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丽青
北京师范大学南湖附属学校 314051
【摘 要】小学阶段是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时期,但由于学生的年龄特点,需要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促进其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班规是班主任管理班级的有力助手。在其制定过程中,通过班情“自省”,民主制定;在执行过程中,借助“自省本”反思自身问题,重塑良好行为;在评价过程中,借助“自省本”稳固好习惯。“自省本”开启“自治”之门,真正实现班规的管理和教育的功能。
【关键词】 班规 自省 行为习惯 自治
班级作为学校最基本的组成单位,需要基本的规范来约束学生行为,促进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传统的班级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管理太过“物化”,忽视了学生作为一个人的存在有其自身的价值尊严,长期以往学生的主体意识丧失,自决自理能力欠缺,自律性差。因此,师生一起建立符合实际需要的班规,不仅是班级良好秩序的保证,也是班级管理从“师治”走向“自治”的重要环节。
一、班情“自省” 民主制定班规
学生个体和班级是相互成全的两种精神生命体,两者之间难免会出现冲突,但是这些冲突却可以被开发成发展资源。例如,学期初让学生用“自省本”记录班级的“缺点”,自觉地意识到班级存在的不足,而这些“缺点”的制造者恰恰就是学生个体,用什么规范“自己”的言行,让班级的“缺点”得以改正?学生就能认识到制定班规对班级发展的作用。班主任抓住学生找到的“缺点”和他们需要优秀班集体的矛盾冲突,和学生一起构建一个严格有序而不失民主自由,规范统一而不失灵动活泼的班规水到渠成。
1.体察班情 量“身”定制
每个班级都有各自的特点,在甲班行之有效的班规不一定适用于乙班。所以班规务必要根据本班的具体情况来讨论制定,这样可以有效解决班上突出的问题,目标更明确。
2.共同参与 民主公正
班规是班主任工作顺利进行的基本保障,该由谁来制定呢?正确的做法应该是制定班规从“权威”向“民主”转型;?变“单向强制”为正面鼓励和“双向契约”。
班规的制定过程要民主,内容同样也要民主。除了规定学生的行为外,甚至可以对老师的行为提出合理要求。比如,本校每天中午从12:15—12:40是学生自由活动的时间,但是这个时间经常会被老师“占用”,所以很多学生在“自省本”上纷纷要求把午间休息的时间让他们自由活动。于是,班规第11条规定“午间文明适度活动,老师不要布置作业。”这个诉求背后是学生的心声,老师同样要尊重学生,尊重规则,严格执行,体现真正的民主与公正。
二、执规“自省” 塑造良好行为
班规是班级的规章制度,是“法律”依据。有法就要“依法”,只有这样,才能发挥班规的效力,真正起到约束的作用。班规的执行过程应该注重外部行为与心灵教育并重。“自省本”记录下了学生对违规行为的反思和悔改,进一步推动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管理,精神生命得到成长。
1.执“法”严明 赏罚立信
在执行班规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相关的规定来处理问题,赏罚学生,决不能受个人的爱憎亲疏所干扰,这样才称得上赏罚公平。
我平时有给学生朗读故事的习惯,有一次选择了《长袜子皮皮》这个故事。读完之后,随手把书放在书架上。等到下周接着读的时候,发现这本书找不到了。第二天,一位学生告诉我在小弦家里看到了这本书。小弦起初支支吾吾,后来哭着说自己借阅了,但是忘了归还。小弦是副班长,平时工作能力强,管理同学很有方法,但也因此得罪了一部分学生。班规中第15条明确规定“热爱阅读,爱护班级的图书,周五统一归还。不损坏和私藏图书。”小弦的行为虽是无意,但是显然违反了班规。最后,小弦在深刻的“自省”后愿以连续整理两周图书来受罚。
这件事后,小弦的威信并没有受到太大的影响,反而树立了“勇于承担责任”的形象。
科学、合理地运用赏罚措施可以明制度,立规矩,但是一定要讲究方法,做到:赏罚有据(证据)、赏罚有度(尺度)、从而实现赏罚立信(信服)的效果。
2.“法”外柔“情 ” 唤醒自律
班规是管理学生的制度,也是全体师生充满感情的共同约定,是婉转的告诫。如何让班规从一个毫无生命的制度变为一个有感情的契约,最终让学生思想受到教育,行为得到提升?我是这样对待违规学生的。“火炮桶”晓宇在晨练时嬉戏打闹,违反班规。纪律委员按班规罚让他跑步。晓宇不仅不服,还准备动手打人。为了让冲动暴躁的晓宇心甘情愿接受处罚又不会因此产生逆反心理,最后我决定陪晓宇一起跑步。晓宇在“自省本”上留下了这样的话语:原来我不打算接受惩罚,觉得很没有面子。但是老师却坚持陪着我在操场上跑了两圈,还表扬我最近学习有进步。这一切让我觉得很内疚,原来我在老师的心目中并不是一无是处。我的感受是:在处罚中,尽量让学生体会到更多的温情。只有真诚地对待那些“犯规”的学生,才能赢得他们的心。
3.梯次教育 循进发展
班规明确告诉学生该怎么做,违反了要受到惩戒。但是在执行的过程中,那些自控力差的、意志力弱的学生总是比较多地受到“戒。比如我们班的小玮天生好动,上课能坚持认真听讲5分钟已经是一个极限了,他自然就成了学困生仔细想想,他每天不仅要面对学习困难带来的焦虑同时还要面对班规约束的巨大压力。当一个人在一个相对固定的人际环境中经常接受消极的评价,那么这样的人际环境对这个人的心理健康的消极影响将会十分巨大。所以班规可以依据学生实际成长情况适当地调整对学生的要求:困难学生可以适当降低要求或循序渐进提出要求。这样的做法是对后进学生的尊重和宽容,使老师更容易用欣赏的心态而不是挑剔的眼光进行教育,有益于他们健康地成长。
三、评价“自省” 提升管理效果
行为习惯的养成是一个长期而缓慢的过程,对学生达成班规情况建立评价机制,效果会更显著。
1.“自省本”:自我评价助成长
在班规执行的过程中, 学生们的“自省本”上记录了他们达成班规的情况和内在的反思。以下摘录的是一位二年级学生的自省内容:这个星期,我每天按时到校,没有迟到。中餐能做到光盘,不挑食,不浪费。看到老师,眼睛看着他,微笑着问好,文明礼貌好。我为我的表现点赞!
2.“你说我听”:相互学习共进步
围绕着“自省本”,我们班在午间课开展“你说我听”活动,增强同伴学习的影响力。比如,有一位同学接连几天未完成回家作业,主要原因是没按要求在家校联系本上写好作业内容。同桌和他交流后,商定每天提醒他提前写好家校联系本。一个星期执行下来,进步非常明显。于是他在自省本上写道:感谢同桌的帮助,她不仅让我改正了缺点,也让我感受到被帮助的温暖。我也要做一个像她一样乐于助人的人。
3.“宝贝加油”:家长鼓励添动力
学生的“自省本”每周都会和家长见面,一方面可以让家长看到孩子的努力和进步,鼓励他们继续前行,另一方面也可以借助家庭的力量,共同教育孩子。有一位家长这样写道:宝贝,你真棒!爸爸很高兴看到你每天认真劳动,为班级服务。我发现你在家里也会帮妈妈做家务了,希望你持之以恒,真正拥有勤劳的好品质。当家庭和学校携起手来共同教育孩子的时候,我们离成功就越来越近了。
教育家叶澜教授曾经撰文指出:“把班级还给学生,让班级充满成长的气息。班级活动一旦有学生自主参与,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培养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发挥学生的创造性、独立性以及建立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班规在制定、执行、评价的过程中都遵循着民主、科学、教育、发展等原则,用“自省本”唤醒学生内心深处的主人翁意识,达到自我教育和管理的目标。让我们关注班级秩序的原点,用规则守护心灵,让每个孩子都抬起头来说话,让班级真正成为每一个学生生命健康成长的乐园。
【参考文献】
1.赵凯.好班规打造好班级[M] .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9.
2.胡仲军.班主任之友[J] .473—476期,2016.
3.王红.中小学德育[J] . 2016(10).
4.李胜伟.班级管理[M]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