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人在民族文化传承中的责任与担当 --参加“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活动舞蹈志愿者培训”感悟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张会改
[导读]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中华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首期“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活动舞蹈志愿者培训班”在美丽的云南普洱举办。
        张会改
        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河北省石家庄市,050000
        由中国舞蹈家协会和中华志愿者协会联合主办的首期“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推广活动舞蹈志愿者培训班”在美丽的云南普洱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44位舞蹈从业者追寻着传统、传承、推广、志愿,为着我们共同的使命相聚于此。7月4日至9日,培训内容既有关于“党史、志愿、舞蹈志愿者”的理论讲授,又有舞蹈专家和非遗传承人为大家进行芦笙舞、摆舞、象脚鼓舞、云南花灯、烟盒舞等丰富多彩的民间传统舞蹈的教授,还有中国汉唐古典舞培训和深入民间的实地采风活动。
        一、学习总结
        (一)民族舞蹈彰显民族文化特色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李石开老师的拉祜族芦笙舞、拉祜族李娜倮老师的摆舞,每个舞蹈的内容都与劳作息息相关,让我深刻的体会到民族传统文化的伟大、质朴、醇厚,芦笙舞为拉祜族男子舞蹈,共118套舞段,此次所授的11套舞段包含:磨刀舞、筭地舞、犁地舞、挖地舞、播种舞、风吹谷子倒、割谷子、打谷子、青蛙舞、黄鼠狼偷蜜舞、老鹰舞......                    
        摆舞为拉祜族女子舞蹈,共有86种套路,此次所授的舞段包括:走山(双手)、走山(单手)、挖地、撒谷子、播秧苗、插秧、蒿草、割谷子、堆谷子、打谷子、晒谷子、装谷子、背谷子。
        课后到澜沧县拉祜族实地采风,采风过程中,有两个小朋友,小的只有4岁半,大的约8岁,他们在队伍的最前面与成年人一起完成了步调一致的4套芦笙舞;学员们与村民一起跳起摆舞,俨然一幅充满着丰收喜悦、团结友善一起劳作的热烈场面,当地的村民告诉我们这里是唱响芦笙恋歌的地方,这里的人“会说话就会唱歌,会走路就会跳舞”。这是少数民族能歌善舞的体现,彰显了一个民族的情感纯朴、友爱、勤劳善良,同时也是民族文化代代相传的美好景象。
        (二)民族舞蹈传承需要有激情、有担当的舞蹈人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象脚鼓舞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波罕丙老师,主要教授傣族象脚鼓舞,波老师50多岁,在教授过程中透露,他作为传承人的身份没有一天停止过教舞,这就是我们应该学习的传承担当精神。
        南京艺术学院的“薪火321计划”课程骨干教师王亮,通过讲解汉唐古典舞舞姿讲解,渗透文化传承内涵。王老师将“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意境中,讲解汉唐古典舞的塑性、斜塔、展翅、收式等舞蹈内涵,耐心地将每个舞姿的出处、所蕴含的哲理娓娓道来。
        云南艺术学院博士生导师徐梅教授此次培训中主要教授云南花灯和彝族烟盒舞,下午3个小时的舞蹈课,生生上了4个小时,整个下午无课间无休息。课后在普尔大剧院进行课堂汇报,徐老师对每个组合都要求精益求精、细致入微、呈现的一定要最好的,她对舞蹈的执着、热情,对民族文化传承的敬业精神值得每一位舞蹈人学习。
        (三)悟我所为
        此次培训学习我感悟颇深,对传统文化、传统舞蹈文化的喜欢之情,犹如瀑布直流而下、一发不可收拾。后悔自己对少数民族舞蹈了解的太浅薄、接触的太少。云南普洱,仅此一地就有36个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自己质朴而灿烂的舞蹈文化,通过对少数民族舞蹈的学习,可以清晰地领悟其所映射的民族习俗、民族传统文化等。
        作为高校教师,从力所能及之处开始,必须开始我的文化传承行动。
        1.自身的教学工作中,一方面:通过将民族文化传承与思政教育相结合融入课堂;另一方面:通过讲座或者开设学校通识选修课程,将此次学习分享给广大师生,激发广大师生感悟民族的舞蹈文化的古朴、源远流长和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号召广大师生勇于了解、勇于学习、勇于担当民族文化的传承者,并将这些宝贵的、灿烂的中华民族灿烂文明传递给身边的家人、朋友,传递给我们的后代。


        2.号召全系、全学院、全校,以传统文化传承为使命。努力探索民族传统文化在民族性、继承性的基础上,健康科学的在时代性和创新性中去继承和发展。学校教育、广大师生尤其要承担起对民族传统文化的保护、抢救、传承和发展的使命。
        二、学习思考
(一)关于“河北民间舞蹈行”和“舞蹈传承”的思考
        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成员、秘书长夏小虎老师在结业致辞中讲道:“……要学有所思、学有所行、学有所动,承担起舞蹈志愿者的重任,把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发扬光大。”在此,我想结合自身学习与工作实际,将民族传统文化传承推广与舞蹈志愿做以下思考,就“如何传承推广民族文化”与大家探讨。
     2020年4月在张家口举行的河北省舞蹈家协会工作会议暨创作采风活动,省舞协把团结服务新文艺群体列入重点工作,让“双推”工作、志愿工作常态化,积极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并强调今年要以冬奥和建党100周年为契机,组织全省舞蹈工作者进行创作采风,坚定不移地弘扬河北精神,讲好河北故事。这与传承推广民族文化高度契合。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在历史中形成的、积淀的,带有鲜明个性特征和稳定性特征的精神文明形态、物质文明形态和行为文明形态。①”就河北省而言,如果每个地区均有相关单位或个人发起“河北民间舞蹈行”志愿活动的话,那么,我们便可以更加完善地立足本地、面向全国,开展舞蹈传承。力求做到以舞为媒,在艺术交流中,通过采风、教学、展演、研讨等活动,充分展示河北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
        “河北民间舞蹈行”,应基于河北省民间舞蹈做舞蹈传承活动。秉承“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作”的志愿原则和“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可由我校发起,由我的老师、同事、学生以及热爱河北传统舞蹈并热衷于志愿服务的朋友们共同组成志愿者队伍,就河北地区的地标性传统舞蹈进行系统梳理、学习、研究、创作、推广。比如可以对井陉拉花、沧州落子进行整理,内容模块可以包括“传统动作汇编”、“艺人口述史”、延伸至“概述”、“教程”、“剧目”等。以此为框架,各地市立足本地、做出地方特色,开展传统性舞蹈的梳理、推广。
(二)关于河北民间舞蹈志愿活动的探索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担当时代责任。时代呼唤担当,民族振兴是青年的责任。”新时代的舞蹈人,应当有新时代舞蹈人的社会责任与担当。
        我们是否可以在每个县市区打造一个志愿服务点,由其辐射带动整个地区公益活动的全面开展;再在此基础上,每市重点打造一个志愿服务中心;由此可形成省、市、县区直至乡镇街道的志愿服务网。同时,在高校建立舞蹈志愿服务基地,依托“基地”培养开展志愿服务的“种子教师”、“教师传承”队伍,使其可持续、可发展的将传承内容发扬光大。
        建立组织,摸清底数,应是我们精准有效开展志愿活动的前期重点工作。志愿活动的具体开展应以人民为中心和导向,向社会或者他人提供志愿服务,河北民间舞蹈文化传承主要面向群体有三:1.专业舞者、舞蹈专业学生。2.以社会舞蹈艺术培训机构为代表的社会组织。3.社区广大人民群众。组织建立完成后,可由舞蹈志愿服务基地的“种子教师”“教师传承”队伍可与专业舞者、社会艺培机构、社区,建立良好的“伙伴关系”,推动文艺志愿服务活动开展、弘扬民族传统文化精神。
        青年教师应如中国舞蹈家协会分党组书记、驻会副主席罗斌老师在结业致辞中所希望的那样:“……通过本次活动能开启一个新的平台,也是作为一个起点,为整个社会的舞蹈活动,为志愿服务项目生成一个新的理念,造就所有舞蹈志愿者成为行业的重要力量,在未来的舞蹈普及工作中为中国舞蹈的传承发展尽一份力量。”
参考文献:①向怀林 《中国传统文化要述》重庆大学出版社 2016年第一版 第5页
作者简介:
张会改1986-),女(汉族),河北石家庄人,硕士,任职于河北工程技术学院艺术与传媒学院,研究方向:舞蹈教学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