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田宏杰
[导读] 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教育摸式。
        田宏杰
        河北省秦皇岛市秦皇岛经济技术开发区幼儿园 066000
        【摘要】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是当前幼儿园实施素质教育,推进幼教改革的一种重要教育摸式。这种个别化的学习,让幼儿在自由宽松的环境下,按自己的兴趣、意愿和需求开展活动,自主快乐地学习。本文论述了个别化学习的内涵,当前现状及存在问题和教师指导策略。
        【关键词】个别化学习;角色定位;指导策略;
        【前言】
        幼儿园区域活动是孩子们自由选择、自发探索、自主操作的活动。这与平时集体教学中的师友互动有所区别。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一直是孩子们的探索天地,每次的区域活动我班的孩子总是很开心、很兴奋。区域个别化学习中教师的指导更多的是非正式的、隐性的和机动灵活的。那么如何提高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的质量,教师的角色定位与指导策略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教师的角色定位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教师的角色该如何定位呢?这是我们必须弄清楚的首要问题。我认为教师在区域活动中应该是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
        所谓观察者,就是教师在活动中要准确地了解孩子的需要和表现,并能根据当时的情况给予孩子适宜的帮助,提出合理的有效建议。例如:我班的庭庭是位性格比较内向,但做起事情是个特别认真的孩子。在一次数学探索的过程中,她没有选择教师提供的材料,而是默默的坐在那儿动脑筋思考。当我看到她思考不出时,就告诉她可以试试盒子里的一些材料来帮忙。
        所谓指导者,在区域活动中,教师的支持性指导是有别于集体活动中教师的主导式指导的。由于孩子之间存在着个体差异,每个孩子对游戏的重点和感兴趣的侧重点有所不同,所以在活动中教师不仅要了解本班孩子游戏的总体情况,还要对个别孩子进行观察,了解他的想法、能力、特点并给予及时的指导。
        所谓的参与者,就是教师真正地参与到区域活动中去,让孩子、教师和整个活动成为一个整体。教师不但是教学工作的指导者,更是孩子活动时的参与者。教师和孩子间不应有“师道尊严”,在人格和地位上是完全平等的。
        二、教师的指导策略
        (一)活动前的指导策略
        我园区域活动的开设都是紧紧围绕着主题活动来开展的。各个区域活动的内容是紧密结合的,环环相扣的。我们将主题背景下的各区域内容都进行了整合,打破了各区域原来所设定的固有的名称和彼此孤立的内容,使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更科学、更合理。
        活动前的指导我认为可以分两类,一类是教师显性的指导,一类是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教师的显性指导指活动开始前,教师要对区域进行简单介绍,先提示孩子了解活动室中有哪些区域及各个区域都有哪些活动材料,这样孩子才能知道自己要去做什么,知道活动中有哪些材料可以为其所用,让孩子提前做好心理上的准备。环境材料的隐性指导是暗含于材料中的,不同层次的材料能给孩子提供着充分探索、质疑的空间。在选区、进区过程中,我们通过环境暗示的手段,发挥其特殊、潜在的引导功能。比如:我们利用摆放椅子的个数,桌牌上的符号(标记),还有地上的小脚丫印等,来控制进区的人数。针对个体差异的认知水平和学习特点的不同,还在各区域中设置了不同类型的图文说明,暗示着游戏的玩法和活动的流程。并在区域的四周展示教师与孩子的作品。通过这些作品的展示不仅充分发挥了材料的作用,而且增强了孩子活动的目的性,同时也使区域活动过程的有序性大大增强。
        (二)活动中的指导策略
        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过程中,教师应根据孩子的活动情况不断分析、调整和反思,善于利用与捕捉教育机会来调整孩子的行为,促进全体孩子在实践中获得不同程度的发展,以便更好地引导孩子在区域活动中自主探索、体验、学习和发展。

在整个活动中,教师要以游戏伙伴的身份与孩子一起活动。随时环顾活动室,看谁在开始时就需要帮助。当孩子确定了自己的活动方式后,教师要依据孩子的不同需要给予适当的帮助,同时还要注意激发孩子之间的积极相互作用。我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是这样指导的:
        1.规范孩子活动行为
        教师对孩子行为的理解不仅要观察孩子的某一个独立的行为,更要结合孩子个性特征及其所处的场景做出全面的认识;不仅包括对孩子某一行为客观原因的了解,还应包括对他们行为理由的理解,即使是“违规”的行为,教师也应以开放、宽容的心态加以对待,做出合适的反馈。
        2.影响孩子活动内容
        影响孩子活动的因素有很多,有在材料的提供上,还有的就是个体本身发展的局限上。比如:在“喂娃娃”这个活动中,昊昊曾多次试着把豆豆喂到娃娃嘴里,可就是没有成功,没有掌握住技巧,这时他好像有些烦躁了,而是羡慕地看莹莹玩,我走到他身边让他慢慢地把小勺端到娃娃嘴边,这时他又停了下来,我在一旁提示他:“昊昊,别着急,想一想我们有时拿大勺子吃东西时是怎么吃的?”正说着,有一颗花生米已经迫不及待地滚进了娃娃的嘴里,于是,昊昊顺势将手一抬,花生米都乖乖地滚进了娃娃的嘴里。
        3.提高孩子活动质量
        教师在活动中一定要关注孩子的表现和反应,敏感的察觉他们的需要,及时以适当的方式应答,提高孩子在原有的水平上得到发展。比如:一次美术活动中,孩子们涂小丑鱼,只见浩浩小朋友很快地画好了鱼的外轮廓线,和鱼身上的格子图案,可是到涂两种颜色时他有些坐不住了,就东张西望,玩玩蜡笔。有些坚持不下去了。于是,我就引导他先用一种颜色,涂一格空一格不要两种颜色不停地换,这样可以画得快。我就鼓励他说:“你画了这么好的一条鱼,等你涂上鲜艳的花纹就更漂亮了。他终于坚持下来画出了一条美丽的小丑鱼,他很高兴地拿给我和同伴看,我也表扬了他不怕困难,坚持到底的做法。
        (三)活动后的指导策略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要对本次活动进行评价。
        1.师幼相互交流。全班围成一个半圆一起分享自己的成果。在此活动中,孩子可以说说自己活动的内容,说说自己喜欢的作品,同时还培养其他孩子的倾听习惯。
        2.表扬积极行为。也就是孩子在整个活动中,他能通过自己的努力完成一幅作品或做起事情来有始有终,教师就要加以表扬,来肯定孩子的劳动,同时也可以适当给予一些小的建议。
        3.活动作品展示。我们将制作好的作品,摆放在作品展示区里,大家一起来欣赏。
        4.做好观察记录。比如:定人观察、定点观察。观察记录中的“分析”“询问”“反思”都要一一记清楚。这样做有很多的好处:一方面教师可根据对以往孩子活动时间和情况做记录,有针对性地分析、总结,进一步合理地组织下一次的活动;另一方面对活动的评价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以帮助自己积累经验。
        除了这些指导方式外,还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游戏活动指导方法的不同;不同年龄的孩子所采取的指导方法不同;不同性格特征的孩子指导方法也不同。
三、结束语
        总之,我们教师在区域个别化学习活动中,首先要把握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同时我们就一定要爱孩子、了解孩子,了解孩子对生活经验认识的多少,这样才能更好地对区域活动的空间作出更合理的安排,并根据需要来对区域活动材料进行选择、投放,做好活动的观察者、指导者和参与者。其次,我们还要灵活运用多种指导策略,指导孩子认真仔细观察,重视平时生活经验的积累,利用各种同伴资源,从而让我们的区域活动变得更加丰富多彩。
参考文献:
[1]朱晓玲.幼儿园游戏活动与个别化学习的探索.成才之路,2017
[2]叶箐箐.区域活动个别化学习指导策略浅析.学周刊,2015
[3廖晓萍.在生命教育理念下重新认识与建构幼儿园区域活动.学前教育研究,2010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