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劳育人 全面发展——新时代中学劳动教育的实践思考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霍敏
[导读] 中学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主要栋梁人才,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
        霍敏
        重庆市第三十二中学校   400032
        摘要:中学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主要栋梁人才,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随着我国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劳动育德、劳动育人全面发展的认识强化,劳动教育进入“五育”行列。新时代教育背景下学校、教师要注重将学校、社会以及家庭等劳动教育进行结合,促使学生有实践的过程,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提高社会主义接班人的质量。
        关键词:劳动教育;实践思考;
        教育的核心对象是“人”,中学生是未来我国发展的主要栋梁人才,更是我国未来发展的希望。育人为本,德育先行,立德树人是教育的根本任务。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离开劳动,不可能有真正的教育。”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习近平总书记曾经提出,要弘扬劳动精神,更要尊重劳动、懂得劳动,在初中教育中教师要为学生塑造完好的劳动环境,促使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但中学劳动教育的实践现状引发出一些思考。
        一、劳动教育残缺现状
        1、劳动教育不被重视
        目前学校教育中,升学是家长和教师重点关注的内容。教师在教学中也主要以文化课为主,对于劳动意识与实践技能几乎不会涉及。而设立的劳技课程在实施中限于师资、场地、器材、教学时间等限制也很难切实开展。
        2、劳动教育功利化现象严重
        在劳动教育的过程中出现了功利化极为严重的现象,或成为对学生的惩罚,或成为学校宣传点。惩罚性劳动让学生在劳动期间无法正确理解劳动的意义和价值,劳动惩罚不利于塑造学生完好的美德和正确的思想观点,学生在面对劳动惩罚的过程中也会更加厌烦劳动、厌恶劳动,甚至学生在未来的工作中也会将劳动当作一种耻辱。宣传性劳动更不利于正确劳动观念的形成,无法让劳动教育真正落地,仅仅是装点门面而已。
        3、家庭教育中的忽视
        社会对劳动的不正确看法与家长过分宠溺现象相加,导致家庭中几乎没有对孩子的劳动教育。“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不让孩子做任何劳动,只是为了让孩子能够全身心投入到学习中。家长溺爱式的家庭教育与学校的劳动教育发生冲突,学校劳动教育无法有效开展。
        4、学生劳动热情不够持久
        学生的兴趣和爱好较为广泛,学生也利于对未知事物产生好奇心,大部分学生都没有参加过劳动,教师组织的劳动学生都会感到好奇,好奇之后即为平淡,没有持续劳动的动力,不利于培养学生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二、劳动教育补齐策略
        1、做好劳动教育总体设计,让教育切实落地
        学校在落实劳动教育中,需要做好总体设计,明确通过哪些途径落实劳动教育。既要要开设劳动教育课堂,又要开展实践活动,也要各学科教育渗透。确保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劳动,学生在参与劳动锻炼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劳动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进行树立,让学生能够具有担当和责任感,学生在未来的发展以及工作中也能够自立自强。引导教师在设计劳动教学课程体系的过程中围绕其教学目标设立,确保劳动教育开展的有效性。
        2、完善相应的评价方式
        在劳动教育的评价方式中,学校要建立科学、灵活的评价的体系,更要选择合适学生的评价方式对学生展开评价。可以借鉴小组评价的方式,中学生的自尊心较强,但在参与劳动的时候也经常会存在偷懒等情况,进而教师可以让学生分为不同的小组,每个小组通过劳动活动互相监管,最终由小组内部学生互相评价选出今日最佳的劳动组长。这样的劳动方法和评价方式更利于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学生在参与中为了获得最终的评选都能够积极的参与到劳动中,进而其劳动教育质量也得以提升,劳动的快乐得以延续。
        3、构建学校、家庭与社会共同参与的劳动教育体系
        劳动对每个学生的成长都是一个珍贵的经历,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在实施劳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要结合学校、家庭以及社会三方面共同参与劳动教育,进而构件完整的劳动教育体系。教师在学校对学生进行劳动教育,学生参与劳动回家之后家长不让学生参与劳动,这样没有统一方向的教育不利于学生树立正确的观点和价值,社会方主要为学生提供劳动实践的场所和工作,让学生更为真实的感受到劳动的不易与艰辛,学生对劳动也会更为尊重。
        4、加强对劳动先锋的宣传,营造良好氛围
        中学生的思维和观点逐步在发展和成熟阶段,在其过程中更需要正确的引导和熏陶。劳动氛围和环境的营造尤为重要,加强对劳动模范和身边劳动先锋的宣传,能引导学生向上、向善,持续参与到学校开展的劳动实践活动并得到全面成长。
        
        高尔基说:“劳动使人建立对自己的理智力量的信心。”幸福存在于生活之中,而生活存在于劳动之中。劳动教育是学生成长的必要途径,具有树德、增智、强体、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劳动育德、劳动育人的实践必将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保障。
         
        参考文献:
        [1] 谢丽玲.劳动教育与人的素质的全面发展—卢梭劳动教育思想述评[J].湖南教育学院学报,2001,19(1):46-50.
        [2] 康钊,祝蜜,万龙.劳动教育与“三生教育”关系探究[J].教学与管理,2018,000 (009):8-11.
        [3]陆卫刚.劳动砥砺心智 实践助力成长[N]语言文字报,2020,4,28: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