滕艳辉
吉林工程职业学院 吉林省四平市 136001
摘要:在中国的高职院校中,最主要的还是进行技术教学,而在进行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中,应该强调将技术和实际的操作进行有机结合,以及将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有机结合。在此通过探究分析装配式建筑的发展趋势,提出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相关措施
现阶段我国建筑产业规模不断受到人们的重视,而装配式建筑的施工方式独有的低成本、工期较短的特征,当前被广泛地使用。在这样的大环境下,我国高职院校应该和时代相匹配,将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进行相应的转化,和现代产业相融合,培养出更多具有高素质的专业性人才。
1 装配式建筑简介
装配式建筑是指将建筑用构配件(如楼板、隔墙、楼梯、阳台等)在工厂加工制作好,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形成的建筑。装配式建筑最显著的三个特征包括:标准化、预制和系统性。装配式建筑的出现始于20世纪50年代末的日本,随后,20世纪60年代,装配式建筑在欧美国家引起了广泛关注。我国最早使用预制混凝土结构可以追溯到20世纪50年代,而到70年代才得以真正地发展,主要形式是采用苏联的大板房建筑技术,70年代至今,多次出现“发展——停滞——发展”的反复过程,由于技术的进步,最近三年来,国家多次制定并出台发展装配式建筑的文件。目前,由于各种因素的限制,装配式建筑的装配率仍然不高,作为高职院校的学生来说,应该怎样进行职业定位是值得思考的问题。
2 开展“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可行性
2.1 人才培养层次的对应性
随着我国经济增速逐渐放缓,人口红利渐渐消失,对于建筑业来说其人力成本就越来越高。近些年随着预制安装技术的飞速进步,建筑产业化程度也在不断提高。建筑产业化的发展方向是缩短工期、节省空间、减少人工和环保节能等等,也符合当下经济发展趋势。建筑产业化的一个特征就是装配式建筑这种形式的大量涌现,而这类建筑的普及需要大量高度专业化的操作工人和复合型的管理人才。无论是构建生产厂和施工安装企业都需要大量相关人力资源。建筑职业院校毕业生近年来也越来越多地进入装配式建筑领域就职。
2.2 专业方向调整的灵活性
高等职业教育在设立与开展时需要与地方经济发展的要求相匹配,产业与专业要有效衔接起来。职业院校在招生规模及专业设置上要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与就业趋势而进行及时灵活的调整,为区域经济发展和企业技术进步而服务。
2.3 办学模式的适应性
对于高等职业教育来说,在办学模式上应大力加强校企合作与产教结合。建筑类职业院校可以与建筑行业协会及装配式建筑企业进行充分地沟通交流与合作,从而为自身人才培养提供有效的方向指引,并打造产学研一体化制度,以及制定互惠式合作方案。建筑类职业院校还需要根据装配式建筑领域不同岗位的标准及要求,来设置课程和建设师资队伍,力求培养出设计、生产、施工及管理等等多个方面的综合人才,为建筑产业从粗放型到精细化和高科技化的升级起到推动作用。
3教学现状分析
高职院校已经陆续开设装配式建筑相关课程,但偏向于技术理论方面,更多的是在理论教室运用多媒体信息手段进行教学,实践性环节开展不够全面,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课程为例,在教学研究方面就已存一些不足之处。具体而言:一是现有教材不多,例如: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住宅产业化促进中心编著出版的《装配式建筑必读》、王翔编著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现场施工细节详解》、上海隧道股份有限公司编著的《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施工》、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出版的《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与《装配整体式混凝土结构工程工人操作实务》等偏向于技术理论的教材,施工实训方面教材紧缺。二是针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训教学,从这方面来讲,就已经开设课程的同类学校对于装配式建筑实训室建设方面还不够完善,相配套的实体教学模型建设还未及时跟上,对装配式混凝土结构构件生产制作、施工安装、质量验收、健康监测等方面实训教学研究不够深入。三是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实训难以开展,场地如何设置,工位如何布置,实训项目设计等因素成为难点,如何将技术成果向实训教学方面转化,是一个值得实践研究的点。因此,装配式建筑施工课程教学研究方面还是有很大研究空间。
4 高职院校装配式建筑教学课程改革的相关措施
4.1合理的教学计划与课程设置
课堂教学是培养人才的主要阵地,职业院校应在传统的建筑施工技术教学基础上增加装配式建筑施工组织课程,重点对装配式建筑的构件设计、工厂生产、现场安装等进行系统化教授,并组织学生利用BIM技术、VR技术进行模拟训练。此外,还应增加周训、月训等课程。
4.2 优化教学方法与手段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采用情境教学法,运用建筑“BIM”三维模型信息技术,创设良好的现场施工情境,让学生在具体化教学模拟情境中,准确把握装配式建筑与传统建筑二者在建造过程中的异同点,装配式建筑施工工艺流程、建造方法、质量要求等,将其和传统建筑建设区分开。教师也可以采用案例教学法,选取装配式建筑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体系类型进行比较讲授。如:外墙挂板体系、装配式框架体系、装配式剪力墙体系、装配式框架—剪力墙体系等,针对各种不同的装配式建筑体系,要让学生在理解这些构件节点受力特点、细部构造处理的基础上,与传统的现浇建筑工程施工相比较,分析了解在各种建筑体系建造过程中采用了哪些新材料、新工艺、新做法,有什么特点,分别适用于建造哪类建筑等,从而准确把握各种装配式建筑的建设要求。
4.3 校企双主育人,推动产业升级
校企合作作为一种培养理论与实践综合型人才的新模式,备受高校和企业的青睐。越来越多的企业和高校加入到了校企合作培养人才的新模式中。高校作为人才培养输出的基地,装配式建筑的人才培养由于以往教育模式的局限性、自己资源的有限性、我国装配式建筑建造方式缺乏及教师对装配式建筑专业生产操作不够熟悉,会造成培养的人才不能够进行装配式建筑的生产,而企业对于装配式建筑技术的生产相对于高校具有很大优势,但理论知识相对于高校不足。因此装配式建筑人才学生在校、企环境中,学生与职工两种角色的互换中,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不断促进自身专业水平的提高。通过理论与实践的学习、促进专业与理论的相互转化、融合,培养不仅掌握扎实的理论基础,而且具有良好实践能力的综合型人才。校企双主育人培养装配式建筑人才为产业的发展提供了人才保障,人才的培养推动技术的创新,因此推动产业的升级。
结束语:
高职院校要根据自身建筑工程类专业课程设置情况,主动调整融入装配式建筑知识结构,以装配式建筑建设理念与技能为基点,优化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加大校企合作力度,为学生提供多样化实践机会,让学生在理论与实践教学的巧妙融合中,掌握装配式建筑建设必要的知识与技能,为新时期装配式建筑建设提供急需的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黄军福. 基于装配式建筑的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探索与实践[J]. 建材与装饰, 2019, 000(024):158-159.
[2]陶肖静.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课程中关于装配式建筑内容设置的若干思考[J]. 中国房地产业, 2019, 000(034):1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