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刘超慧
[导读]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的主途径、主渠道、主阵地,其不论在教学定位,还是育人导向上,都更为贴近学生认知特性,且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完备意识的建立
        刘超慧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第三初级中学   广西贵港   537100
        摘要: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是践行立德树人使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提升的主途径、主渠道、主阵地,其不论在教学定位,还是育人导向上,都更为贴近学生认知特性,且更利于对学生健全人格、完备意识的建立。而初中阶段又是学生认知迁移、素养塑造、能力提升的关键转折期、过渡期,其对于学生正确价值观念塑造、良好思想认识提升、高尚道德品质形成、自我认知夙愿释放有着重要且积极的作用。因此,教师在探究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辅助,设计出科学、多元、丰富的教与学活动,为学生提供更多利用所学道德与法治知识探究生活问题、提升思想认识、实现认知发展的机会,让学生在诸多有效性教学策略的引领、驱动、辅助下更好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逐步提升自身核心素养。以通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育功能的发挥,来助力于学生全面发展需要满足。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
        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涵盖了道德、法律、生活等领域的具体教学内容,其内涵比较丰富,外延十分宽泛,且对于学生规则意识、法治观念、道德品质培养有着积极而重要的作用。新课改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开展,则应切实打破传统思想观念、教学模式的束缚与禁锢,来实现对教学途径、手段、措施的优化与变革,以从不同领域来提升教学效能,促进学生认知发展。因此,基于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的需要,教师应该以全新视角、站位重审变革教学模式、优化教学手段的作用与价值,并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抓手,设计出具有延展性、发散性、开放性、实践性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在不断提升自身认知能力的基础上,更好参与课堂知识学习。并借助对生活素材的开掘,教学模式的变革,教学手段的创新,从不同领域激发学生的认知潜能,来确保教学效能提升,以促进学生认知迁移。
        一、切实优化教学活动开展手段,拓宽学生认知视域
        初中学生在认知特性、身心现状领域的显著特性,使得其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开展,离不开丰富多彩、鲜活生动的教学活动的引领,更离不开学生的积极参与与深度体验。因此,教师应该加强对各类创新性、实践性教学资源、素材、活动的开掘、构建、应用,以落实对学生认知视域的拓展,让学生在应用道德与法治知识解决现实生活问题中探寻新思路、新途径,于不同层面深度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精神与能力,逐步开掘学生的创新潜质,为学生综合素养塑造夯实基础。例如,在进行《融入社会,肩负使命》教学时,教师可以以具体教学内容为载体,将与我国现今文化前进方向、跨时代的发明创造等引入课堂,并构建出具有创新特质的教学活动,让学生积极投身实践与感知,以帮助其更好学习初中道德与法治知识。并将课堂所学深度应用至自身现实生活实践,来实现对教学手段的优化,以促进学生认知发展的全面实现。
        二、充分强化传统文化浸润感染,发展学生认知能力
        现行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中,与传统文化有关的案例、素材、资源等比较丰富,且可以从不同领域来强化对学生认知能力的培养。而实现传统文化与教学活动的有机结合、深度融合,则可以为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性提高注入新鲜血液,为促使学生自主发展而提供铺垫。因此,教师在开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时,应加强对传统文化的引入,将具体教学内容、教学活动与传统文化有机关联起来,并组织学生进行深入分析、解读、探究、研讨,以加强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内容的充分理解与深入学习,实现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升。

另外,在传统文化的辅助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外延将会更加宽泛,内涵也会更加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效能自会得到全面提升。例如,在进行《了解祖国,我爱中华》教学时,教师可以以传统文化为载体,将唐诗、宋词、元曲等引入课堂,通过讲授我国古代历史的演变过程,实现对学生爱国意识的培养,促进学生在深入了解传统文化的基础对其进行传承、弘扬,以切实提升学生的文化自信力与民族自豪感,来促使学生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培养。使学生在传统文化的洗礼、感染、浸润下,获得认知能力发展。
        三、深度开掘丰富鲜活媒介资源,促使学生认知蜕变
        为了切实提升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效能,来助力于学生的认知蜕变,教师应从媒介素材、网络资源借助入手,来实现对教学模式的创新与变革。因此,教师在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教学策略时,应以学生实际与具体知识为载体,加强对信息技术、网络媒介的应用,就一些比较抽象的教学内容以更为直观、形象、具体的方式进行呈现,让学生在可视化、近距离认知感知中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加深对具体教学内容的高效学习、充分理解、深度掌握。同时,在媒介资源的辅助下,师生还可以打破课堂的束缚,进入更为广阔的认识视域,借助微课、图画、视频等解读不同教学内容的内涵,以自己更为喜欢、擅长的方式获得认知迁移,为教学有效性提升提供保证,使课堂生命力得到全面增强,以实现对学生文化基础的深度夯实与充分提升。例如,在进行《我们的文化、经济权利》教学时,教师可以将学生比较喜欢的综艺节目《小鬼当家》剪辑在课堂进行播放、呈现,并组织学生在认识主人公机智勇敢的基础上,分享自己对合理消费、维护自己消费权益的认识,帮助学生在信息技术的辅助下实现对文化、经济权利内涵的理解。使学生在鲜活且生动的认知素材刺激下,获得认知迁移,实现对有效教学措施的践行。
        四、结论
        总之,有关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措施探究,是新时代广受师生关注的核心议题,更是塑造学生健全人格的必然途径。而且,在有效性、针对性、科学化教学策略的驱使下,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的生命力、感染力、影响力自会切实增强,学生的认知潜能自会得到全面激活,其参与道德与法治教学活动的兴趣与热情也会全面增强。因此,教师在探寻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时,应该以学生实际为基础,科学设计教学活动、全面优化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教学策略、深度延展教学路径,为学生提供更多实践、参与、体验的机会,以促使学生在更好学习道德与法治知识,逐步提升综合素养的过程中获得认知迁移,实现需要满足。从不同层面来提升学生的思想道德修养与实践应用能力,以进一步延伸、拓展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的内涵,让学生在有效性教学策略的辅助下,更好开展道德与法治知识学习,获得自身认知能力全面提升,落实身心认知需要充分满足。
参考文献:
        [1]孙浩.浅析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J].科普童话,2020(10):164.
        [2]李群.初中道德与法治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华夏教师,2019(36):26.
        [3]唐多会.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有效教学策略思考——以九年级“富强与创新”单元为例[J].科教文汇(下旬刊),2019(08):145-146.
        [4]陆惠红.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有效教学策略探究[J].新课程导学,2019(17):2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