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渝
贵阳市第八幼儿园
[摘要]:随着教育模式的转变,教师的教学方式也在发生重大改变,结合"学习故事"的教育理念,让教师把自己的视线从自己的"教"转移到幼儿身上,使我们能在幼儿自主,合作的学习中观察他们的探索和游戏活动,发现令人惊喜的"哇"时刻,而将"学习故事"与主题相结合,生成性的课程深入开展和实践中,让幼儿在自主、自由、快乐地学习状态下,开展在幼儿园的主题课程,有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幼儿发展和师幼、家园的和谐。
[关键词]:学习故事 自由自 支持 解读
一、前言
接触了学习故事的儿童观:“每个孩子一出生就是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在《纲要》中清晰对应了“幼儿园教育应充分尊重幼儿作为学习主体的经验和体验,尊重他们身心发展的规律和学习特点,以游戏为基本活动,引导他们在与环境的积极相互作用中得到发展。”不仅要努力为幼儿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与心理的环境,激发幼儿自主学习的兴趣,更要很好地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地发展。同时还要贯彻、落实《指南》精神——发现儿童的力量,听懂和读懂他们的心声,然后和他们共同建瓯学习过程。
二、如何赋予儿童力量
但在幼儿园的一日生活中要真正走进儿童的内心世界,理解儿童的所思所想,那要如何去做,非常不容易。所以在通过记录“学习故事”,追随和支持儿童的兴趣、需要,捕捉儿童学习过程中一个个让人惊喜的“哇”时刻来刻画儿童作为“有能力、有自信的学习者和沟通者”这一形象,我们要做到发现儿童的优点、发现儿童能做的和发现儿童感兴趣的事情,以儿童为中心的,教师与儿童一起工作的思维和行为方式。
(一)幼儿自主游戏
幼儿园的活动应该包括“幼儿发起”与“教师发起”两部分,其中幼儿的自发活动本应占大多数。而我们过于重视教师有计划、有组织的活动,如集体教学,却忽视了大量存在的幼儿自发活动(包括自发游戏);并且没有摆对教师是“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的次序,常急于让幼儿按教师的“期望”做事。学习故事则是在幼儿的自发活动中,发现孩子的“哇”时刻,亦是孩子的闪光点,注意孩子学习的兴趣、状态和需要。陪伴孩子学习,需要倾听和理解孩子,了解他们对什么感兴趣,她们想做什么,他们是怎么学习的,什么时候他们会需要帮助等等,我要学会在“注意”中观察儿童的学习。而幼儿园的一日生活环节的时间安排都是连环扣,幼儿和老师紧密配合着幼儿园的一日作息时间:早餐、区域游戏、喝水环节、集体教学活动、户外活动、午餐等。“学习故事”就是对他们课程实践的“记录”,利用故事和照片的形式,记录下孩子学习时的“哇”时刻或是“魔法”时刻。我们做到打破时间的限制,让幼儿自由游戏的时间延长、扩大游戏空间,找到一个大家都感兴趣的教学兴趣点,延伸活动的发展,但其中也有对此不感兴趣的孩子,我们既关注共同学习,也重视个别幼儿的学习。
我们老师从原来活动区活动中忙碌不停地组织者与指导者,变成现在幼儿自由自主游戏中的观察者后。我们发现孩子们放松了,游戏中加入了很多自己的想法,而且一定要相信孩子有能力自己解决问题,所以我也变得愿意听孩子们的想法、看孩子们的行动。
为了让孩子玩得更尽兴,我们学会打破材料的限制,我会发现孩子会找老师玩游戏,他们在以前的基础上对老师有依赖性,但当我打破材料对幼儿的限制,让其自主选择,他们可以根据游戏的需要去其他区域选取自己需要的材料辅助在此区域的游戏,只要在游戏结束时把材料送回原区就可以了。我发现这样就能找到能吸引他们的兴趣点,并且能让老师找到切入点去支持幼儿的学习。而我们将观察内容记录中在故事中,去“识别” 分析与理解幼儿的学习、评价和反思,既可以记录教师当时对幼儿活动的指导,也可以记录教师对幼儿提出接下来需要调整的方案建议,如“在这个事情中,看到了什么样的学习?”“今天对于孩子又有了哪些新的认识”, 有针对性地分析幼儿在游戏中分别学习到了什么,遇到了什么困难,解决了什么问题,表现出了哪些优秀、可贵的学习品质。然而孩子们会期待在老师的支持与帮助下,玩得更尽兴、有兴趣、能坚持且投入。而记录的方式是以一种更富有情境性、故事性和过程性的方式来观察、真实记录和评价儿童。
(二)教师的回应与支持
教师为支持幼儿进一步学习而制定之后的计划,那我们还能做些什么,以支持、促进和拓展幼儿的学习呢?这就要从游戏后的小结来“回应”幼儿,进一步引导幼儿制定学习计划,关注、支持、分享幼儿学习的过程。我发现教师和幼儿的转变都很大,它不仅帮助了我们老师解读幼儿的学习行为,也提高了我们理解幼儿的学习与发展能力。而幼儿在“学习故事”的帮助下,成为了主动学习者和探索者,在这样的氛围下幼儿不受一日生活的限制,可以自主的探索和游戏,从而产生有效的学习。
三、教师的转变
一开始,从老师的自导自演,到“学习故事”的导演和主角必须是孩子时,老师的转变就只不过是摄影师、场记、录音师、剪辑师。而我从一开始不懂得撰写,到围绕着孩子探究某个知识点、学会一样本领、制作高难度的东西等来记录,我发现还是老师组织和引导得多,所表现出的“学习”都是预期的“学习”。我们既然要看到真实的、属于每个孩子的“学习”,我们要让孩子去勇敢地探索“未知”,从而促进孩子的主动学习,“学习故事”的教育观,就让我完全颠覆了我对幼儿的教育观。
回顾接触学习故事后的对比来,我们根据孩子的兴趣选择了主题并且引导着他们开展下去,提出很多的问题去延伸活动的开展,给孩子提供所需环境和材料,引导孩子们自主的学习,有的游戏内容不是孩子自发自主的,这也激励了我们去反思。而在我班开展过的“小汽车大用途”“百阅书苑”“黑影子”“房子的世界”等主题活动中,在与孩子通过绘本、游戏、谈话引出的话题中,找到了切入点,并且了解到孩子对自己喜欢的事物的认识,从而开展到深入探索其中的奥秘。与放手之前去比较,孩子从一开始无从下手、不敢去做,到现在大胆向我提出问题,主动去寻找解决办法。孩子开始有自发地游戏,比如在加工厂制作房子,两个孩子按照自己的需要和想法开展游戏,画出设计图,用自己已有的经验寻找材料表现出房子形状。他们之间沟通、商讨着自己的已有知识,再考虑着力所能及的探索和创造,在这自发的游戏中,他们能够在最放松、最自然的环境下表现着他们的兴趣、爱好、需要和创造性行为。相对于以前来说他们在制作完成后的成就感更加强烈。
四、结束语
追根溯源,我们要解放孩子、看到和读懂孩子。并且通过记录“学习故事”,阐明孩子学习的途径和过程,也让学习成为可能,让它们变成可见的,让孩子在这样一个学习过程中拥有最大的学习潜力。这些在一步步地摸索中来的实践与研究成果,也是我继续思考和研究的动力,重新认识自己,认识孩子,认识自己与孩子的关系,与幼儿共同强大起来。
参考文献:
[1]李红英.有关"学习故事"的实践研究 2017.01.051
[2]汪妍.观察,解读幼儿游戏的窗口2017
[3]张薇.学习故事,让教育精彩无限2016
[4]韩前坤.浅议学习故事带给我的影响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