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裕玢
贵阳市第八幼儿园
[摘要]小班幼儿的社会教育在幼儿的一生中占有导向作用,幼儿的社会教育的开展是为了丰富幼儿心灵、发展幼儿社会性,从而培养幼儿具备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社会行为能力。随着学前教育的不断深化,社会主题的生成性教学已经成为学前教育的重要组成内容。我们需要做到真正的从幼儿出发,以幼儿为主题,引导幼儿从自主实践中去探究社会生活中的一切他们感兴趣的事物。我们应该更加着眼于提供有效互动平台,萌发幼儿的兴趣,积极应对偶发事件。
[关键词]幼儿、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实践研究
[前言]
随着瑞吉欧课程思想的引进,社会主题的生成性课程已经引起了学前教育界的广泛关注。但在实际的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仍未能充分意识到生成性课程的重要性,更多情况下会产生害怕和抵触。教师们更依赖于事先预设好教学活动方案,在社会领域教学过程中按照预案的活动过程和步骤照搬照抄到社会领域教学活动中去,而且大多数情况下教师们会尽量排除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那些不确定因素,希望能够对幼儿实施有效的控制,从而更好的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
现阶段,我国学前教育不断改革,幼儿已经成为教学活动过程中的重要主体,占据主导作用。但在实际的社会领域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可能会顾忌到无法达成教学活动的目标,或者无法保证课堂的教学质量,教师们往往会忽略幼儿的兴趣,对幼儿提出的想法采取忽略的态度对待,使得大多的社会主题的生成性教学活动流于表面的形式。生成性主题教育的活动内容以及活动的主题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有效的互动平台,敢于挖掘幼儿的兴趣以及积极的应对偶发性事件。因此,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进行展开。
一、生成性社会主题课程的含义
古代孔子的“启发诱导,举一反三”和苏格拉底的“对话教学”就是最早的生成性教学的雏形。生成性社会主题课程(也称生成性社会主题教学)是指在社会活动的教学中,充分重视师幼之间活动的多样性和教学环境的复杂性,通过师幼和幼幼互动形成的延伸性教学活动。
二、生成性社会主题课程的现状分析
近几年,随着社会主题教学活动的改革和深入发展,教师开始注重在教学上发挥幼儿的主体作用,在弹性预设的前提下,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也开始加入不同的情境、融合五大领域的活动等,帮助幼儿自主构建知识和技能,让教学活动充满更加有乐趣,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玩”中学。
三、创造有效的互动平台,敢于“生成”
在实际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教师必须要转变传统的教学理念,树立“幼儿为本”的教学观念,要及时地观察每一个幼儿的兴趣和实际需求。教师应该转变自身的角色,充分发挥引导者和倾听者的作用,耐心听取幼儿的想法和需求,教师更应该多鼓励幼儿,通过观察幼儿的兴趣点进行合理且客关的判断,充分凸显出生成性课程的价值所在。教师要擅用发现的眼光和心态去实施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教师要用一种开放的态度来对待教与学,尊重每一位幼儿的个性差异,关注幼儿的发展。所以我们要追随幼儿的脚步,正确判断幼儿提出的生成性课程的探索价值,因势利导,在师幼互动之间生发出新的课程内容。
在社会活动中,教师总是将知识点放在一些实际的生活问题中,让复杂的知识变得简单易懂,突破教学目标的重难点。生成性课程也需要幼儿在“做”中学,那么情境构建与师幼互动就成了开展生成性课程的关键所在。教师要为幼儿社会活动提供适宜的环境。幼儿虽然是学习的主体,但是由于小班幼儿的年龄偏小,往往缺乏学习的主动性,所以要想促进他们学习和发展最重要的就是为他们创造平台,提供一个适宜的互动环境,这样才能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
四、挖掘幼儿对于社会课程的兴趣,形成社会主题的生成性教学资源
(一)提升教师生成性课程教学的能力
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兴趣爱好,发现一日生活中具有明显教育意义的社会主题教学内容,科学合理的调整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的教学内容,对预设的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延伸和扩展。首先,教师应该更加重视对幼儿的观察和记录,通过适时的观察及时做好观察记录、更进后续延伸,从而来保证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的灵活性。其次,要更加重视活动的反思。教师应该对社会主题生成的教学活动进行及时的反思,从而调整和改进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促进教师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的教学能力有一个有效提升。
(二)以幼儿主体,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
在实施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教学活动的过程中,师幼之间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在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活动时,如果教师占据着绝对的主动权会抑制幼儿的探索能力。因此,在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教学活动过程中,教师应该学会以幼儿为主体,构建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与幼儿以朋友般的方式交流,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促进生成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的全面提升。
(三)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支持和鼓励幼儿的在社会主题的生成性课程。
社会主题的生成性活动是幼儿自主自发形成的活动,充分发挥了幼儿的主体性作用。正所谓“兴趣是孩子们学习最好的老师”,对于幼儿而言,他们对于一日生活活动中的新鲜事物一直保持着非常强烈的好奇心,对身边的人和事都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所以,教师应该多换位思考,做到积极有效的融入到幼儿,深入挖掘幼儿的兴趣点。当然,教师还可以选择具有鲜明价值意义的幼儿感兴趣的内容,将其设计成一个以兴趣而生的生成性课程。我们选取的社会活动应充分考虑小班幼儿的年龄特征和生活经验,而且要进行一定的创新。
(四)创设与生成性课程相关的环境,有效激发幼儿的兴趣
在幼儿的一日生活活动过程中,环境对幼儿也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作用。充满趣味性的事物对幼儿而言会使他们产生非常浓厚的兴趣。直观、形象的环境对幼儿有着强烈的吸引力。但小班的幼儿在各方面的经验非常有限。因此,在社会活动中单单由幼儿自发产生生成性课程也存在着一定的难度。教师可以通过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有效地激发幼儿的兴趣,从而引发生成性课程。在开展生成性课程的活动过程中,师幼可以共同创设一个适合的环境。毕竟生成性课程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幼儿兴趣的变化而变化,有效的融合生成课程和环境的作用,充分发挥环境的潜在作用。
综上所述,在幼儿园开展社会主题生成性课程的过程中,我们可以从幼儿的兴趣出发,激发幼儿的探索欲望和创新能力,紧密结合幼儿的实际生活经验,从而在社会活动时创造出更多生成性课程,全面提升生成性活动的教学质量,充分培养幼儿的自主探究能力,实现幼儿全面、健康发展。
五、关注幼儿需求,转化偶发性事件
雅斯贝尔斯认为,不间断地制订计划对人类来说是完全必要的。这里不是反对作计划,而是反对指导制订计划的错误意识倾向。我们的社会活动具有许多不确定性和不可预见性的情况。在社会活动的过程中,教学活动是动态的、千变万化的,教师不可能预设每一个课堂上出现的“意外情况”,很多时候,教师在社会活动前充分地进行了课前备课,也有了各种各样的预设,但在活动时小班幼儿往往不按照教师的思路走,常常会偏离我们的预设。这时教师应更多地了解课堂可能会出现的新情况,有针对性的帮助、引导幼儿积极的去探索未知,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这也很容易产成一些生成性课程的萌芽。教师面对社会活动中的意外,应该学会从容接纳,并将其转化为偶发性事件,教师应该清醒地认识到;一堂好课既要有一定的预设,也要有一定的生成。我们要促进学生个性化、差异性发展,捕捉幼儿引出的每一个可能,使生成性课程成为社会教学活动的闪光点。
参考文献
[1]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四卷[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2;1618.
[2]伊丽莎白·琼斯,约翰·尼.生成课程[M].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
[3]施良方.课程理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90-195
[4]卡洛琳·埃德华兹,莱拉·甘第尼,乔治·福尔曼.儿童的一百种语言[M].罗雅芬,连英式,金乃琪,译.南京: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