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期小学生道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第11期   作者:刘永慧
[导读] 道德是人的一种可贵的品性,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等方面。
        刘永慧
        长白山池北区第一小学校,133613
        摘要:道德是人的一种可贵的品性,涉及家庭、学校、社会、自然界等方面。在信息化社会和网络时代,一个人的良好品德,创新精神和正确的价值观远比知识和技能更为重要。学校应从学科课程、校本课程、活动课程三方面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关键词:小学生;道德教育;路径
        前言:人生之路,起于孩提,小学阶段是人生发展的基础。在此间养成良好的品行,形成正确的价值选择,让学生关心社会的发展,关心社会问题,并把个人的发展和整个国家的发展联系在一起,这是一个人日后立足于、服务于社会的基础和关键。学校应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       
        一、协同学科课程,寓道德教育于课堂中
        小学生的良好品德不是凭空产生的,应该从小事做起,逐步形成。学校应充分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的作用,在道德与法治学科中渗透道德教育内容。教师要紧紧围绕着人与社会、人与人和人与环境等方面,由教材的宣读者转变为课程资源的开发者,将教材中所隐含显露的道德教育因素讲清讲透。道德与法制课是最重要的教育渠道,要给学生演示的机会和体验,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得到生活经验,在活动中努力培养学生道德意识的萌发。在低年级道德与法治课“我的家庭”一课中,教师运用说一说、议一议的形式,让学生在感知中提升对父母的热爱之情;高年级引导学生走入历史,感受中国曾有的辉煌与耻辱,关注中国现状与当今世界发展趋势,认识到中国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对学生的环境教育是道德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各学科教师要有计划地在学科教学中渗透、深化和扩充,使课堂教学变为绿色课堂。如在科学学科中,让学生懂得人类生存与阳光、空气、水和土壤等的密切关系。与环保有隐性关联的学科,如语文、数学等其他学科,侧重沟通、联想,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自觉形成热爱大自然、增强环保意识的情感,并懂得对环境负责就是对人类负责的道理。
         二、开发校本课程,寓道德教育于教学中
        校本课程是对于培养学生主体性发展的目标,有着重要的意义。学校依托当地林区和学校的课程资源,研发以“美人松的故乡”命名的校本课程,内容包括:长白山概况、长白山的自然资源、长白山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和自然资源的保护四个主题内容。课程明确提出对学生的培养目标,即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社会责任感和良好品德,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热爱劳动,关心集体,乐于助人。在校本课程评价上,该课程更关注学生活动过程中的态度,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积极情感体验和学生的个性差异,关注学生内在潜能的发挥,帮助学生在活动中不断认识自我。

课程资源采用主题单元活动、兴趣小组等多种形式,让学生在参与性的综合学习中,形成探究学习、自主学习和实际操作的能力,初步形成科学的态度和价值观及保护环境的良好品德意识,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一切美好事物的情感。
        三、开发活动课程,寓道德教育于活动中
        从道德责任来讲,当一个儿童经历漫长、复杂而又困难的道德教育过程时,人们可能会说这个儿童正在成为一名“道德的行为者“。在小学阶段,活动课程是对学生实施道德教育与责任教育重要的主渠道。
        1.实行自我教育,培养学生道德意识。从心理学的层面来说,道德教育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学校、家庭对受教育培养;二是形成良好品德的自我意识,实行自我教育、自我陶冶、自我养成和自我规范。
        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生理及心理发展规律,设计分层次对学生进行道德教育:低年级对自己负责,上课要专心听讲,发言要响亮;中年级以他人负责,奉献爱心做好学生;高年级对社会负责,有远大理想做好公民的培养目标。慢慢地,学生在求知过程中明确了道德的含义,懂得对自己品行负责,对自己的学习负责,对自己的健康负责,更对自己的生活负责。
        2.创建教育基地,营造良好道德教育环境。人要形成负有道德的情感,既需要一种天赋的向善心,又需要良好的生活环境。这里的生活环境包括自己生存的环境和教育环境两部分。教育环境是培养学生形成道德意识和道德情感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
        学校要与社会教育形成合力,为学生创设更多的实践机会,以此作为学生爱国主义教育、自然科学教育和劳动教育的教育基地,从不同层面为学生创造道德教育的环境。如学生与长白山边防支队维东站官兵共同种植蔬菜园,掌握种植流程,体会种植的乐趣;与长白山自然保护管理中心共同移植长白山植物,丰富百草园的种类,让学生认识更多的长白山特有植物,开阔生态视角;与与白河交警大队开展“交通安全教育进校园”活动,警官对学生进行文明交通、安全出行的培训。此类活动的开展,提高了学生的劳动能力,学生责任感显著提升。
        3.开展道德实践活动,增强学生责任教育感。根据小学生的特点,设计开发多样化的道德实践活动课程。科学设计并安排形式多样的道德实践活动,既突出核心价值观,又体现趣味性,寓教于乐,寓教于活动之中。一是通过红领巾广播站、橱窗、板报、升旗仪式、主题少先队活动课等形式宣传讲解,让队员们真正理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含义;二是大力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班级,创建“一班一品”特色班级,全力打造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品牌班级;三是以各种节日为契机开展系列道德实践活动:利用法制宣传日、世界地球日、学雷锋月、 “五一”劳动节、教师节、建队日等节日开展了系列活动。活动的开展,不仅增添了学生参与探究活动的兴趣学生的生活乐趣,同时也促进了学生爱祖国、爱家长、爱学校等良好品德的形成。
        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握其思想道德素质形成规律,设计和落实好三级课程,学校和教师任重而道远,我们的目标就是要培养一批又一批有责任、有道德、有创新、有发展的未来中国的主人,在他们的人生历程中,扎扎实实地铺垫好每一块发展的基石。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