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究中职语文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11期   作者:安江丽
[导读] 中职语文课程是培育学生人文底蕴、锤炼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
        安江丽
        平山县职业教育中心  050400
        摘要:中职语文课程是培育学生人文底蕴、锤炼学生品格、提升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基础课程。《中等职业学校语文教学大纲》明确提出语文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应用文字,增强语文实践,培育语文的应用能力,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养,形成综合职业本领,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服务。目前在中职语文的教学实践中,因效仿了普高语文的教学实践模式,存在着知识与素质、技术与能力“两张皮”的现象,其后果是中职毕业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普遍较低。因此,以核心素养培育为导向,加快推进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改革是提高中职语文课程教学效果、提升毕业生综合职业能力的必然举措。通过对课程观、教学方式、课程实施和课程评价等多角度进行变革,多方位提升学生的素养和能力,从而为中职学生有效应对职场变化、保持核心竞争力奠定基石。
关键词:中职语文教学;核心素养;培养
引言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相同字词读音或氛围不同,其所表达的含义也有所不同,对学生理解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因此,在汉语教学中,需为学生营造欢快、轻松地氛围,使得学生在此种文化环境中,能够尽情将自身精力投入到无限的学习之中,发挥想象力,为语文学习注入新的活力,使语文教学变得有趣生动。同时,还应当落实语文核心素养要求,培养学生审美标准及道德素质,完善其人格,推动学生实现全面发展。但是,当前教学中仍停留在应试教育环节,学生文学素养有所不足,此篇文章就这一问题作深入探讨。
        一、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概括
        在探究中职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之前,首先要了解什么是语文的核心素养。首先,核心素养就是培养学生有关于学科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以及相应对之总体的概括能力,而对于语文学科来说,核心素养的培养目标就是以语文能力为核心,语文基础知识,语文的文字语言词汇积累,语文的学习思维,以及对文章的审美和最基础的逻辑思维思考能力。对于中职学生来说,在小学以及初中学生都有一定的语文基础知识的积累,所以在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中,老师在这两点可以较为省略,但由于中职学生普遍缺乏自主学习能力,因此,在具体教学生活中,老师要首先为培养学生做出充足的准备,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构建属于自己教学学生的学习体系,引导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学习激情,运用语言的魅力以及文字的美感,帮助学生强化语文学习思维、学习品质的培养,提升学生对于本国的文化自信,发展学生的正确价值观,从而传承中国优秀文化,理解中国优秀文化的目的。
二、中职语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学生语文基础较薄弱
        (一)中职学校的生源不稳定,学生基础较薄弱,综合素养参差不齐,这是目前中职学校较为突出的问题。在语文学科上,学生的表现有:汉字书写潦草、不规范,汉语拼音的拼读、书写与英语的拼读、书写相混淆,语文表达方式、修辞手法等混为一谈,书面表达能力弱,不能写出可读性较强的作文,不能清晰、连贯、得体地表达所思所想,口头表达能力也有待提高。另外,部分中职学生的语文知识积累少。例如,有的学生把西汉史学家司马迁当成司马光,误认为《史记》是司马光所著,把《陈涉世家》中陈胜、吴广与李自成混为一谈。由于语文知识积累少,有的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无法跟上教师的教学进度,久而久之,失去语文学习兴趣,甚至产生厌学心理。
        (二)教学方式缺乏系统性与规范性
        在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文学素养属于重要内容,需通过训练学生语言表达的方式,提高其对语文的理解力。

但是,当前教学通常对该环节有所忽视,部分教师误认为该环节属于机械化训练方式,让学生程式化背诵课文、好词好句等方式,强制性为学生灌输“优美”的语文内容,迫使学生接纳知识内容,以提高自身语文成绩。以语文字面含义我们可知,语文即为文字和语言的结合,是人们日常生活中交流的纽带与桥梁,也是语文组成了人类社会文明,实现历史、思想的传承与发展,两者之间不可分割,相辅相成。
        三、中职语文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
        (一)更新教师的教学理念,发挥其引领作用
        中职学校的语文教师要清晰掌握中职语文教学的培养目标,学习相关中职教育理论,转变陈旧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中职教育新理念,积极发挥教师的引领作用,不断提高中职语文教学效率。教师要清醒认识到中职语文对提升中职学生综合能力的积极作用,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针对中职学生语文基础薄弱、缺乏学习动力和兴趣等情况,积极开动脑筋,不断优化教学方法,充分调动中职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另外,中职语文教师要改变对学生的认知,转变对学生的看法,不能戴有色眼镜看待学生。中职学校生源较差,这是客观事实,但教师不可抱有“孺子不可教也”的态度,而是要端正态度,通过积极引导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
        (二)塑造中职语文核心素养课程观
        塑造以核心素养为导向的中职语文课程观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一是在课程目的上,学生学习的言语、人文、逻辑和审美等知识和能力应强调为未来生活打基础。以现实生活中所需要的人际交流、写作表达和思维精神以及身边的工匠楷模行为和精神为素材,在语文课程中一以贯之,使学生获得的核心素养与社会发展需要相协调,便于学生在今后的工作场景中迁移应用。二是在课程内容上,要着重合力发挥言语素养、思维素养、审美素养、文化素养等整体价值效果,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注重这几方面素养的整体培育,从而为学生形成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奠定基础。三是在知识理解上,语文课程不仅要加强学科内各门知识的联系,而且还要冲破学科限度,强调各学科之间的联系,使学生获得系统全面的知识、技能、情感、态度和价值观,而不是碎片化的信息知识。
        (三)调动学生学习能力,加强学生心理素质锻炼
        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文素质中,仅存在宣教引导作用,学生自学能力是教育成功的关键。因此,教学中挖掘学生学习动机和正确的学习习惯也至关重要。让学生爱学好学的同时,明白学习的目的不仅仅在于考好试拿高分,借此达到事半功倍的成果。完整人格不可或缺的心理素质培养也是语文素质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以现有教材可知,所选择文章也包含了培养学生心理的内容,特别是在社会环境复杂情况下,竞争激烈,怎样平衡学习与生活,学会自我调节,已经成为教学重点。如,展开古诗词朗诵比赛,要求全体学生均参与其中,教师点评中做到重指导、重表彰,赞誉差生及中等生优点。
结束语
        总之,中职语文教育的过程中,需要老师对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培养,让语文学科和生活结合,学生嗅着生活的气息,感悟课本中的知识,让学生做到真正的学以致用,让学生提升自身的综合能力。并且在教学中,老师要不断寻求新的方法,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不断地推陈出新,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以及引导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而帮助学生更好地建设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甘丽卿.浅论基于核心素养的中职语文教学[J].职业,2019,{4}(35):116-117.
[2]李德旺.基于中职语文核心素养培育的教学探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4}(29):57-60.
[3]杨同菊.中职语文教学实现核心素养教育目标的方法[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4}(09):115.
[4]李文燕.基于综合实践活动的中职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培育探究[J].教育现代化,2019,6(70):290-292.
[5]彭召军.中职语文落实核心素养的两点思考[J].职业技术教育,2019,40(02):40-4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