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珍
北京师范大学厦门海沧附属学校
摘要:“学”有方法,“思”有深度的学思课堂是指在教师的启发下,学生围绕核心问题,采用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同伴交流等方式,逐步拓宽思维的深度、高度和广度。这与课堂教学改革中提出的“让学引思”的教学理念不谋而合。在教学中重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前做好铺设,课中做实探究,课后做足拓展,学生通过多种方式的学习,让思维逐步走向深刻,从而构建精彩数学课堂。
关键词:让学引思 小学数学 精彩课堂 思维能力
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旨在一个学习情境中,学生在老师的引领下,通过自己的探索、同伴的交流、老师的点拨完成既定的学习任务,学生亲身经历学习的过程,提升思维品质和思想境界[3]。落实让学引思的课堂教学,首先,要求教师要转变传统教学的观念。教师说的多,问的少,学生听的多,想的少,简单、繁杂的封闭性问题难以引发学生的深度思考。其次,改进学生原有被动的学习方式,通过老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点拨、引导、启发和唤醒,激发学生积极思考、主动探究的欲望,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努力把课堂的温度建立在思维的深度上。让每一位学生在课堂上都有所思,有所获。
一、课前做好铺设,开阔学生思维。
基于让学引思的教学思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教师需要在课前做好铺设。首先,在充分备课的基础上,了解学生已有的认知水平与学习目标之间的差距,通过自学、互学、导学等方法帮助启发学生的思维,在一定程度上统一学生的认知结构和思维水平,避免低效的课堂学习。其次,根据课前导学单的反馈,发现疑难问题,暴露学生的思维,顺应其思维路径,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就未解决的问题进行交流与思考。通过学生间的点拨,不同思路的启发,唤醒学生间的思维共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投入到学习和探究的过程中,为深入学习打好基础。
例如,在执教《数字编码》一课,教材提供了邮政编码和身份证号码两个素材。邮政编码已经远离了当前学生的生活经验,用微视频介绍它的产生和意义,学生能更直观、高效的理解数字用于编码的现实意义。而身份证号码贴近每个孩子的生活,所蕴含的信息更为复杂,适合课前采用导学单调查学习。为此,我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学习:
1.你收集了谁的身份证号码,是多少?
2.你能从这些号码中知道哪些信息,说说你是怎样看的?
3.关于身份证号码,你还想知道什么?
根据导学单的反馈,学生基本能在课前调查中了解身份证号码内蕴含的简单信息,同时学生想要知道身份证号码为什么要这样编?它可以改变吗?预先的铺设导学,提高了学生自学、互学的能力,为课堂上深入探讨数字编码的意义,解决孩子们感兴趣的问题提供了充足的时间和空间,开阔了学生继续研究数字编码的视野。
二、围绕核心问题,叩问数学本质。
核心问题是一节课中最重要的问题,它可以是一个大问题,也可以是由几个小问题组成的问题串,它是学生思考和探究的集中点[4]。围绕核心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究,可以促进对知识的深度理解,实现知识的整体建构,挖掘学生的思维潜能。
例如在“角的初步认识”这节课中,结合角的概念本质和学生的原有认知,围绕“角是什么样子的?”这一核心问题,展开数学活动,引导学生先建立角的几何表象,在实物与图形的转化中经历“数学化”和“再认识”的过程,感受角的大小形成原因,在动手实践的过程中,逐步加深对角的本质的认识。
活动一:说说你知道的角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表达,充分暴露学生的认知经验,明确学习目标。
活动二:找一找。角都藏在哪儿,它是什么样子的?摸一摸,指给同桌看一看。通过从实物中抽象出角,初步建立角的几何图形的表象。对比剪刀张开时与合拢时的角,初步感受角是有大有小的。
活动三:画一画。自己尝试画一个角,再观看微视频,学习画角的正确方法,认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和表示方法。通过画图表征角,了解学生对于角的外部特征的掌握情况,同时为进一步理解学习角的本质特征做准备。
活动四:剪一剪,比一比。将活动三画的角剪下来,同桌比一比,这两个角的大小,你发现了什么?
活动五:做一做。用学习袋中的扣条,动手制作一个活动角,拉一拉,玩一玩,你发现了什么?
剪角、做角、比较角的大小,这些操作活动都必须建立在知道“角是什么样”的基础上,所以,这既是检测学生对角概念的理解,也是探究影响角的大小因素的重要方法。通过核心问题引领,有效设计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主动参与,探寻数学知识的本质,实现让学引思的高效课堂,
三、小组合作学习,营造活跃氛围。
伟大的教育家夸美纽斯认为,学生不仅可以从教师的教学中学到知识,也可以和同伴的相互学习中获得知识[2]。根据让学引思的教学方法,适时的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引导学生经历自主思考、动手操作、合作交流、倾听质疑、对比优化等学习过程,在学习过程中,引领学生在思想上不断与自己、与他人进行对话,从而提升学生思维能力、倾听能力和表达能力。让学生的学习真正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
例如,在探究“三角形的面积”活动中,回顾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以核心问题“你准备怎样探究三角形的面积?该如何‘转化’”,引导学生展开思考。“能否就其中一种转化方式进行研究,发现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驱动学生进行有方向性的研究。独立的自主研究,有效的合作交流,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牵动了学生的思维。
师:借助方格图和学具袋里的各种三角形,同学们先自己想一想,拼一拼、剪一剪。做好后,在小组内说说你是怎么做的,其他同学认真听,及时做好补充和提问。
明确的问题,充足的准备,小组的合作启发,学生们都各有发现。有的用剪拼的方法将三角形的面积转化成平行四边形和长方形(图1),这时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或者三角形的面积=(底÷2)×高。有的用2个同样的三角形拼成了平行四边形(图2),三角形的面积=平行四边形的面积÷2,而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底×高,所以:三角形的面积=底×高÷2[1]。
师:锐角三角形可以这样转化,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是否也可以呢?小组分工合作,探究直角三角形和钝角三角形的面积计算公式。
通过小组内的不断交流,小组间的沟通对话,学生的认知不断更新,学生的思维不断被打开,学生的语言表达也更加简洁和完整,轻松而又活跃的课堂氛围应运而生。
四、课后延伸拓展,拓宽思维广度。
课后学习不仅是知识的练习和巩固,更应该是思维的拓展与延伸。小学数学知识虽然整体内容不多,难度不高,但受限于小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有限的课堂时间,在课堂教学中难以做到面面俱到。因此,在保障课堂教学质量的前提下,教师还可以进行课后延伸拓展,以此更好地拓宽学生的思维广度,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例如,在教学《1~5的认识和加减法》后,教师可以让学生在生活中找一找用加法算式3+1=4表示的数学故事,把想到和找到的数学故事摆出来、画下来,或者说给爸爸妈妈听等。通过不同的表征形式诠释加法的意义,孩子不再只把对加法的理解局限在算式中,进一步感受加法的意义。
结语
综上所述,基于让学引思的教学方法,根据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结合新课程改革的教育理念,新时期的数学教学应当更加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努力转变教师的固有观念,引导学生主动学、互动学、灵动学,在深入学习中发展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构建更加精彩和高效的小学数学课堂。
参考文献:
[1]谢盛强. 以“学”论“教”促进学生自主发展[J].小学教学参考,2007,(03):42-43.
[2]陈松兰. 以生为本 让学引思——基于儿童立场的“五让三引”的课堂教学[J].小学教师参考,2016(29):1.
[3]倪胜霞. 用“让学引思”课堂提升学生核心素养[J].教育家,2018,(7X):1.
[4]肖燕如. 设计教学核心问题培养学生数学素养[J]. 新教师,2019(07):52-53.
[5]孛鹏慧. 让学引思构建精彩小学数学课堂[J]. 新课程, 2020(43):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