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实践与体会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关晓慧
[导读] 课程思政不是浪潮,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理解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思考课程思政。
        关晓慧
        黑龙江技师学院  158100
        摘要:课程思政不是浪潮,而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教师需要不断学习,理解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践行课程思政,在实际教学中思考课程思政。循序渐进,不断提升,依靠集体的力量,依靠教育的力量,共同培育祖国的未来。
        关键词:课程思政;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实践与体会
        引言
        “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必须牢牢把握住这一根本任务。课程思政的提出,正是“立德树人”的具体体现。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体现的是育人格局形式的升华。为了将“课程思政”的育人效果落到实处,对于其实践方式的探索具有重要意义。
        一、探讨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校数学课程中的实践分析
(一)有效提取与之相关联的课程思政元素
        1“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分析
        数学课程中“函数的单调性”的概念:一般地,设函数y=(fx)的定义域上某个区间内,如果对于任意的x1,x2,当x1<x2时,都有(fx1)<(fx2),则函数在该区间内为单调增函数,反之,都有(fx1)>(fx2),则函数在该区间内为单调减函数。由概念可知,函数的单调性在具体某个区间内是可以被确定的。但是,对于整个定义域,函数既可能是增函数,又可能是减函数,其单调性是不能够被确定的,这就体现了“确定性与不确定性的对立统一关系”。
        2数形结合的方法的概念分析
        数学课程在讲解“实数的大小”时,引入了“数轴”这个数学工具来帮助学生理解“实数的大小”的概念:数轴上的任意两点中,右边的点对应的实数比左边的点对应的实数大。直接比较-1和1的大小,学生难以理解,但将-1和1画在同一个数轴上,根据定义,学生可以立即得出-1小于1的结论,这就是数形结合的方法。数形结合是利用可视化的图形来解释抽象化的数字或符号,这就体现了“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
        3“交集”的概念分析
        数学课程中“交集”的概念:一般地,由属于集合A且属于集合B的所有元素组成的集合,称为A与B的交集。由概念可知,“交集”是集合与集合之间的运算关系,其运算方法本质上就是求集合A和集合B的公共部分。此处的“公共部分”体现事物之间的“共性”。同时,对于集合中的单个元素,其又体现了事物的“个性”,这就体现了“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
(二)数学课程思政元素的切入方法
        1在教学目标中加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本节课的思政教育内容
        数学课程的授课课程遵循严谨的教学模式,课程的开篇需要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直观地呈现给学生,以明确本节课程的立足点。所以,教师可以在教学目标中加入思政教育目标,让学生直观认识本节课的思政教育内容。这一方式有助于学生带着思政目标去学习课程知识,在学习过程中自主找寻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的联系。
        2在讲解过程中切入思政教育内容,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政内容
        在课程思政中,思政元素必定与专业知识内容是相关联的。所以,教师可以在专业知识点的讲解过程中切入思政教育内容。例如,在授课过程中,讲解“交集”概念后,可以紧接着切入“个性与共性的辩证统一关系”这一思政内容,然后再继续后续教学环节。这一方式,学生预先不知道本节课的思政内容是什么,而是在教师讲解完知识点并引出思政内容后,才逐渐体会到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联系,有助于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政内容。


        3在课堂小结中切入思政内容,帮助学生把握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联系
        课堂小结是每节课必备的教学环节。对于数学课程,在这个阶段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例题分析和随堂练习,对知识点有了全面的认识。教师可以在课堂小结中一边回顾本节的知识要点,一边切入思政内容。这一方式由于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比较充分,此时引入思政内容,有助于学生准确把握课程内容与思政内容之间的联系,更好地理解思政内容。
        二、探讨课程思政在技工院校数学课程中的体会
(一)系统化的课程思政需要依赖学校的统一规划,需要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实现系统化
        如今的课程思政,每门课程的思政内容基本是任课教师自我的选择。思政内容是否适合在该专业课程中渗透,思政内容是否适合在该年龄阶段学生中渗透,完全取决于教师个人的理解。这样的课程思政是零散的,而为了达到更好的思想政治教育效果,课程思政应该是系统化的。对于人文历史相关的各类课程,其课程思政适合渗透“爱国主义”和“工匠精神”等精神层面上的思政内容;对于自然科学相关的各类课程,其课程思政适合渗透“马哲”“方法论”和“唯物主义”等思维层面上的思政内容。系统化的课程思政需要依赖学校的统一规划,需要集体的力量来共同实现系统化。
(二)做好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区别在于课程思政的主体是课程,而思政课程的主体是思政。课程思政是在课程内容中渗透思政内容,而且这些思政内容的载体必须是课程内容,即思政内容是根据课程内容来设置的。
        以数学课程为例“,由具体到抽象的认识规律”是根据数学课程中“数形结合”的相关内容提炼出来的。所以,教师在备课时,应当先做好专业课程知识内容的教学设计,然后从相关知识内容中寻找思政内容的切入点,再将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其中。
(三)教师要保持“学无止境”的状态去不断积累思政知识,保证准确理解思政知识
        在课程思政的实践中,对课程思政实施效果影响最大的是教师本身对思政知识的积累和理解程度。教师是课程思政的实施者,教师本身不具备完善的思想政治知识,必然无法将课程思政的效果落到实处。所以,在课程思政大力践行的当下,对教师的思政知识培训同样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保持“学无止境”的状态去不断积累思政知识,同时“多想”“多思”“多问”,以保证准确理解思政知识。
(四)选择适合课程的思政内容不断在课程中给学生重复讲解,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政内容真正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课程思政是在专业课程授课过程中根据课程内容,将思政内容融合进去,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思政知识。最佳的效果就是学生明白了思政内容所阐述的意义,却未察觉自己是在接受思想政治教育,而只认为是专业知识的迁移和升华。所以,教师在开展课程思政时,需要注意思政内容的切入点,要与专业知识的讲解无缝对接,且思政内容的文字表达,在保证严谨的前提下,尽可能通俗易懂。不建议将“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方法论”等抽象的思政概念直接呈现给学生。另外,课程思政的思政内容不宜过于泛滥,而应该根据课程特点,选择少数几个适合专业课程的思政内容,不断在整个课程中给学生重复讲解,日积月累,这是一个由量的积累到质的变化的过程,只有这样才能保证思政内容真正对学生的思想产生影响。
        以数学课程为例,在整个数学课程中,不断重复给学生渗透“辩证唯物主义”,随着时间的积累,即使学生不能表达什么是“辩证唯物主义”,但学生会在潜意识中使用“辩证唯物主义”去看待生活中的各类事物,这样就达到了课程思政的效果。
        结束语
        综上述,在技工院校渗透课程思政教育理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不同课程的课程思政,既有其共同性,又有其独特性。
        参考文献
[1]张玉霞.技工院校“课程思政”的实效性探索[J].职业.2021.(08):36-38.
[2]李晓琦.安军.新时代背景下技工院校“课程思政”建设路径探析[J].职业.2020.(12):76-77.
[3]蔡韵.提升技工院校数学课堂教学效率的方法与途径探讨[J].教育现代化.2018.5(03):202-20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