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一驰
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215000
摘要:美术教学是以培养培养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课程之一,具有综合性、全面性的特点。在新课程改革中,强调现阶段的教育教学要以学生为主,以美育人,培养学生的学科素养、学科思维。核心素养已经成为了现今教育的基本导向,其主要的目的是在教学中培养自主发展、社会参与、科学精神全面发展的人。由此,在这样的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进行了改革,注重学生美术核心素养的提升,并且在课程内容上分设置为必修课程、选择性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进行呈现,目的是为了让学生能够再美术学习上有所选择。同时教师要注意在教学方法中渗透探究式教育,使得学生能够主动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更好的实现高中美术教学的育人价值。
关键词:高中美术、感悟式鉴赏、意义、探索
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强调学生自主发展,要求学生在学习中掌握学科知识,促进学生得到全面的发展。在这样的教学背景下,高中美术学科的核心素养的主要内容是:图像识读,注重学生对于美术作品、图像的观看、识别和解读的图像识别能力的提升;美术表现,注重学生运用传统和现代媒体的美术表现能力的提升;审美判断,注重学生对美术作品审美判断能力的提升;创意实践,注重学生能够将习得美术知识运用于实际的实践能力的提升;文化理解,注重培养学生学会尊重并理解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内涵与含义。因此,在核心素养教学背景下的学科教学,教师要注重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提升对于高中美术教学的重视,激发学生对于美术学习的兴趣。
一、高中美术课程教学现状分析
(一)忽略美术教学
高中阶段美术课程作为综合实践课程,对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的成绩没有直接作用,尤其是教师和学生将注意力放在学习成绩的提升上,忽略了学生的自主性的发展。学校为了增加文化课程的时间,不断缩减美术课程的教学时间,美术课程的课时少。
(二)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美术教学不仅需要教师的转指导和引导还需要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绘画实际的表现出来,但是在实际在教学中教师只是教授学生课本上的文字,对于美术作品没有展开深入的分析,使得学学生缺乏对美术课程的深入了解。并且,还有一种现象就是教学模式缺乏创新,学生没有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二、在核心素养下提高高中美术教学
(一)提升教师教学理念,师生共同发展
新课标强调教师是学生学习的合作者、引导者和参与者,教学过程是师生交往、共同发展的互动过程。这就要求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意识,保持开放的心态,把学校视为自己学习的场所。在实践中学习,不断对自己的课堂教学进行研究、反思,进行课堂教学的实践探索,在教学中促进师生共同发展,提高美术教学特色,从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模式从教转变为学,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授人以渔不如受人以“欲”。当师生模式转变为共同探究学习的伙伴,同时教师作为像导游一般的引领人,教给学生方法,给予学生学习资料,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一节课就从单一地教转变为主动地学。
(二)注重探究性教学
美术课程是综合实践类课程,是需要学生动手实践和参与的课程。在小学、初中就已经有了动手实践的教学内容,并且大学里也有相关部分知识,但是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却在高中阶段却出现“断层”现象,实际操作技能的训练不应是少部分参加艺术高考学生的专利,教育教学应当以全体学生为主。
从现阶段来看,高中艺术课,尤其是美术鉴赏课程缺少让学生“动手”的教学内容。因此,应当在欣赏内容的基础上,在美术课程中增加部分实际操作的练习,让教学内容活而丰富,既能满足多数同学的学习需求,也能极大地增强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时美术表达与创意实践,能够为图像识读、审美判断、文化理解做出良好的铺垫。
比如,在美术课程教学中,可以让学生走出教室进行探究,教师可以开展《程式与意蕴——中国古代山绘画》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在文人雅集的氛围中,感悟中国文人特有的生活情趣、精神追求,进而对画作的程式与意蕴进行赏析、感悟、体验,继而获得自己的审美判断与文化理解。同时在理解的基础上,对程式进行美术表达与创意实践,又更加加深对意蕴的理解。让学生像大师一样思考,像艺术家一样创作,真正在美术课堂中有所得,培养核心素养,提升美术学科思维。
教师也可以开展《走进博物馆——如何参观博物馆》的主题教学活动,让学生能够根据课程的内容在博物馆中进行实践探究。通过这种教学模式,注重学生欣赏性和学生审美体验性相结合,使得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教师教学的有效性互相融合,开阔教师的教学思路。
(三)提高学生的美术鉴赏能力
提高学生艺术鉴赏能力,是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来的内容,目的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能力和审美体验,美术教材中开设专门进行美术鉴赏的教材,可见美术鉴赏对于高中阶段学生重要性。因此,教师要在美术教学中注重提高学生鉴赏能力的提升,促进学生审美体验得到相应的提升。在高中美术教学中,鉴赏教学内容是需要教师进行引导和学生进行感悟。感悟式鉴赏是高中鉴赏中最常见的能够与作品进行情感互动的方式。就比如,中国的山水画主要就是一种写意的表现手法,艺术家通过对意境的描绘来表达自己的感受,追求审美准则之精粹的“意境论”,体现个人人格,希望通过艺术来寻求精神的解脱,甚至用以保持个人在精神等方面的坚定,奋发有为等艺术化的人生道路。因此,中国传统绘画需要鉴赏者能通过感悟式鉴赏来鉴赏,才能体验到作者所表达的情感。中国古代的文人墨客大都喜欢将自己的情感寄情山水然后再隐藏在自己的诗、画中,学生通过感悟式鉴赏之后,能够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作者的情感。
如在上《溪山行旅图》单元教学中,可以营造文人雅集的教学情境,教师抚琴,学生观画。师生共同探究、学习一张画作,感受中国古代山水画的程式与意蕴之美。就像宗炳一样,一颗心、两只手、拨动琴弦,让四周墙壁上的画作一同响亮起来。在课堂上,也可以链接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不管是问题情境的设置,氛围的营造还是人文性的升华,都应该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在此基础上让学生去感悟、欣赏,学生才能真正理解画作的妙处。同时回到生活本身,感悟“行旅何为?”教师引导学生将对作品程式的解读,建立在意蕴的感悟之上,生活的运用中,学生才能真正理解艺术家为什么这么画,像艺术家一样思考,培养美术学科思维,从而进行自己内化的美术表达,形成自己的审美感受与价值判断,创作出具有自己文化理解的美术作品。培养学生美术学科核心素养,学科思维,真正做到以美育人、立德树人的根本要求。
结语
总之,在核心素养背景下,高中美术教育首先注重以学生为主,发展学生,引导学生利用经验和所学的知识和美术用语,提升学生的美术体验。在高中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打破传统教学的界限,提升教师教学观念,同时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增加新的学习内容,提升学生的审美鉴赏能力,增加学生对“美”的感受,以美育人。
参考文献
[1]葛雪强.核心素养下高中美术教学的认识[J].美术教育研究,2012(03):124.
[2]洪明.“感悟式鉴赏”在高中美术鉴赏模块中的运用[J].美术教育研究,2011(09):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