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春东
四川省阆中中学校
【摘要】:在高中的所有学科当中,地理拥有其独特的优势能够很好地给学生带来环保教育的意义,充分完成环保教育的任务。因此,高中地理教学不仅仅要带给学生地理知识,更要通过这些知识让学生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加强学生们的环保意识。
关键词:高中地理 环保教育 地理教学 教学研究
现代社会不断发展进步人们已经认识到环境保护工作对个人实践生活的重要影响意义,所以在各行各业中都会坚守环境保护的底线,避免污染物、废弃等随意排放造成环境污染问题。现阶段由于能源开采、工业生产而导致的环境问题频发,大气层受到破坏、雾霾影响人们的身体健康都是全国各地所普遍存在的。所以教师需要在地理课程教学引导期间,强调环境保护相关问题,做好学生的态度以及意识的指导,从地理基础知识学习逐步过渡到个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让学生尤其是我们的中学生能够做一个合格的社会公民,促进个人的全面进步发展。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摸索总结出如下的一些策略方法:
一、在生动有趣的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教育
课堂教学是所有学科最为基础的教学阵地,也是各类教学方法应用的先行区,对于高中地理学科来说也是如此。环境教育的渗透,仍然需要紧密立足于课堂教学这一主渠道。这就要求教师必须熟悉地理教材体系的主要内容,同时要善于应用教学艺术,为传统的独立课堂赋予环境教育的新特征与新价值。教师在每次课堂教学设计中,要考虑到环保教育的目标,并思考如何将这一目标融入阶段性的内容中去,既不能过度重视单一的知识内容而忽略了环境观念的传递,也要尽可能地避免因融入过度“突兀”而流于形式,深入挖掘教材中的环境教育因素,尝试运用趣味化、“接地气”的语言使得环境教育内容的渗透更具说服力与感染力,使得学生真正认可环境保护的核心内涵,在潜移默化中将其内化为自身的价值观念。例如,在必修一第二章《大气》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之前关于气候变暖的漫画,如极为著名的《啊,地球出汗了》,并将这一拟人化的漫画作为课堂教学的“引子”,使得尚未形成成熟地球观的学生能够通过“出汗”这一日常生活中极为常见的意象,直观地感受到全球气候变暖的特点,并初步认识到气候变暖的严重危害。在此基础上,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平台播放《后天》这一环保公益纪录片的判断内容,“趁热打铁”,使得学生逐渐投入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关注中去。在此基础上,结合学生已有的生活基础,让学生以小组讨论的形式分析“全球气候变暖的危害”,使得其投入知识获取到知识应用的动态过程中去。然后,由教师引导学生参与到简单的“角色扮演”活动中,分别扮演世界环保组织干事、热带丛林土著居民、伐木商人、政府官员等不同角色,尝试在换位思考以及各角色激烈的冲突中,更加全面地感悟到全球气候变暖对于世界居民的整体性破坏,最后,由教师组织学生进行知识总结与迁移,提出缓解温室效应的科学举措。可以看出,在这样的教学过程中,环境教育的渗透是“无形”的,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课堂的走向与学生的思考,而直观教学法、角色扮演法、小组讨论法等多元化趣味性教学方法的融合,又极大地吸引了学生的关注,使得学生的主体能动性得以充分调动,为强化学生环境意识创设了良好的课堂环境。
二、采用生活化教学方式,将课堂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现阶段中学生极其缺乏生活经验,一些广为人知的生活经验他们却闻所未闻。这样的学生让其生活化与学习生活相结合尤为困难,因为他们的生活经验匮乏。
所以我们教师应为学生提供便捷的学习环境,为其提供了解生活经验的平台和途径。学生只有了解得多,才会运用多,所以笔者建议地理教师应时常为学生普及生活中的知识,并对这些知识的原理进行分析解读。可以利用课余时间,让学生多关注地理,也应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同时去培养学生的生活能力,使学生增加生活经验,以便与学生生活相结合。例如,在讲授《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与避防》这单元知识时,为了使学生更清晰地了解一些自然灾害及其成因,笔者在上课时给学生展示了一些新闻,向学生展示了地震、山洪、海啸、台风等一系列自然灾害的新闻,让学生们在课堂上直接阅读观看,自然灾害种类多,成因复杂,本来笔者应花费更多的时间向学生解释,但通过让学生自行阅读,笔者在简单讲解几句话之后,学生们便理解了这些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更让学生记住了当前存在的自然灾害的风险隐患。这种方式使学生通过自主学习与教师讲解相结合,将生活中的现实应用与题目相结合,既增强了学生们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更好地培养了学生对于高中地理的学习兴趣。同时让学生更加地了解这些自然灾害的危害,心中会更加重视环境保护这一理念,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三、举办专题黑板报、手抄报和讨论会等,将环境意识渗透到学生思想中去
地理学是一门自然科学,与我们人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自然资源的利用、可持续发展、生物生存的空间环境等都是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再加上在这个信息技术高速发展的社会,各种媒体如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到处都充斥着有关生物与环境的话题,作为中学地理教师除了在课堂内外渗透环境意识以外,还应该充分利用这些媒体资源作好环保宣传,具体的作法是定期地举办环保为专题的黑板报或手抄报比赛,也可以在一些与环保的有关的日子里(如水日、环境日、卫生日、地球日等)举办保护环境的专题讨论会或演讲比赛,这样在活动中学生会主动地去从各种媒体中摄取与环保的关的知识(这往往比被动地接受要有效得多),从而大大提高学生的环境意识。比如,在学生中进行的“废旧电池对环境的污染和处理现状调查”,通过这次活动深切地让学生体会到了环境对我们的重要性。更让学生认识到了,环境保护需要从我做起,从小事做起,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本身。还可以组织学生调查附近的工厂、小河、垃圾处理场、生活小区等,当他们看到污浊的河水、遍地的垃圾、工厂排出的废气、公路上的尘埃,自然就会明白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并自觉行动起来,保护环境。
四、积极的开展课外实践
实践检验教学虽然是综合性要求较强、教学活动开展比较困难的教学方式。但却可以加深学生对于课本上的枯燥知识的消化与理解记忆。因此,在高中地理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积极的开展课外实践教学内容,通过实践检测,来加强学生对于课本知识的掌握程度以及运用能力。而且在活动的过程中加入环境教育,更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探索环境保护方法的热情。了解到环境教育的重要,从而在日后的生产生活过程中切实履行环保措施与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提高学生素质与竞争力。
总之,高中地理教材中本身就蕴含着极为丰富的教育知识,高中地理课程体系以宇宙环境为开端,最后又归结到人类和环境以及如何协调人类和环境的关系中去,可以说,环境保护贯穿于高中地理教学的始终。但是要想最大限度找准环境教育同高中地理教学的契合点、挖掘教学体系中的环境教育价值,也需要教师掌握“渗透”的技术,通过多元化的系统教学手段,构建出以可持续发展为导向、以正确地理观念为核心的教学体系。
参考文献:
[1] 王寅.浅议如何在高中地理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J].考试周刊,2014(88).
[2]黄跃美.谈高中地理教学中环境教育的渗透[J].华夏教师,2019(30):34.
[3] 孙小恭.中学地理教学中的环境教育探索[D].江西师范大学,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