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罗凤莲 涂哲川
[导读] 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也在高中课程中得到重视。
        罗凤莲  涂哲川
        江西省吉安市遂川县第二中学 江西  吉安 3639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心理健康教育也在高中课程中得到重视。正确地对高中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为的是学生以后的良好发展。班主任是与学生接触最多的老师,在日常工作中,要不断引进关于心理健康的活动并采用潜移默化的教育方式,提升高中生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高中班主任;渗透;
引言
        进入高中,学生也进入了身心发展的特殊阶段,是心理问题的高发期,这使得学生心理问题的妥善解决与心理健康教育变成一项重要的班主任工作内容。有关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班主任发挥着“主力军”作用。优秀的班集体,不只是好纪律、好成绩、好卫生,最重要的是拥有一个良好的精神面貌与学习氛围,而达成该目标离不开班主任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支撑。在日常班主任工作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促进学生形成健康乐观情感,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积极投身于多彩的学习实践活动,在其中敞开心扉、磨练意志、团结合作,感受成功。
一、高中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现状
        (一)师生对心理健康教育状况认识的不足
        在高中生活中,班主任与学生都过于重视学习成绩与考试成绩,将高考当作高中生活的最终目标,忽略了心理健康问题对学生学习的影响。高中生的学业压力较重,娱乐时间较少,大部分时间都沉浸在学习中,这种情况不仅源于教师给学生的学习压力,同时也源于学生对未来的期望以及对高考的重视。日复一日的两点一线生活,往往会让学生产生焦虑、自卑乃至自责的情绪,高中生的自控能力较弱,短期的消极情绪往往不会对学生造成严重影响,但是长此以往的累积,学生心中的负面情绪就会逐渐堆叠,成为学生的心理压力,负面情绪长久堆积,将会让学生的学习效率越来越低,甚至无法保障最终的高考成绩。然而,目前的教师与学生都没有重视到压力的问题,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过度挤压自己的空闲时间,而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也会经常为学生施加压力,这就导致学生缺乏与教师之间的沟通,学生的负面情绪无处发泄,导致学生利用吸烟、斗殴等恶劣的方式发泄自己的负面情绪。然而一旦发生恶劣事件,班主任往往不能正确认识到学生的心理问题,只是一味地对学生进行处罚,缺乏心理引导工作,让学生长年累月处于恶性循环中。
        (二)缺乏专业的师资团队
        当前,多数高中院校缺乏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的师资团队,影响了高中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的发展。这种缺乏不仅指教师数量上的不足,更针对教师专业水平的短缺。根据相关部门规定,当前高中院校至少需要配备两名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但实际上很多高中院校仅有一名甚至没有专业的心理健康教师,而是由教授思想政治的教师来兼任。这种情况使得心理健康教育的质量得不到保证,对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也造成了一定的影响。此外,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不能满足教学要求,致使学生无法获得高质量的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不仅使学生对这门课程的认知受到影响,还阻碍了学生的健康发展。
二、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策略
        (一)内化学生思想认知
        高中阶段老师在进行班级管控期间,必须从学生的独立性出发,从思想上引导学生。从心理角度而言,教师必须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与需要,借助课堂活动促进学生心理健康状态的提升。譬如,教师要融合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状态,组织众多实操活动,让学生依据平时生活主动展现自身的想法。并且,教师要改变班会的形式,将班会内容改为与心理相关的知识,处理学生在日常生活与学习期间的心理问题,以保证学生可以持续地处于积极乐观的心态中,从而养成健康的心理。开展德育期间,教师需要引导学生认识道德底线,并且掌握基础的法律常识,约束学生的言行,提升学生的思想观念。


        (二)创设和谐的班级环境
        应为学生打造优秀班风,在学生平时学习生活中就可轻松接受心理健康教育。比如在黑板或是墙面上标注有关暗示积极心理的标语,在无形中对学生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提供帮助。除此之外,出于学生树立自信、挖掘学生潜能,班主任还应在日常班级管理工作充实班级评价形式,对学生自主评价能力有效培养,激发其自我管理意识,可以在墙面张贴表扬板,用于展示学习生活中具有优异表现的学生及其成果,浓厚成绩进步的学生、优秀试卷、参加活动得到奖励等,让学生能够在表扬和鼓励中收获自信,进而对自身行为习惯加以规范,逐渐健全人格。
        (三)引导学生自主培养积极心理品质
        高中生的学业较为繁重,“高考是人生的转折点”是班主任最喜欢对学生说的话,然而这句话为学生带来的心理压力不言而喻。当然,这句话也是对学生的勉励,到底是勉励还是压力,选择权在班主任手上。在日常的生活中,班主任要认识到,学生到了高中,已经基本认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了,并且也明白学习是为了自己。但是教师也要清楚地认识到,学生学习并非真正意义上的热爱学习,更多学生学习只是单纯地为了日后能够拥有更为广阔的发展方向。因此,班主任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中,要通过学生对未来的期望展开相应的心理引导,让学生认识到自己学习并非为了高考,而是以高考为短期目标,以实现自己未来的梦想,为长远目标去学习的。不但如此,教师也要深入到学生的日常生活中,对学生的一些不规律的学习习惯以及生活习惯进行纠正,让学生能够身心健康地全面发展。学生的情绪与学生的内心体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高中生已经对世界建立了初步的认知,在面对不同的事物时,也有着自己独特的理解。在学习的过程中,往往会因为学习成绩、他人对自己的看法以及他人的行事风格等影响自己的情绪。而班主任需要做的工作就是正确引导学生认知事物,避免学生通过自己对世界的认识产生消极的情绪,影响到学生的心理健康。不仅如此,教师也不能一味地让学生保持兴奋的状态,要让学生拥有自己的情绪,适当的时候进行发泄也未尝不可,让学生能够通过倾诉、呐喊等方式,暂时忘却学业上的压力。
        (四)提升班主任的心理健康素养
        高中时期,学生的学习任务比较繁重,教师日常工作也较多,譬如自身任职科目的授课、班级团体活动的组织以及班级管控等。若是班主任持续不断地开展工作,可能会出现疲倦感,同时众多负面情感也会形成。在此种情况下,教师需要利用课余时间学习各种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从而提升对心理健康教育技能的掌握程度,并将专业知识应用到实际工作中,以保证心理健康教育引导工作的效果。班主任日常和学生接触较多,因此必须持续改善与提升自身心理素养,随时进行心理调整。合格的班主任需要起到模范作用,借助自身的言行熏陶学生。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专业素养能够引导学生自行展开调控,同时依据外界情况进行状态重塑。如果班主任的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较低,则无法轻松地“降服”学生,此种情况下,若是让学生凭借自己的能力管控负面心理,则难度较高,此时心理健康教育将无法取得良好的成效。
结束语
        重视高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会提高学生的竞争力,是培养社会人才的重要环节,一定要将心理健康教育落实到班主任日常工作中,只有学校与教师共同努力,才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丁俊.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渗透[J].新课程,2021,{4}(23):229.
[2]梁慧华.高中班主任工作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探究[A].中国智慧工程研究会智能学习与创新研究工作委员会,2021:4.
[3]白彩霞.核心素养下高中语文课程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探索[J].新课程,2021,{4}(12):4.
[4]刘爱红.高中班主任工作中的心理健康教育探析[J].当代家庭教育,2020,{4}(21):4.
[5]陈雪莲.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在班主任工作中的实施探索[J].求知导刊,2020,{4}(22):10-1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