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路径探索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马京京
[导读] 高校大学生骨干队伍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高校学风建设的引导者、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
        马京京
        天津商业大学,300134
        高校大学生骨干队伍作为学校、教师和学生的联系纽带,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参与者、高校学风建设的引导者、校园文化氛围的营造者。培养一支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的,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理理想信念的高素质大学生骨干队伍,既是“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的主要内容,又是新时代高校人才培养的重要目标。
        一、高校大学生骨干的界定及特点
        关于大学生骨干的界定,共青团中央下发的《大学生骨干培养工作实施细则》中指出:“培养对象主要包括本校学生党团组织、学生会和学生社团主要负责人,优秀学生党员、入党积极分子。”具体而言,大学生骨干是指在学习、组织管理、文体等实践活动中积极活跃,在政治思想上积极要求进步,分布在校、院、班、系、各类社团、组织中并承担着服务社会、学校、学生职能的部分大学生群体。
        与普通大学生相比,大学生骨干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思想理论素质方面,学生骨干思想积极健康,政治立场坚定,树立共产主义的共同理想,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同时能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观点来分析问题、处理问题;个人品格方面,学生骨干生活作风良好,学习成绩优秀,道德素质较高,乐于奉献,能够正确处理个人利益和集体利益的关系;实践能力方面,学生骨干一般具有比较强烈的参与意识、服务意识、自觉意识,并体现出较强的组织能力、协调能力和应变能力。
        二、高校大学生骨干的作用
        大学生骨干来源于大学生群体,与同学年龄相仿,生活环境相似,思维习惯相近,能够与同学们建立相互信任,更容易了解同学们的思想状况。同时,大学生骨干因其政治素质、思想境界、个人品格、实践能力等方面比较突出,能够在学生群体中树立一定的榜样模范作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大学生的思想和行为。他们在高校思政教育的过程中既是接受培养教育的对象,又是大学生群体的中坚力量,这种角色的双重性决定了他们成为学校、教师和学生之间有效沟通的桥梁和纽带,是高校开展学生工作的得力助手。
        加强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充分发挥大学生骨干的榜样示范作用和桥梁和纽带作用,可以帮助高校思政教育工作者及时准确掌握思想行为特点及思想政治状况,有针对性地帮助学生处理好思想认识、价值取向、学习生活、择业交友等方面的具体问题,同时引导大学生不断坚定“四个自信”,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三、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骨干素质的基本内涵
        (一)政治素质
        过硬的政治素质是大学生骨干应具备的首要素质。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大学生是当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大学生骨干是大学生中间的优秀分子,对大学生骨干的培养是高校学生工作的切入点,是实现高校学生工作管理体系的有力载体和纽带。国家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需要高校刻不容缓地培养和造就一批具有过硬的政治素质、理论知识储备的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和优秀建设骨干。
        (二)品德素质
        品德素质是一个人的道德情操和精神风貌,如心胸宽广、热情谦虚、团结协作、与人为善、助人为乐等。品德素质集中反映在处理与他人、与社会的关系问题上,能否正确处理公私关系。对不同层次的大学生我们应有不同的要求。如果对普通学生我们的基本要求是公私兼顾的话,那么学生骨干应有先公后私、先人后己的更高要求,而对党员学生骨干则应积极倡导大公无私、毫不利己、专门利人。
        (三)文化素质
        文化素质不仅指学习好本专业的知识,取得优秀的学习成绩,而是全面的文化素质,具有现代化的科学知识素养。

高校大学生骨干要与时俱进,充分了解国情;要有人文修养,能够从中国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能够正确对待国外的先进文化,不能一味的肯定或否定。同时,还要具备必要的哲学修养,主要指世界观、方法论除外的理论思维能力和辩证思维能力等。
        (四)实际工作能力
        大学生骨干在实际工作当中必须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包括洞察能力,对人对事的观察、分析与判断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对他人组织调度能力和对自己的控制能力即自制能力,应变能力;工作的灵活性和环境的适应性,以及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操作能力;克服眼高手低的现象,注重动手能力、实践能力;集思广益、综合归纳、融会贯通的综合能力和清楚、准确、得体的书面、口头表达能力等。
        四、新时代高校大学生骨干素质培养的路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对新时代中国青年提出了6点希望——“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远大理想、要热爱伟大祖国、要担负时代责任、要勇于砥砺奋斗、要练就过硬本领、要锤炼品德修为。”
        高校作为培养新时代青年的重要阵地,应重视对大学生骨干的思政教育与能力培养,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培养一大批政治素质过硬、思想境界较高、工作能力突出、个人作风扎实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加强对大学生骨干群体的思想政治教育,既要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鼓励他们寻求自我、完善自我,进行自我价值的探索;又要特别重视对这一群体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和价值引领,加强与他们的思想交流,充分把握他们的思想状况。
        (一)增强政治素质
        通过理论学习,帮助大学生骨干加深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理解,初步掌握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正确认识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以及基本国情,进一步坚定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想信念。一方面,要认真组织大学生骨干有目的、有计划地系统学习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从整体上提高大学生骨干的思想理论素质。另一方面,学习马克思主义理论要与社会生活、工作实际相结合,激发其学习积极性,提高他们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提升思想境界
        通过组织红色教育,例如党史学习教育、实地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遗址,祭奠革命先烈,重温入党誓词,学习优秀共产党员事迹,邀请先进典型做榜样分享等活动,重点培养和提升大学生骨干的爱国主义精神和使命担当精神。帮助他们了解中国共产党领导革命取得成功的历史必然性,使他们能够由衷认同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增强对革命传统精神的理解,实现爱国主义精神的升华;树立“先锋”意识,增强历史使命感,担当新时代赋予他们的使命。
        (四)优化能力结构
        借助各类培训课程,培养大学生骨干观察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重点帮助他们提高组织能力、协调能力、沟通能力、分析判断能力等综合素质;学习掌握适应现代社会和未来发展需要的实用知识和技能。要带领学生骨干深入调查,走出校园,走向社会,了解国情、民情;引导他们正确分析研究实际情况,把握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正确处理具体问题。指导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及时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好地在实际工作中锻炼成长。同时,要加强对大学生骨干创新能力的培养,要有意识地创造条件、提供环境,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骨干的创新能力,尽最大努力保持他们创新的积极性与动力。
        (五)锤炼个人作风
        引导大学生骨干利用寒暑假开展国情考察、组织各类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社会实践和调查研究,帮助他们了解基层、认识国情,增强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密切与基层和群众的联系,培养对党、对人民的朴素感情,树立走与人民群众紧密结合的成长道路的意识;在艰苦的环境中磨练意志品质、培养优良作风;增加社会阅历,培养、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综合素质。同时,要善于加强大学生骨干的心理素质,要有一定的承受力和自控能力,保持高度的自信心,具备应对突发事件,处乱不惊、正确决策的本领。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