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生成性备课记录孩子的游戏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马丽
[导读]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
        马丽
        贵阳市第八幼儿园      
        摘要:
        幼儿园游戏活动是幼儿一日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提升幼儿五大领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玩是孩子的天性,要发现、保护和引导幼儿固有的天性”“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现如今多数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常忽略游戏与五大领域之间的联系,且在撰写时常出现游戏描述不真实、评价反思不到位等情况。此次我以生成性备课为基础,通过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等研究方法,对幼儿园教师的游戏案例撰写进行实践研究。根据研究结果,贵阳市某幼儿园教师游戏案例撰写由“记录零散、无目的、轻分析、无支持”转变为“记录聚焦具体、有目的、懂评价、乐支持”,教师的撰写更为真实、合理、遵循幼儿的发展规律。教师在观察中更懂孩子,能多元化的评价与支持幼儿的游戏,同时游戏案例撰写水平也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游戏案例、观察与支持、撰写

一、选题缘由
(一)教育政策的指导要求
        我国自2001年以来进行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已非常注重儿童发展的整体性,要求在新理念的指导下,学前教育离不开游戏。从《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指出“幼儿的学习是综合的、整体的 ,在教育过程中应依据幼儿已有经验和学习的兴趣与特点,灵活、综合地组织和安排各方面的教育内容,使幼儿获得相对完整的经验。”而在幼儿园一日生活活动中,游戏是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游戏案例的撰写也能反应出幼儿与发展目标的之间的联系。
(二)幼儿与教师发展的需要
        教师的游戏案例既能记录幼儿的发展水平,也能体现教师的教育手段和目的,因此,教师撰写的游戏案例是能反应“幼儿的学”与“教师的教”的一种记录方式,对于幼儿的发展和教师的发展都是非常必要的。
(三)教师在撰写游戏案例时的现实困惑
        在开展生成性备课以前,教师组织预设性课程时教师能清楚把握教学目标与方法,在课后也能根据幼儿学习的过程拟写出反思,但预设性课程更多的注重与教师的教,幼儿的学显得很是被动。在记录生成性备课模式下的游戏时,体现出教师观察时记录不全,不能抓住幼儿发展的关键点,不会运用指南作出进一步分析与支持等问题,因此撰写游戏案例成为教师的困惑,需要通过实践研究找到答案。

二、研究意义
(一)理论意义
        本研究以生成性备课模式为基础,来反思教师撰写游戏案例时的问题,不仅体现了生成性课程的教育价值,也提高了教师在生成性备课模式下撰写游戏的能力,为幼儿园生成性备课的开展奠定基础,也为游戏与《纲要》《指南》的结合提供了新的思路。
(二)实践意义
        本研究以生成性备课模式为基础,考察了贵阳市某幼儿园教师撰写生成性游戏案例的现状,并对当前幼儿园游戏案例撰写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一方面可以帮助幼儿园认清幼儿、教师的发展水平,为幼儿园游戏活动提供现实指导,另一方面,可以更新教师教育理念,帮助教师以一种全新的思路来设计游戏活动,提高幼儿游戏的实际需求,提高教师组织生成性游戏活动的能力,对幼儿的兴趣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相关概念界定
        (一)生成性备课:生成性备课既不是教育者预设好的、在教育过程中不可改变的僵死的计划,也不是儿童无目的、随意的、自发的活动。它是在师生互动过程中,通过教育者对儿童的需要和感兴趣的事物的价值判断,不断调整活动,以促进儿童更加有效学习的发展过程。
        (二)游戏案例:游戏案例是指幼儿期普遍存在地能做范例个案的活动,游戏的组织和指导是学前教育专业特殊性的体现。
    
四、研究目的
        本研究基于学习故事理念下,对生成性备课中游戏案例撰写的现状进行研究,通过观察、讨论以及大量游戏案例资料搜集,从而分析教师撰写游戏案例的现状,并提出相关的建议与对策。

在这个过程中,不断深化生成性备课,促进教师撰写游戏案例的水平,促进幼儿更加整体全面的发展。
        
五、研究的内容
        1、了解贵阳市某幼儿园教师在生成性备课模式下撰写游戏案例的现状。
        通过对贵阳市某幼儿园游戏活动记录的搜集、对教师组织游戏活动的观察、对幼儿游戏过程的分析等,从活动的观察、内容的记录、教师的分析与支持等三方面对贵阳市某幼儿园撰写游戏案例的现状进行深入挖掘。
        2、贵阳市某幼儿园撰写游戏案例的经验与不足。
        在分析现状的基础上,从生成性备课的角度去分析贵阳市某幼儿园撰写游戏案例的优点与不足,并分析造成不足的原因。

六、研究的方法:观察法、案例分析法、经验总结法

七、研究的过程
(一)学会原滋原味的记录儿童的游戏
        幼儿的游戏是瞬时发展的,常通过人物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来达到某种目的。在游戏的过程中,教师常会通过幼儿个人动作、语言、同伴互动行为等作为分析幼儿游戏的依据。在开展课题研究前,我们常常会在记录中添加上教师个人的主观色彩。我们学会在记录幼儿游戏的精彩瞬间时,需要用客观、具体、朴素的文字描述所看到的动作、语言,即要求教师使用精炼简洁的语言,还原幼儿的对话、表情、动作等,并在记录中排除个人观点,客观分析幼儿游戏中的心理变化。更多的去了解幼儿行为所映射出的原因,让教师从幼儿游戏记录的描述中找到有意义的游戏行为,并对其进行分析与评价,使游戏案例的呈现在真实的同时,更加立体、丰富、饱满,也使教师的分析更具备说服力。
(二)学会有依有据分析幼儿的游戏
        在幼儿游戏活动开展后,教师常会在评价的过程中忽略幼儿的体验与结果,而是将评价重点放在了如何表扬及惩罚幼儿,成为了游戏的主导者,也让幼儿最终失去了游戏的兴趣;同时这样的评价也让教师极少去深入研究孩子游戏中的语言、行为,使得分析与判断效率极差;而家长则是对幼儿园抱着“什么都不教,孩子毫无收获”的态度,最终导致游戏活动的开展毫无意义。
 (三)学会先知先行支持幼儿的游戏
        幼儿的游戏的灵活多变的,不难发现,同样的游戏不同的幼儿参与后需求与结果是不一样的。《指南》指出,要“珍视幼儿生活和游戏的独特价值”,游戏的组织与实施、材料的投放、环境的创设等都是幼儿游戏开展的基础保障,而这些基础保障需要教师根据幼儿的发展水平去建立起相关游戏框架,在不打破幼儿自主游戏的同时,成就幼儿的发展。我们要以幼儿为本,尊重幼儿的主体意愿,给与幼儿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将教师支持幼儿积极参与、自主想象的相关支持策略记录下来,形成完整的游戏案例记录。

八、研究的成效
        1、幼儿的发展:在研究的这段时间中,幼儿在遵循《3-6岁幼儿发展指南》的同时得到了某一方面特殊技能的提升,如:游戏案例“听指挥的小老鼠”中编程知识。
        2、教师的成长:教师观察的目的更为明确,能够有理有据的分析幼儿的游戏,了解幼儿游戏的需求,做到及时有效的支持,案例撰写更为真实,撰写水平得到了提升,为幼儿的持续游戏做好充分的准备。
        3、家长的转变:在家园互动中,家长发现孩子更加独立自主,能清楚明了的表达自己的想法,做事情有计划有目的,学习、阅读等都更为专注。

参考文献
(1)戚海林《学习故事在幼儿自主游戏中的运用初探》([A].教育观察2020年11月第九卷第44期)
(2)玛格丽特.卡尔、温迪.李《学习故事与早期教育——建构学习者的形象》(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5)
(3)顾柯《巧用“白描”记录幼儿游戏》([A].论文展台2016-01)
(4)钱和生《全程备课 从 “师本教育 ”到“生本教育 ”教学理念的擅变》 ([J].江苏教育.2010)
(5)王占伟《教师备课的重点是课标、教材还是学情(二)》([N]. 中国教师报.2016-11-30)
(6)周菁《相信儿童 聚焦学习——有魔力的“学习故事”》(早期教育.2015年21期)
(7)雷蓓《幼儿园共享游戏区分享环节问题与建议》([J]考试周刊,2019(80):164)
(8)王影《新西兰学习故事对我国幼儿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建设的启示》(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2017年06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