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雷 郎冰
空军通信士官学校基础部数学教研室,辽宁大连,116600
摘要:互联网技术在教育领域中的运用孕育了教联网。教联网的核心和基础仍然是互联网,但教联网在互联网的基础上拓展了连接的对象和范围,使学生的知识面得到了充分的扩大。从互联网到教联,通过技术的创新和运用,实现了事物之间的互联互通,重构了新的互联关系和互联生态。
关键词:互联网+;教联网重构教学;重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
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教育信息化已经是一种必然的发展趋势,移动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发展将是我们教育信息化的重大机遇,它既能激发教师对于创新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激情,又能激发学生内在自主的学习动力。
一、“互联网+”对教与学的重构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使得教学呈现出多种新的形态。教学场所从教室到网络,实现“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备课方式从个体到合作,借助互联网建立协同备课机制,教师可以与其他学校的教学专家和同行开展网上教研;评价手段从全手工到大数据,教师能够利用多种数据分析工具研判教学环节中的各种数据,及时解决教学问题,反思自身的教学行为,实现合理与有效的教学决策。随着“互联网+”技术和连通主义、社会建构主义、分布式认知、情景认知等学习理论的发展,出现了学习设计、学习活动、学习元等学习资源新形态与新机制,自主学习、协作学习、泛在学习、探究式学习等多样化的学习方式不断呈现,极和水平;多方联动的区域互助办学,是借助互联网平台,打通区域内各级学校间的联系,聚合成教育共同体,实现区域内的优势互补、区域间的均衡发展。
二、教联网重构教学的互联过程
教联网运用互联网技术将现实世界的教学活动与在线学习联系起来,既维护了教育教学活动的真实情境,又建立和完善了与现实生活类似的学习生活情境,实现了场景化的学习教育。教联网不仅是简单的对现实教育情境的再现,而是在互联网基础上共享教育资源,帮助学习者展开开放、交互、个性化的学习,并对教育过程进行跟踪分析、实时管理,进而帮助教学者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三、教联网重构了新的互联生态
教联网作为智能化教学、个性化学习的教育生态网络,遵循着教育的本质和规律,教联网里的物具有教育特性,更多的用于辅助教学。教联网借助了互联网的思维,实现了在教育领域的创新与变革,对教育领域的教育理念、学习方式、教学模式、组织模式、时空空间等构成元素进行解构和重组,最终将学校与学校,学校与教师、学校与学生、教师与学生、学校与社会、学生与社会、学生与教学环境、学生与教学空间之间将实现互联。
未来的教联网会生成一种复杂而有序的教育生态圈,它不只是一个无比庞大的物我共语的子系统,更是一个天人合一活系统。教联网是一个旧时代的终结,又是一个新时代的开始。在当今时代,各个领域都在加强对“互联网+的运用,新时代的教育要求我们心须以时代变迁对人才的新需求求为导向,全面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从而更有力的推动教育教学的整体变革。
四、重构传统教学组织形式
为了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将传统的课堂教学分为了三个阶段,分别是课前、课中及课后。其中课前阶段,教师资料推送,学生预习知识;课中阶段,学生预习反馈,老师讲解要点并组织学生讨论等;课后阶段,学生课后练习,疑问反馈,老师进行疑问解答和教学反思。云班课与传统课堂教学有机结合的混合式教学模式体现出了课程性质、突出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该模式使课堂教学充满生机和活力,达到了寓教于乐的目的。
五、推行“大数据+课程”的教学诊断手段
云班课平台可以将学生参与的所有教学活动的数据进行提取,形成班课教学报告,不仅所有活动的资源分布、活动构成、活动参与度会显示在报告上,而且具体到每位学生的参与活动程度、查看资源程度、出勤率、经验值分布以及数字教材学习进度等的详细信息也会显示在报告上。
在《教联网时代 一场即将来临的教育变革》中指出,对即将到来的新时代教育做前瞻性研究:“在万物互联时代,教育需要提前布局,用万物互联的技术及思维重构未来教育,并为未来社会承担起教育的历史使命。” 未来教育依靠教联网,使学校成为一个共同体和生命成长的地方,未来教师是学生的引路人和服务者,未来学生能够充分释放潜力和天分,未来课程变为意义互联的载体与流动的媒介。因此,教育要面向未来,教育既是未来世界的有机构成,也是未来世界的推动力量。教联网时代的教育,不仅要实现教育界的互联,还要实现教育界与外部世界的互联。
参考文献:
[1]王曦.基于蓝墨云班课的高职翻转课堂设计与实施[J].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2):45-48.
[2]王红,赵蔚,孙立会,等.翻转课堂教学模型的设计—基于国内外典型案例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3,23(8):5-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