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低年段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引领的有效性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鲜于文珍
[导读] 小学低年段是学生三观素养培养的奠基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三观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需肩负起学生道德素养引导的重任。
        鲜于文珍
        湖北省宜昌市深圳路小学 湖北 宜昌 443000
        摘要:小学低年段是学生三观素养培养的奠基时期,道德与法治作为学生三观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需肩负起学生道德素养引导的重任。因为各种原因,当前不少教师面对低年段教材中大量的文字和图片,陷入困境,不知道怎么才能上好道德与法治课。对于这一情况,需要教师做好教学资源的处理,拓展教材内容,按照学生情况,设计教学活动,关注学生的学习体验,帮助学生内化道德涵养,启迪学生心智,以铸魂育人为根本,充分发挥道德与法治课程思想育人的功能。
关键词: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价值

        前言:新时期背景下,为实现低年段学生的道德品质有效培养,教师有必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创新性设计道德与法治教学。教师要将以生为本作为教学基本原则,在课堂教学中,做好学生素质指导工作,让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完成知识学习,提高学生学习能力,实现知识的有效内化。道德与法治是一门思想道德素质培养的重要学科,教师灵活设计教学方法,才能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三观与觉悟奠基。
一、体现价值有机整合
        小学低年段学生年龄小,刚刚进入陌生的环境学习知识的小学生,对于一切都比较陌生。学生的校园环境适应能力和学生后续的学习效果、质量关系十分密切[1]。因此,为了让学生能够获得更好的道德与法治学习质量,需要教师创设合适的环境,帮助学生熟悉和了解校园生活,培养学生的社会环境适应能力。
        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低年级教材以进入新环境、新生活为切入点,安排了多个单元学习内容,之后是学生的节假日、班级、公共场所、生活环境等知识的介绍,随后是自己的事情自己做、学会保护自己的健康与安全、环保意识、坚持努力品质培养。以上内容的学习,能够让学生从此开启正式的小学生活。以认知理论来看,小学时期学生对于事物的认知能力,可以帮助学生深刻、正确、清晰的获得良好认知体验,达成适应新生活目标。教师教学期间,有必要做好教材知识点整合[2]。使用微课和思维导图,播放微视频,让学生逐步适应与了解新生活、新环境与新规范。
        如学习《班级生活有规则》的时候,教师播放视频,学生看到画面中的小学生,进出教室要关门,离开教室会闭灯,看到过道有垃圾能主动拾起,地上有水渍能够主动拖地,上课的时候大家认真听讲。学生看到画面以后,形成了自己的理解。之后教师组织学生用体验活动方法学习知识,学生在活动中,严格约束自己的行为,教师甚至可以用打卡配合相互监督的方法让学生能够更自觉地履行班级规则。结束体验活动以后,学生对于班级规则有了全新的理解。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的时候,一定要考虑学生情况与需求,让学生能够尽快打消刚入学的不安与恐惧,创建环境认同感、安全感,帮助学生适应生活。只有在学生适应了外部环境以后,学生以后才能养成良好学习习惯。


二、感知价值有力指导
        低年段小学生,此时还没有奉献以及相互帮助意识,此时的学生以自我为中心,无法考虑大局与整体。对于这种情况,教师可以尝试开展多样化的活动,组织学生在实践活动中收获全新的感知与体验,提升学生道德素质。
        如二年级学生学习《我们不乱扔》的时候,教师可以用“保护校园环境人人有责”的主题活动,安排学生设计活动方法。有的学生主动承担起学校各个地方的监督职责,监督他人随地乱扔垃圾的行为,学生亲自参与到活动当中,全班同学一起维护学校环境,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与责任心。学生从原本的封闭、自我状态走了出来,进入公共生活,与他人建立了密切的友谊关系。再比如《我们小点儿声》的学习中,这一课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形成公共意识,不打扰别人休息。二年级学生,年龄小,缺少自控能力[3]。学生经常会在不知不觉中发出很大的声音,不经意之间打扰到别人。教学前教师可以偷偷录制学生的大声吵闹画面与声音,并在课堂上播放,学生看到视频中自己的表现纷纷羞愧的低下了头,学生意识到了公共场合不能大声说话。
三、生活践行引领价值
        道德与法治是一门和生活联系十分密切的课程,教学中教师需要做好引导工作,让学生走进生活实际,意识到生活中处处都是道德与法治知识,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教学中,教师需要关注学生的生活体验,让学生明白,知识并非简单的从书本复制到卷面,知识的本质实际上是人们对现实生活规律的总结。教学期间,教师一定要为学生提供广阔空间,让学生能够走进生活,感受知识的含义与价值。引导学生在亲历中思考,在思考中践行,从而明白事物内在的道德与法治内涵,进而超越自我。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将生活与知识联系到一起,让学生明白生活和道德与法治之间的关系。
        比如《我能行》的学习中,平时很多学生看见困难便退缩,根本没有尝试,频频放弃,导致这部分学生性格比较懦弱。教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先用一张纸写下自己想要做但却做不到的事情,此时很多学生写的是:想要写出非常好看的字,也有的学生说想要和同桌道歉但是张不开口,还有的学生说想要一次性做15个俯卧撑。学生将自己的想法写出以后,教师可以用循序渐进的方法帮助学生。如想要做俯卧撑的学生,教师可以让学生一次做5个俯卧撑,然后休息半分钟,之后做6个俯卧撑,休息半分钟以后,再做7个俯卧撑。学生越做越自信,不经意之间发现自己竟然做了18个俯卧撑,学生意识到只要自己坚持,就肯定能行的道理。
        结语:小学生是祖国的花朵、民族的未来、国家的希望。小学低年段是学生三观素质培养的奠基时期,教师一定要灵活调整教学方式,将知识与生活联系到一起,启发学生,让学生明白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意义和自己所肩负的社会建设责任。

作者:宜昌市深圳路小学教师,兼任三峡大学教育学院基础教育研究所特约研究员 鲜于文珍

参考文献:
[1]宋月红.小学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主题大情境的创设[J].教学与管理,2021(17):44-46.
[2]万茹.浅析小学道德与法治课渗透优秀传统文化的路径[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6):213-214.
[3]屠秋丽.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与互联网的有效融合探讨[J].中国新通信,2021,23(07):235-236.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