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川
广西民族大学相思湖学院 广西南宁 530001
摘要:新时代背景下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要积极构建“大思政”格局。相对于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观念,“大思政”观念更加强调“以人为本”的教育观念,更具开放性和动态思维。同样,独立学院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的过程中,尝试以专题式教学改革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新教材内容为基础,打破教材顺序,以问题为导向,优化和整合思想政治教学内容,以“大思政”观来审视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从课程设置、考核方式、教学内容和方法等方面进行改革与探索。
关键词:大思政;独立学院;教学改革;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
“各类课程与思想政治理论课同向同行, 形成协同效应”。是习近平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的新要求。2018年9月,在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同志进一步指出:新时代,高校思想政治工作需要构建“大思政”格局,“各门课都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立德树人的育人任务。那么,大学生喜欢什么样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如何上好一堂思想政治理论课,独立学院教师要以什么样的教学方式关照学生、服务学生,如何提高大学生的思想觉悟、道德品质以及文化素养,如何让独立学院的大学生成为德才兼备、适应时代发展的综合性人才则成为新时代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师面临的挑战。因此,“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以深化思想政治理论课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将成为当前教学改革探索的趋势,作为独立学院思政理论课教师,要考虑当代大学生的实际需求,真正意义上使思政教育“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
一、“大思政”观的本质
(一)思想政治教育的开放性
“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全方位的开放系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教育内容、教育载体、教育环境的开放性。一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不再局限于专职的思政教育工作者,要把更多人纳入到教育主体范围之内,无论是专职教师,还是其他专业教师、高校行政人员,甚至是学生党员等,都可以是教育主体。二是教育内容的开放性,“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政教育内容要基于教材,以教材为核心进行开放式教育,引入具有时代特点的教育内容,结合大学生兴趣爱好和年龄特点进行专题式教育,强化政治功能的渗透性。三是教育载体的开放性,不局限于传统的课堂、宣传栏等教育载体,适应“互联网+”的时代特点,运用大数据,手机应用程序等开展互联网和多媒体载体,使思想政治教育以生动、形象、亲切和创新的方式被大学生接纳。四是教育环境的开放性,思政教育的环境不应局限课堂和书本,而是要以课堂为基础向校外延伸,构建以学校——家庭——社会三个方面互动的教育环境。总之,“大思政”观是要求教师开阔教育视野,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与思政教育环境形成教育体系,以不变应万变,适应时代变化,促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教学有序开展。
(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以人为本
“大思政”教育观的“以人为本”强调两个方面,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要有动态的思维,关注学生个体的差异性、教育环境的变化以及在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注重教育过程。事物是发展变化的,教育者以学生为中心,不可将学生视为一个教育主体,要注重教育对象个体的差异性,才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另一方面是教育工作者开展思政教育应以人为本。一是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要给予大学生互动、沟通、交流的机会,引导大学生参与到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换句话说就是教师在思政教育内容的选择上要尊重学生的自主性,选择学生们感兴趣的话题,选择当下的热点话题,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将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方式向互动相结合的教育方式转变。二是要充分重视大学生成才的需求,思想政治教育不是“纸上谈兵”,要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思想观念,培养健全的人格,塑造综合能力强的时代人才。使大学生能够在思政教育过程中体会到对个人成才的益处。
二、“大思政”视野下独立学院开展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困境
(一)教育者偏“学术”,轻实践教学
“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提倡的是以人为本,开放式教学,但是当下的思政教育者呈现出偏“学术型”,轻实践教学的现象,具体表现如下:
当前,独立学院的思政课教师在招聘时就已经要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相关学科的硕士、博士毕业,毕业之后直接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缺少从事教学经验和实践经验,导致独立学院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偏“学术”,这与“大思政”视野下的教育观相背离。同时,这些教师在之前的培养阶段更关注的是灌输理论知识,强调学术能力,以备求职之需,这也造成了独立学院引进的思政人才偏“学术型”,就出现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脱离实际的现象。
轻实践教学导致思政理论课内涵不明确。高校思政理论课要求要加强实践环节,但是部分教师认为实践环节是为了缓解思政理论课的枯燥,通过实践环节减轻教学压力,拉近与大学生的距离,在实践环节表现出敷衍了事、形式主义、走过场的现象,未能领悟实践环节是为了提高受教育者的整体素质,使受教育者在实践环节是对理论知识的有益补充。实践环节是对教材的补充,教育者在开展实践教学时是要以教材内容为基础的,更生动影响地展示思想政治理论教学内容。
(二)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交往存在疏离现象
从教育者角度看,二者的交往关系存在疏离现象,导致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有效性减弱。当前,还有部分教育者认为,大学生在教育的过程中处于被改造的客体,在实践教学中教育者不会关注大学生的思想品德现状,只注重形式,按照教学计划去完成实践教学,实践教学过后也不会去结合实际情况进行总结与反馈,认为大学生只能服从,丧失了主体地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是平等的地位关系,不利于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开展,削弱了实践教学的有效性。
从受教育者的角度看,二者的交往关系存在疏离现象,导致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实践教学的实践性减弱。随着“互联网+”和大数据的发展,网络给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带来了更多的教育内容、教育方法、教育载体,同时也给思想政治教育带来了消极的影响,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提倡“面对面”的课堂交流,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通过沟通与交流实现情感上的交互,对受教育者产生影响。而互联网的普及,使得原本“面对面”的丰富、鲜活、有温度的课堂被单调、冰冷的互联网平台取代,导致教育者与受教育之间变得疏离,课后的考评被大数据取代,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践性被日益淡化。
三、“大思政”视野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
(一)科学设计专题
“大思政”视野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的关键在于科学合理的设计问题导向式专题。
教学专题的设计既要满足“大思政”格局建设的需求,又要满足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特色。结合《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的问题导向式专题教学主要是针对教学的重点、难点、热点、学生们的关注点和需求,科学设计专题教学,提升思政理论课的广度和深度,用生动活泼的方式讲得通俗易懂,使学生们从听得懂到愿意听再到喜欢听,使《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成为一门活着的、真正帮助学生们的、使学生们能够从中受益的思政课。
科学设计问题导向式专题,其前提是要保证思政课的教学质量,其次是有针对性的发挥思想政治的育人功能,把握好课堂教学主阵地,创新多种教学方式,使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协同育人,科学设计专题要注意以下几点:一是问题导向式专题的设置要结合思政理论课课程建设的标准和要求建设,以社会热点为导向,构建符合主流意识的专题研究,不能哗众取宠;二是结合“大思政”格局构建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相关联的专题,充分体现育人功能,设计学生从愿意听的专题,同时实现思政理论课与其他课程同向同行;三是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要结合独立学院学生特点,形成具有学院特色的专题教学改革思路。
(二)树立科学的教学理念
“大思政”视野下的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最关键的是能够建立科学的教学理念,如《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改过程中,首先,树立以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培养大学生自我学习的能力,在思法课教学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思法课的兴趣,提升学生对知识探索的欲望,将课堂的主人归还给学生,以学生为本,教师只抛出热点话题,让学生们积极参与到课程的教学课程,实现“大思政”教育观的思政理论课。
其次,树立发展式教育理念。打破传统的灌输式课堂,以提升学生整体素质为目标。《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不仅仅是单纯的灌输知识,教师要对学生进行启发式教育,将当下的热点问题以问题导向专题引出观点,引导学生们自主学习,对学生的能力进行开发,提升个人素养,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实现立德树人。
再次,树立启发式的教育理念。在思法课程改革的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通过自身感悟,引导学生实现自我目标,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能力。如利用独立学院法学系专业,将《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与法律专业课程相结合,将真实的法律案例教学应用到《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中,实现资源共享,引导大学生知法、懂法、守法;再如组织学生到百色起义纪念馆、广西民族博物馆等场馆参观,组织现场教学,对大学生进行起发;观看《甲午风云》《振兴中华》《党史故事100讲》等纪录片撰写观影报告,阅读党史类书籍,开展读书报告会分享读书心得,推进“大思政”视野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创新。
最后,树立开放性的教育理念,对于《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教学,教师不应只利用课堂讲述理论知识,还应当利用好互联网平台和实践教学,如《今日说法》节目中的经典案例,也可以聘请工作在一线的司法战线工作者到学校开设主题讲座,以身说法,让学生的眼界不仅仅局限于课堂和校园,通过开放性的实践活动感悟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的真谛,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在“大思政”格局构建中的基础性作用。
(三)探索“互联网+思政课”的教学模式
大数据时代,谁赢得了互联网,谁就赢得了先机。“大思政”视野下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同样需要互联网平台的支持,推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与其他学科协同发展。近年来,独立学院的思政理论课纷纷采用微课、翻转课堂以及网络直播课的方式,借助互联网平台,实现了传统思政理论课向现代技术靠拢的转变,但是,笔者认为,当下的微课、网络直播课并不完全适用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而且成本高,并不利于独立学院思政课发展。
结合我所讲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为例,其中法律基础中包含法律基本理论与知识、法律观念、法律意识,每个知识点都有着一个庞大的理论体系,它包含马克思主义法学基本观点,邓小平主法制思想与依法治国方略等。如果采用微课、慕课的形式,会导致学生对知识点片面理解,对理论的整体性未能掌握;此外,对于独立学院的学生来讲,他们是否能自主性学习,是否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学习该课程,都值得我们思考。因此,笔者认为,可以探索一种“翻转课堂+专题教学”的教学模式,一方面可以解决微课、慕课的单一、片面的知识碎片化问题,兼顾到知识体系的系统性和内在逻辑性;另一方面可以解决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将课堂归还给学生,通过网络直播课让学生讲述某个知识点,通过学生的视角,理解《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的内涵,使课堂充满鲜活性和时代性。
(四)完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
“大思政”视野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无论怎么改革,都要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开展。完善的教学评价与反馈机制是思政理论课教学改革必不可少的部分。在考核方面,独立学院尝试“平日成绩+考试”成绩相结合的考核办法,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注重过程学习的考核,重点培养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评价与反馈方面,教师要给予学生平等的地位,重视教师及课程教学效果的信息反馈,了解学生对教师讲课内容和方法的评价,从问题中不断升华,有针对性的进行创新改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共同实现培养完善的人格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人才。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思政”视野下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与效果的改革创新,不仅需要教师对“大思政”教育观需求共识,共同打造,还需要独立学院树立全心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需求、崇尚平等、善于运用现代化网络技术,注重思政理论教育网络平台建设,抢占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主阵地,创新“翻转课堂+专题教学”的教学模式,引导学生走向社会、了解社会,把学生能听懂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变成学生们愿意听的思想政治理论知识,让学生们从中受益,增强思政课的吸引力和说服力,共同培养良好道德品质、继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良道德传统的新时代大学生。独立学院教师以“大思政”教育观共同探索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新模式,为独立学院思想政治理论课开拓新局面。
参开文献:
[1]糜娜,张俊峰.十九大精神进高校的课堂路径探研——基于课程思政建设的视角[J].科教文汇(上旬刊). 2019(07)
[2]吴迪.新媒体环境下的高校思政课实践教学改革研究[J].智库时代.2019(29)
[3]曾宁.“大思政”格局下思想政治理论课专题教学新探索[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03)
[4]郭婉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的现实困境及对策探究[J].通化师范学院学报.2018(12)
[5]刘晓玲.提升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育人水平的现实路径[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01)
[6]喻艳.大思政视阈下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以嘉兴南洋职业技术学院为例[J].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19(19)
[7]郝敬楠.“以人为本”视野下高校主体性思想政治教育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 2012
[8]沈伯平.大学生究竟需要什么样的思政课[J].人民论坛. 2017(S1)
作者简介:何川(1984-),女,满族,籍贯:广西南宁人 ,学历:硕士,职称: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