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莹
上海市杨浦区回民小学200433
一、政策依据和工作思路
杨浦区回民小学作为区内一所以民族大团结教育为特色的学校,多年来,我校一直致力于通过民族大团结教育,建设、完善民族课程,引导学生感受中华民族56个民族“和而不同”的灿烂文化,在学生心中从小种下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种子,增强民族文化认同感,从而实现学校办学理念“和而不同 择善而从”落地以及育人目标的实现。
二、实施过程及特色做法
(一)弘扬学校和和文化,推进学校善的教育
学校非常注重学校文化建设,从民族团结、追求和而不同的思维角度出发,提出了“和而不同 择善而从”的办学理念。学校搭建“和和文化大家谈”的平台,通过评选“和善先生”活动,让更多深受学生喜爱的好老师涌现出来,用实际行动培育学生成为“善学、善思、善群”的和和少年。
(二)依托民族教育课程建设,合力共促民族团结教育开展
在校长室的领衔下,学校自主研究并开发《民族常识知多少》课程,一至五册,纳入午会课的日常教学之中,并进一步将教材课程化,成立项目组制定修正《民族常识知多少》科目方案,明确课程培养目标,评价方式,规范课程的实施,保证课程的有效落实。
在《民族常识知多少》的教研展示课中,家长们为学校提供了不少民族教育的可用资源。配合课程的教学,家长主动联系,组织学生代表前往民族食品商店、海军基地等进行参观和采访,为课堂带来新鲜的一手资料,促使学生可以拥有更直观的体验感受。同时,学校少数民族的学生家长们还参与到学校的《民族常识知多少》讲堂中,活跃课堂,激发学生学习民族知识的热情和兴趣。
我们还将《民族常识知多少》在教育集团中走教,把民族团结教育带到更多的孩子身边。课程受到了集团内各校学生们的欢迎,促进了校际间的互相交流与学习。
(三)依托场馆建设,共创信息化民族教育课程
1. 民族主题馆、流动馆活动建设
民族主题馆、流动馆以民族传统节日为切入点,绘制馆标、制作馆旗、设计活动。我们尝试将主题馆融入了云课堂的元素,多次调试,力求让学生在交互式的学习浏览中学到更多的民族知识。主题馆活动时,邀请家长代表参与,使活动向家长全面辐射,不仅能了解学校的民族教育文化,还能通过活动发现学生的成长,鼓励更多的孩子参与到学校的民族课程活动之中,共同配合创建好学校特色的民族教育课程活动。
2. 借助信息技术平台,开展民族知识竞赛
民族知识竞赛活动中,我们请学生出题,学生结合所学知识出一、两题。通过云课堂平台,全校学生进行初赛,随后每班再推荐一名进入复赛、决赛。通过这样的活动,更加提升了学生对于《民族常识知多少》校本课程和少数民族文化的的兴趣,以及对民族大团结教育文化的认同。
3. 依托场馆,家校共育民族大团结
民族陈列室的建立受到教育主管部门、社区的好评。但随着陈列室建设年数渐长,2017年学校打造了全新的数字化“民族文化印象体验馆”。2019年,体验馆正式开馆,馆内设置了九项体验内容,丰富学生的民族知识体验。开馆以来,体验馆接待市级、区级、外省市和来自美国的交流团活动10余次。
在此基础上,课程又带着孩子的期盼再次出发,进行民族体验课成的讨论和设计,目前已设计开发了民族盘扣工艺画、民族建筑拼搭、民族歌舞欣赏、民族图案环创、民族风俗探秘等五门特色课程。
(四)拓展型课程为民族团结教育添翼
民族运动会,通过游戏活动来了解各个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项目。我们通过在低年级举行亲子运动会活动,学生既锻炼了身体,又知道了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项目内容,同时又增进了家长与学生之间、乃至是家校之间的情感。
民族舞蹈、绘画经常在区艺术节比赛中斩获佳绩,和和戏剧更是打造为学校的艺术品牌。通过编写和演绎“和和真情故事”,提升对民族文化的认同度,逐步奠定孩子们的道德基础。近年来,戏剧社团打造民族系列剧,多次获得市中小学生艺术展演活动等第奖,通过和和戏剧的平台,实现学生的成长。自2018年以来,学校共参与8次市区级以上的民族展演活动。
(五)民族团结教育项目化学习研究
学校成立民族团结教育项目化学习研究小组,由校长领衔,骨干班主任参与,在五年级开展“回族文化体验”主题实践研究,在全校展示学习成果。
三、主要成效和经验
民族团结教育课程作为学校的特色课程,围绕民族教育开展了大量教育实践活动。通过上述五方面的活动实践和推进后,我们发现,在这一过程中,学校的“和乐”校园文化更深一步地浸润到了学生的内心。通过参与多形式的,以民族大团结教育为主线的实践活动,既拓宽学生在民族团结教育中的学习渠道,同时, 也是引导学生体会到了璀璨的少数民族文化。这一个个小小民族中的大大学问和文化魅力,感染了学生,继续进行民族文化的研究,“爱国”之心也深深根植于他们的心中。而在今后的活动开展中,我们也将继续思考如何能更广泛地铺展开民族文化的探寻活动,并将其于核心价值观教育更紧密相连,促使更多的孩子从小立下梦想,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共同助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