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有关上海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的现状——基于对中国知网相关文章的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6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纪家举
[导读]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之一,代表着上海乃至中国文化的形象,其解说词的外宣翻译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学界也涌现出不少相关研究。
        纪家举
        上海政法学院语言文化学院  上海  201701
        一、引言
        上海博物馆作为上海的城市名片之一,代表着上海乃至中国文化的形象,其解说词的外宣翻译担负着传播中国文化的重任,学界也涌现出不少相关研究。
        笔者在中国知网CKNI数据库中以“上海博物馆”、“上博”、“上海博物馆(翻译/译介/讲解词/解说词)”等作为词段,分别对“主题”、“关键词”、“篇名”等检索项进行检索,同时辅以手工筛选的方式,将收集到的文章加以整理,对上海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的研究情况进行了梳理,以总结目前相关研究的成果。
        通过检索,目前尚未发现对上海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的综述。作为全国性的艺术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馆的外宣翻译理应得到重视,有必要对各类翻译研究进行梳理和总结。了解有关上海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研究的现状,可以使我们更立体地看待上海博物馆的外宣翻译,并有助于我们吸取其中的优点,认识到不足,从而提高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水平,更好地提升城市形象和传播中国文化。
        
二、上海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研究
        检索到的文章多以上海博物馆解说词英译为主要研究对象,另有研究者在博物馆外宣英译的研究中部分论述了上海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文本。
        博物馆的解说词蕴含丰富的中国文化意象,外宣翻译时要注意文化信息的传达,促进中西文化之间的交流,因此这些有关上海博物馆外宣英译的论文多从文化方面加以解读,采用文化相关的理论视角或翻译原则,以此为依据展开分析,丰富了上海博物馆外宣翻译的研究,具体分析如下:
        (一)研究的多元化理论视角
        
表1  上海博物馆外宣英译论文所依据的理论视角
 
        功能目的论是采用最多的理论基础:閤小玲(2013),仝慧、邹建玲(2018),饶小飞、薛躬遨(2019),饶小飞、姚远(2020)等以翻译目的论为理论依据,分别从目的原则、连贯原则(语内连贯)以及忠实原则(语际连贯)对上海博物馆的部分英译文本进行评析,指出其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
        其他的理论依据如下:
        陈兰(2016)从功能对等的理论视角对上海博物馆50个英译解说词文本中的翻译失误进行评析,并分析了造成这些失误的原因,指出首要原因是中西方文化的差异,包括风俗习惯、审美和思维方式的差异等,随后在功能对等理论的指导下探讨了上海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策略。
        宋若琪(2019)从文化适应策略的视角,探讨了寿县博物馆陈列讲解词的英译,分析过程中作者多次参考了上海博物馆的文物讲解词与所研究博物馆相似或相关的英译表达。
        杨露(2013)以社会符号学翻译法为理论视角,结合语言符号系统的指称意义、言内意义和语用意义,对上海博物馆的导览图和宣传册进行分析研究,探讨旅游文本英译的翻译策略。
        潘晓琳(2018)以文化翻译观为理论基础,对福建省博物馆瓷器的英译文本进行解读,其中参照了上海博物馆的几例英译,分析相关的翻译失误及原因,探讨相应的翻译策略。
        刘桂兰(2018) 从系统功能语言学理论的视角,采用“逻辑—语义”系统的“详述、延展和增强”三种关系,对博物馆的多模态语篇编译进行分析。文章选取了“上海博物馆导览图”的参观宣传页以及上海博物馆展品“牺尊”的两种文本进行了解读。
        有的研究者则综合采用了多种理论视角。李陆(2017)以跨文化交际、目的论、归化异化等理论为基础,探寻博物馆文物的英译策略。在分析过程中选取了部分上海博物馆文物的英译文本为例,指出了博物馆外宣材料存在的语言问题。
        
        (二)研究所参考的翻译原则和策略
        林华对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信息归纳及翻译策略:林华(2013)对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信息进行分析归纳,将其分为字面的文化信息、字间的文化信息以及蕴含的文化信息,并以上海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汉英文本为例,针对不同的文化信息,从跨文化的角度,总结了相应的翻译策略: 对含有字面文化信息的解说词,常采用对应性翻译和本质特征翻译的技巧与方法;有些解说词含有字间和蕴含的文化信息,西方读者由于中西方的文化差异不熟悉或不容易理解,则常采用解释性翻译、直译加注释、音译加注释等翻译策略,将隐性的文化信息表达出来,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饶小飞, 薛躬遨(2019)选取了上海博物馆的中国古代青铜馆和陶瓷馆的414组文物解说词汉英语料文本为研究对象,参照了林华(2013)对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信息进行的分类方法,探讨青铜和陶瓷文物解说词英译的特点。
        李开荣对博物馆文物解说词文化信息的分类归纳:閤小玲(2013),饶小飞、姚远(2020)采集上海博物馆陶瓷馆文物名称的英译文本,参照李开荣(2001)划分的博物馆文物名称所包含的三层文化信息:表层文化信息、中层文化信息以及深层文化信息,提出相应的翻译策略:音译加注释、直译加注释、意译加注释等,传达文物蕴含的文化寓意,实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   
        师新民以及郦青、胡雪英总结的文物英译原则:戴薇(2018) 根据师新民(2007)以及郦青、胡雪英(2011)的研究总结了文物英译应遵循的民族性原则、简洁性原则、信息性原则、准确性原则及统一性原则, 参照上海博物馆的部分藏品翻译,对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的藏品名翻译进行分析,指出其中存在的问题,提供了相应的建议。
        “外宣三贴近”原则:上海博物馆讲解词的英译属于外宣翻译,“外宣三贴近”原则(黄友义,2004)也是研究者参考的对象:陈兰、余大山(2015)在文章中结合“外宣三贴近”原则,指出了上海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中存在的拼写、语法及中式化等问题,并提供了相应的建议;另有宋若琪(2019)(在上文已提到)在探讨博物馆陈列讲解词的英译时也采用了这一原则。
        (三)其他研究
        有的文章采取中英博物馆平行文本语料的对比研究,将上海博物馆与西方博物馆对同一展品的不同描述进行对比,分析两者之间的差异,了解外国游客对博物馆相关展品文化信息的需求。李芳(2009)对比分析了中西方四大博物馆的英语解说词,其中上海博物馆就是其中的比较对象: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和上海博物馆有关商朝青铜器“毗”的解说词。文章根据中西博物馆在英语解说词上的差异,从西方受众的视角提出中国博物馆解说词的英译策略。
        冯雪雪, 禹一奇(2020)采集了上海博物馆漆器展厅中漆器展品的名称和简 介的英译文本,分析了漆器的英文名称和漆器图案类展品的翻译特点,指出了其中存在的翻译问题,对含有文化寓意的漆器展品应采取音译、加注释的翻译策略,参考西方博物馆同类展品的讲解词等。

        三、存在的问题及相关建议
        (一)相关研究数量较少,需加大对上海博物馆外宣英译研究的力度。从表2统计情况可以看出,有关上海博物馆外宣英译的研究文章发表始于2009年,2013年开始增多,近几年较为密集,由此反映出业界自从国家开始倡导“中国文化走出去”、“讲好中国故事”以来对上海博物馆讲解词英译的逐步重视。总体来说,上海博物馆讲解词的英译研究迄今仍显得比较单薄,数量较少,而且上述文章多集中在几位研究者上面,因此需要更多业界学者的参与。刘芬(2018)指出,目前从事博物馆文物系统翻译工作的人数很少,“只有更多的人参与,文物与博物馆领域的英文翻译才会真正有所改观”。上海博物馆外宣翻译的实践和理论研究,需要更多国内的尤其是上海地区的高校或翻译界专家学者的参与,这也符合国家倡导的博物馆大众教育的发展战略,意义重大。
        
表2  有关上海博物馆外宣英译的相关论文发表年份和数量
 
        (二)研究空间大,尚需进一步拓展相关的研究深度和广度。上海博物馆博大精深,藏品丰富,配有相应的英译文本,且官方英文网站提供了很多资料,为相关研究者提供了丰富的语料和资源。
        目前检索到的文章中,多数论文会选取一个研究视角, 以此为基础对上海博物馆的英文解说词予以解析, 探讨上海博物馆讲解词英译的技巧与方法。这样的研究占多数,从整体来看显得较为套路化,思路较为单一。同时,所发表的核心期刊较少,一般刊物较多,由此说明上海博物馆外宣英译研究在深度上有待加强。
        另外,上述研究从功能目的论等角度对上海博物馆的外宣翻译加以论述,丰富了上海博物馆外宣翻译的研究,但许多其他视角的研究至今仍是空白,目前尚未发现对传播学、生态翻译学等视角的研究,这些理论也具有较大的研究价值。比如胡庚申教授(2006)提出的生态翻译学理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的研究课题,大大开拓了翻译的研究流域,对翻译研究有着积极的意义;这个视角的研究既可以丰富生态翻译学理论的应用研究,促进生态翻译学研究的持续发展,又能增加上海博物馆外宣翻译的研究维度,推动高质量的外宣翻译。由此,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范围,丰富上海博物馆英译研究的维度和内容。

        四、结语
        有些探讨博物馆的论文部分论述了上海博物馆解说词的翻译,因主要研究对象并非上海博物馆,这给搜索相关论文造成了困难,统计上可能有所遗漏。另外,本文仅对中国知网有关上海博物馆讲解词外宣英译的文章做了浅显的分析和总结,期冀帮助相关译者和研究者对目前的研究有个大体的印象,并未做深入的探究,还有很多不足,敬请批评指正。
        (本项目受上海政法学院2020年度校级科研项目经费支持)

参考文献:
1.陈兰, 余大山. 上海博物馆陈列介绍英译初探[J].校园英语, 2015.
2.陈兰. 功能对等理论视角下的博物馆文本英译失误研究——以上海博物馆文本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 2016.
3.戴薇.湖北省博物馆英文网站文物英译名研究——以故宫博物院、上海博物馆等为参照[J].湖北第二师范学院学报,2018.
4.冯雪雪, 禹一奇. 漆器文物名称翻译特点及翻译策略研究——以上海博物馆漆器展为例[J]. 海外英语, 2020.
5.閤小玲. 目的论视角下博物馆文物名称英译分析[D]. 东华大学, 2013.
6.胡庚申. 生态翻译学:建构与诠释[M]. 北京:商务印书馆, 2013.
7.黄友义. 坚持“外宣三贴近”原则,处理好外宣翻译中的难点问题[J].中国翻译,2004.
8.李芳. 中国博物馆解说词英译策略[J]. 中国翻译, 2009.
9.李开荣.试论文物名称英译文化信息的处理[J].中国科技翻译,2001.
10.李陆. 中国博物馆用语中文英译问题及对策研究[D].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 2017.
11.郦青,胡雪英.博物馆文物展品英译研究——以浙江省博物馆为例[J]. 中国科技翻译,2011.
12.林华. 论博物馆文物解说词的文化信息及翻译策略——以上海博物馆文物解说词为例[J]. 江汉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13.
13.刘芬. 博物馆英语[M]. 天津: 天津大学出版社, 2018.
14.刘桂兰.博物馆语篇多模态编译[J].东方翻译,2018.
15.潘晓琳. 文化翻译观下的瓷器英译研究——以福建省博物馆的展文为例[D].福建师范大学, 2018.
16.饶小飞, 薛躬遨. 目的论视域下上海博物馆青铜、陶瓷器英译研究[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 2019.
17.饶小飞, 姚远.功能翻译目的论视阈下陶瓷文物英译研究[J]. 重庆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20.
18.师新民.考古文物名词英译探讨[J].中国科技翻译,2007.
19.宋若琪.文化适应策略视阈下的寿县博物馆陈列讲解词英译[D].上海师范大学,2019.
20.仝慧, 邹建玲. 目的论视野下的博物馆外宣翻译——以上海博物馆为例[J]. 戏剧之家, 2018.
21.杨露. 社会符号学翻译法对旅游文本英译的指导作用研究之我见--以上海博物馆为例[J]. 青年文学家, 2013.
22.姚远, 饶小飞. 上海博物馆陶瓷文物翻译研究[A]. 外语教育与翻译发展创新研究(第九卷)[C]. 四川师范大学电子出版社, 202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