班级界限,进行区域活动联动,让孩子们自主选择与陌生的同伴接触,培养他们的主动交往的胆量。几个互不认识的幼儿一组,让他们做一些合作性质的游戏,看孩子们如何从互不认识到相互配合,教师记录他们之间的交流方式,及时进行鼓励。这样孩子们可以扩大幼儿交往范围,学会和不同年龄的伙伴交往,让他们在面对不认识的人时同样可以自然进行游戏,使幼儿交往能力进一步提升。
        7.及时交流评价,强化交往能力。
        在区域活动中,给幼儿更多的机会,把自己交往愉快的感受表达出来,教师及时给予肯定,激发再次交往合作的欲望。区域动结束后,教师根据活动目标及观察的幼儿交往情况做出恰如其分的评价,这对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是很重要的。一般我们通过组织幼儿交流讨论,评评谁表现好,谁会合作、谦让、分享等,结果怎样来进行评价,让幼儿进一步懂得了遵守规则、协调一致、通力合作,体会交往的意义,感受交往的乐趣,社会交往能力自然提高。
        结语:幼儿园应重视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区域活动是培养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重要途径与方式。应充分发挥区域活动的作用,科学组织,进行有针对性的观察和指导,充分调动幼儿主动交往的欲望,让幼儿通过区域活动中形成正确的交往态度、能够积极地与同伴进行交往,感受交往的快乐,与他人建立和谐、平等、互助等社会交往关系,掌握一定的社会交往技能,养成良好的交往习惯,达到《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社会领域目标中提出的:“幼儿应具备愿意与人交往,能与同伴友好相处,具有自尊、自信自主的表现,关心尊重他人等良好品质” ,为幼儿今后更好地适应社会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1]李季湄 冯晓霞.《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解读.人民教育出版社,2013.94
        [2]陈梅.——浅谈幼儿区域游戏过程中教师的介入[J].考试周刊.2016,12.
        [3]孙向阳:幼儿园中班区域活动[M].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14.8
        [4]林晖燕.区域活动中幼儿自我指导式学习的支持策略[J].陕西学前师范学院学报,2020,36(05):51-56.
        [5]陆意玲,崔艳.户外混龄自主游戏提升小班幼儿交往能力的途径探索[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18,20(03):107-109.
        [6]马鹰,张心怡.跨班区域活动中幼儿社会性发展的探究与思索[J].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04):157-160.
        [7]何云莲.在选择性活动中培养幼儿的社会交往能力[J].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23(04):77-79.
        [8]陈亚.幼儿园区域活动中小班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J].科教导刊(下旬),2017(07):148-149+19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