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文俊
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宜州区民族中学 546300
摘要:体育教育是学校教育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学校和体育教师方面要加强对学生体育观念和意识的正确引导,充分贯彻落实健康第一的理念,把体育运动落实到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笔者分别从思想观念、教育落实、行动指导三方面展开阐述,改变学生对体育运动的看法,推动学生把体育运动落实到日常。
关键词:体育教学;健康第一;锻炼习惯;终身锻炼
一、引言
传统的体育课堂,体育教师更强调传授给学生们体育运动的理论知识和专业运动技能,但是很多教师没有转变学生对运动的认识和理解,学生认为学习体育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很多体育锻炼是在课堂进行,课下学生的运动锻炼少之又少。为了贯彻落实终身锻炼的理念,让学生们在头脑中形成锻炼的意识,重视体育运动,教师要在平时的课堂中落实好这一理念,逐步地让学生们养成平时运动锻炼的习惯。笔者通过以下几点措施来阐述现代体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希望对其他教学者有借鉴意义。
二、体育教师要转变体育教学观念
传统的体育课堂,体育老师在上课时会先给学生们示范讲解运动动作,让学生们通过不断地练习掌握锻炼的动作和技巧,以应付阶段性的测验,长期如此,学生们对待体育运动缺乏重视,也不愿意主动运动,长期下去学生的身体素质堪忧。试想一下如果学生们对体育锻炼充满了兴趣,态度也非常积极,每一次活动学生们都会积极参与,这种状态下学生的体质就会有很大程度的提高。现代社会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学生的注意力很大程度上被电子产品吸引,学生们宁愿待在家里玩游戏也不愿出去活动,再加上户外活动的场地有限,一提起锻炼跑步学生们就埋怨,更谈不上有日常训练的意识和习惯了。[1]
三、有计划地培养学生良好的锻炼习惯
学生的锻炼习惯可以从两方面进行培养,一方面是先掌握科学的锻炼方法和技巧,另一方面是把体育运动落实到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两方面的习惯是缺一不可的。第一,体育教师要科学地指导学生锻炼。体育运动看似简单,实际上包含着很多的专业知识和内容,再加上学生缺乏一定的运动经验,所以要在体育教师的指导下进行。首先教师要给学生们讲解关于人体的生理结构、人体的各器官及其功能、卫生常识、日常锻炼项目等,让学生对自身和体育运动有一个系统整体的了解,这些课程多是以理论讲解为主;其次是教授学生常见的运动锻炼方法,让学生掌握专业的运动动作和技巧,动作做到位才能减少伤害的发生;最后让学生们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和生理承受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活动方式,并且把运动落实到每一天。第二,加强良好锻炼习惯的训练。良好体育习惯的形成,是建立在科学训练基础之上的,体育老师要结合现阶段学生的身体心理素质、结合学生的实际运动水平,制定出符合学生需求的体育运动计划,逐步提高学生的体育运动技能。
培养学生的锻炼习惯是一个长期的过程,体育老师要保持足够的耐心,按部就班,把体育项目逐步分解,从简单到复杂,加强对学生动作的指导,保证每个动作都标准到位,在长期坚持不懈的锻炼下,学生的体育运动意识加强。第三,培养训练学生的良好锻炼习惯。体育教师在平时要注重对学生个体能力的培养,每个学生所喜欢和擅长的体育运动项目是不同的,对各项目表现出的兴趣爱好也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兴趣爱好的前提下对学生进行专业指导,让学生爱上运动。比如男生偏爱球类运动,喜欢踢足球或打篮球,越踢越有力气,不愿停下来;而女生则更擅长一些民族体育运动,比如踢毽子之类的,教师要培养学生的运动专长,从兴趣爱好到日常习惯。第四,利用课下练习让学生爱上体育锻炼。仅仅通过课堂锻炼,很难让学生养成锻炼的习惯,为了更好地达到锻炼的效果,教师还要重视课外的锻炼。学生们很长时间都生活在校园里,所以体育教师可以把课余的时间充分利用起来,开展大课间活动,组织学生集体锻炼。除此之外,还要加强校园氛围建设,利用校园广播、黑板报、校园宣传报等一系列宣传手段,提升校园的整体氛围感,还要定期给学生普及体育知识,关注体育动态,组织学生们收看国内外的体育赛事,拓宽学生的眼界,增强学生的民族荣誉感,让学生意识到体育运动对自身、对国家乃至对世界都有深远的影响,要把体育运动落实到每一天。
四、设置体育教学目标,强化体育意识,建设良好班风
第一,体育教材要求对学生进行定量、定性、定具体细节,这一要求明确了体育教师的训练的原则和方向,要求体育老师在平时要注意观察学生锻炼的情况,在强度合理的情况下让学生坚持不懈地去练习,锻炼学生的心智。还要发挥榜样模范的力量,对学生进行鼓励评价,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强大的心理素质,在遇到困难的时候不放弃。第二,体育课堂是集体行为,教师可以借助集体行为习惯对个人行为习惯的影响,建立良好的体育课堂规则和意识,引导学生们积极的练习,养成良好的锻炼习惯。第三,建设良好的班风,强化学生的集体意识。体育教学是集体活动,在良好的班风制约下,能规范学生的行为,在体育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们尝试分组练习,选择4-6人的兴趣小组,自主地进行练习体育动作,练习中要制定一些规则,学生们都能按照要求进行有效训练,同时集体活动也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能力,小组成员共同合作完成比赛,学生的信心得到极大提升。[2]
五、积极开展户外活动,提高学生参与度
除了体育课堂之外,教师还要积极组织学生开展户外活动,重视户外活动对学生运动习惯的重要性,让学生们真正参与进来去提高自身素质。户外活动的类型是丰富多彩的,可以把学生们分成不同的兴趣小组,比如足球队、篮球队、体操队、田径队等小团队,定期地开展户外运动比赛,以兴趣为前提和基础,充分尊重学生的需求,学生自然而然的会爱上运动,并且持续锻炼下去。
结论:良好的行为习惯养成过程是一个长期反复的过程,学生的年龄小,经验不足,体育教师要主动承担这一重任,在实践中探索教学方法,满足学生的体育需求,科学地指导学生活动,尝试采用集体训练的方法,引导学生参与体育运动,把运动习惯落实到每一天每一小时,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人才。
参考文献:
[1]陈新纲.浅谈体育教学中良好锻炼习惯的培养[J].教学研究.2017(9):219.
[2]李丽.浅谈如何在体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体育锻炼习惯[J].长江丛刊 理论研究.2018(1):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