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运强 刘绍红
河北省定州市齐家佐小学
摘要:伴随着我国教育事业的改革,小学科学教学水平也有了很大进步。实践证明,在教学中融入生活化教学是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思维,也能从中提高学生对于学习的兴趣,提升课堂上的教学效率。将生活化教学融入课堂教学中已经成为一种教学趋势,对于小学科学教育也是如此。本文对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提出了几点策略与实践方法。
关键词:小学科学;教学;生活教育
引言
近些年,小学科学教学大范围地借鉴了美国的STEAM教育方法,对推动小学科学教学效果起到了一定的作用,但是大部分学校的师资、物资和学生的知识基础不允许教师开展STEAM教育。陶行知先生作为我国著名的教育学家,他的生活即教育思想是他全部教育理念的精华,在各个学科教学中都有着一定的指示作用,更符合中国的教育现状,而科学作为一个探索自然世界的学科,与生活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因此在小学科学教学中运用生活即教育理念有着重要的意义。
1小学科学“生活化教学”的意义
基础科学是指教导我们的学生进行围绕自己所研究的各种科学而开展的一门科学。实验的对象自己本身就十分接近现实。因此,老师们还是应从生活实际角度出发,以生活化的教学方式作为一个模板,来解释中小学的科学。根据我国新课程体制改革的目标和要求,小学现代化科学技术教育工作应以人们的日常生活作为其出发点。这不仅可以使得学生在以后的工作中对于科学意义上有一个直观的认识理解,而且还可以促使他们在以后的工作中以合理的态度去使用。所以,小学科学的生活化教学有助于提高中小学生的自我认识能力与实践创新能力。老师一定要根据自己的教学内容及自己的实际生活体验,选择一些与播种效果有关的事情。例如,老师们可以收集一些我们学生经常会在网上看到的各种植物图片,例如蒲公英、大豆和其他生长在路边的植物,通常吃椰子、苍耳等。蒲公英的种子是绿色生物有毛的部分。它的种子是通过谁的力量传播的?你认为它的种子的特性是什么?还有什么植物能像蒲公英一样传播种子?通过三个疑问的总结,从普通观察中分析种子的特征,并通过比较扩大种子的范围。用相似的问题引领学生全面分析不同的交流通道,从而从学生的生活中设置学习的环境情况,不仅能有效地减少学生探究的难度,而且能引领学生探索的兴趣,还能帮助学生使用自己的生活经验探究科学问题,有效地培育学生的探索能力。
2如何在小学科学课堂中实施生活教育
2.1通过生活化教学环境的安排,提高学生的学科学习兴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多媒体信息技术作为一种新的教学媒介正逐步进入课堂教学。通过相关音视频、图形信息、动画特效等生活中常见内容的呈现,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科学的意义。例如,在小学科学“宇宙”的教学中,教师在课程开始时可以给学生播放相关的视频动画,生动地向学生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宇宙的相关知识;此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对生活中的气象现象信息进行收集整理,通过对不同人群的采访录音收集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广度和深度。例如,随着一些有见识的人意识到这一奇异的天文现象,网络媒体纷纷播出,人们对日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教师可以播放这段日全食视频,让学生感受宇宙的奇妙,开阔视野,提高科学学习的兴趣。通过生活化的教学环境的安排,在满足学生探索知识欲望的同时,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课外拓展,科学知识应用于生活。
2.2社会即学校
杜威所提出的“学校即社会”被陶行知先生改为“社会即学校”,其原因是陶行知先生认为将复杂的社会全部放在一个学校里面是做不到的。让学生主动到社会中去学习,把整个社会作为学校,也是生活教育的一种途径。
小学科学课本中的科学知识只是生活中的一部分,远远不能满足学生成长所需的知识量,也不能锻炼学生所需的所有科学技能和方法,这时候,让学生到社会中去学习就尤为重要。
教师应该支持学生到课外去学习,传授给学生人人都可以成为老师的观念,鼓励学生向自己的亲人、医生、工人或者科技馆讲解员去学习,鼓励学生去发现生活中的一些奇妙的现象,并要求学生以故事分享的形式在课堂上与班级同学一起交流。例如学生看见发酵后的面团比发酵以前膨胀了许多,发现太阳能热水器的形状构造很奇怪并且他们的排列方向一致,发现某一地区在连续几天内总是在下午的时候下雨。学生可以先思考自己的疑问,询问相关的人员得到答案,也可以带着问题到课堂上与同学老师一起解决。教师在这一过程中,应积极参与学生们的讨论,揭示生活现象背后的科学奥秘,遇到无法解决的问题,也应大方承认并课后解决,鼓励师生共同成长的行为。
这种交流分享的一大优点,就是内容能够不限于时间和空间条件:学生的观察可以是短暂的,也可以是连续一段时间的,生活中有满足学生科学探究的一切物质条件和其他因素。相比起课堂上有限的时间和有限的科学学具,社会就是一个科学宝库,提供学生科学学习的所有条件。
2.3布置生活化的课外任务
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教学模式有了很大的改变,对于课堂教学,要打破传统的教学观念,采用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对于小学科学这一学科来说,要结合日常生活中的科学现象,结合科学的神秘感进行教学,从而培养学生的自我求知精神和自我发掘的能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借鉴生活中的例子,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科学的原理,以科学的理论解锁生活。所以除了课堂上的理论讲解,教师要让学生更加仔细地观察,布置与科学相关的任务,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进行解答。例如,教师在讲解四年级上册科学“冷热与温度”时,学生对于冷热具有一定的认识,但对于温度的概念比较模糊,不能够理解热水为何会变凉。教师为了加强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设计了一个经典的实验,首先让学生将手指分别放入一杯冷水以及热水中10秒钟,然后再分别放入热水中和冷水中,体会温度的变化。通过实践,学生可以很好地感受到冷热的变化,对于冷热的概念也更容易理解。
2.4根据教材提出有针对性的生活化问题
为了有效地运用日常生活学习方法引领学生更好地理解问题,使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学习,运用科学知识,分析和解释生活现象,解决生活中的问题,小学科学教师除了要根据教学内容设计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探索,使学生学会在探索中学习和生活。以“植物发生的变化”为例。修建一个屋子,然后贴上纸,在外面装扮。同时,孩子们对游戏中材料的原始外观并不满意。他们用画在纸板箱上的形式来画他们最喜欢的画,感受大师作品的美,在创作中他们的审美意识。最后,孩子们用报纸连接了一个画廊,把这些设备连接起来,说这是他们的画廊。材料作为艺术表现的载体,具有开放性、多元性和可变性的特点。低结构的材料满足儿童对材料的认知,从而激发儿童的创造力和行动。在与材料的互动中,儿童的发现能力和审美表现力得到了进一步提高,艺术形式的独立性更强,有观念性,所以我们应该重视材料的作用,使材料发挥更大的作用,支持儿童装置艺术的进一步探索。
结语
总之,在小学科学教师的日常教学中,将生活化的教学策略融入到教学中,可以有效提高小学生的科学学习效率,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科学态度。
参考文献
[1]江志东.在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J].教育界,2020(47):43-44.
[2]柯兆新.生活化教学策略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应用研究[J].考试周刊,2020(76):13-14.
[3]刘亚文.试论“生活化教学”在小学科学教育中的实施策略[J].考试周刊,2020(58):7-8.
[4]黄莉.小学科学教育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策略分析[J].读与写,2021,18(4):2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