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晓娟
武汉大学研究生院 湖北省武汉市 430072
摘要: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国家对于高层次人才的需求以及人民对于高质量教育的追求不断增加,研究生招生工作越来越受到社会的关注。加强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视力度,转变传统理念,运用创新思维和手段,科学选拔人才,推进各项工作以推动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基于此,本文从协同创新概念入手,深入展开分析,明确新背景下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新要求,结合实际情况提出合理的创新策略,以供参考。
关键词:协同创新;研究生;招生工作
引言:研究生教育是我国国民教育的顶端,是国家人才竞争力与科技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担负着培养高端创新人才以满足国家建设与社会发展需求的重要任务。随着研究生教育的发展和规模不断扩张,近年来报考研究生数量呈现出爆发式增长,2021年全国报考硕士研究生人数已达377万。因此,加强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视力度,运用创新思维构建科学选拔机制,提高人才选拔的质量和效率,保证教育公平与社会正义,才能适应新时代下研究生教育的发展需求。
一、协同创新概念
“协同创新”是胡锦涛同志在2011年清华大学百年校庆讲话中提出的概念,2012年教育部提出“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该计划以科研、学科以及人才三部分内容为基础,形成一体化任务,注重高校、企业以及科研机构之间的合作,以任务牵引来推动中心建设,转变传统发展模式,培养优质人才。习近平总书记与李克强总理在2018年的全国教育大会上再次强调了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进产学研协同创新,积极投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着重培养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坚持改革创新,坚持教育公平,推动教育从规模增长向质量提升转变。对于现阶段的研究生教育来说,为适应时代发展趋势,需要合理的进行创新,利用协同创新概念来优化机制,实现资源共享,培养创新型人才,推动研究生教育发展。
二、协同创新要求下的研究生招生工作新要求
将协同创新概念融入到研究生教育中,对研究生招生工作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要求目标更明确,即选拔和培养创新型人才,促使教育呈现出多样性、特色性;要求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论文”,让针对学生能力与综合素养的人才选拔和培养模式探索成为教育改革创新的主流。要求深化“放管服”改革,一方面严格招生制度对研究生招生工作予以必要的规范和约束,保障公正公平;一方面坚决破除制约招生工作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为互联网、大数据、自动化等现代信息技术引领考试招生模式和方法创新畅通通道。要求招生计划分配体系进一步完善,以协同创新为核心,整合现有资源,在发展过程中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如合理调整招生计划结构,在保持学校整体学科结构稳定的基础上,逐渐向国家急需学科、交叉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等方向倾斜,建立与国家、社会发展需求相契合的动态调整机制。要求增强国际间交流,面向海内外吸纳优秀生源,推动跨文化、跨学科课程建设,建立一个面向所有海外学生的富有国际竞争力的、可持续发展的国际教育体系。[1]
三、协同创新要求下的研究生招生工作创新策略
(一)以人才培养为根本重建教育评价体系
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对高质量教育的需求更加强烈,对研究生教育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扭转不科学的教育评价导向,克服唯分数、唯升学、唯文凭、唯论文、唯帽子的顽疾,建立一套科学、完整的教育评价体系。以政府为主导,制定评估标准、收集和处理质量评估重要信息;加大高校在自我质量评价体系中的比例,让高校在研究生教育质量保证体系中担负起主要责任;同时引入社会力量参与研究生教育的评价,使评价体系更加多元化、多样化[2]。
选拔培养综合型、能力型、创新型人才,建立科学合理、各有侧重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式,综合评价,多元选拔,把最适合、最优秀的学生选拔进来,以积极服务于高层次人才选拔与培养之国家需求和人民群众需求。[3]科学的评价可用于指导资源的分配。例如有针对性地完善招生计划分配模型,统筹生源质量、培养目标、学术成果、学科建设、师资队伍等因素,并适当向国家急需学科、交叉学科、重大科研项目等方向倾斜,使各项指标的权重更加合理,提升计划分配的科学性。
(二)以人才选拔为核心改革研究生招考模式
2013年,《教育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关于深化研究生教育改革的意见》明确指出,“研究生教育是培养高层次人才的主要路径,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完善招生选拔方法,建立博士研究生选拔‘申请-考核’机制,发挥专家组审核作用,强化对科研创新能力和专业学术潜质的考察”。随后该制度逐步普及,目前所有拥有博士学位授权点的高校已有近70%采纳了“申请-考核”制,所有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已全部采纳该制度。博士研究生招考制度的改革,可以给硕士研究生招考选拔模式的改革提供某些思路和借鉴。现有的硕士研究生招考采用初试+复试的方式。初试环节考核政治、外国语和专业课等。政治、外国语等由国家统一命题,专业课除少数专业有统一命题,大多数为各招生单位自主命题。自命题科目的数量繁多、质量不一,造成考试风险居高不下,考核标准参差不齐。一味强调对照初试的“公平、公正”,复试时在选择能力型还是考试型的学生之间,专家组、招生单位都不得不反复权衡、谨慎小心,致使复试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假如在硕士招考中引入博士“申请-考核”的理念,将初试仅作为基础知识和基本水平的考核,由国家按照学科大类分别统一命制考题。考生在达到某一水平线后,可凭初试成绩申报若干个招生单位。招生单位审核考生的申请材料,确定进入复试的考生名单,在复试环节利用多种考核形式,深入考察学生的专业能力、培养潜力、发展方向等,选拔出最优秀、最适合的学生,使专家组的作用得以充分发挥,招生单位的自主权得以充分实现。
(三)多部门协调联动推进选拔方式创新
做好研究生招生,不能单靠招生部门,全校各部门间的协调联动也尤为重要。按照教育部有关要求,各招生单位均成立研究生招生工作领导小组,单位主管领导担任组长,这充分体现了招生工作的重要性和复杂性,同时也为协调联动学校各部门创造了前提条件。2020年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传统的现场复试无法实现,“网络远程复试”应危机而生。从流程设计、考生指导、网络和设备保障、工作人员调配到疫情防控、舆情处理等等,既要确保师生的健康乃至生命安全,又要实现全面考察、公平公正。学校的研招部门、网管部门、研工部门、宣传部、监察部、保卫部、后勤部、校医院等多个职能部门通力协作,这一创新复试方式得以顺利实现。我国首次在全国范围内大规模采用在线方式的高层次人才选拔,对于中国乃至世界研究生教育都是一个里程碑事件,给创新型人才选拔改革提出了新的挑战,促使我们不断探索更为公平、科学和高效的方案。[4]
结论:综上所述,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协同创新成为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重点,也是现阶段的主要方向,因此应加强对研究生招生工作的重视力度,明确教育发展新要求,注重招生策略的调整,充分发挥出各项资源优势,从根本上提升招生工作水平,为人才的培养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吴睿,蒋苏娅.新时代我国高校国际研究生招生工作探析——以发达国家招生经验为鉴[J].文教资料,2020,15(25):152-154.
[2]任仕伟.研究生教育质量评价体系的探讨[J].教育教学论坛,2021,(21):173-176.
[3]张立迁.把好考试招生入口关,选拔培养大批高层次人才[J].中国研究生,2020,(09):33-35.
[4]董渊,黄静,杨帆.研究生招生选拔中的在线方式探索:疫情应急还是长期选项[J].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20,(09):1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