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泥塑活动中的兴趣激发策略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黄欢
[导读]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实行,既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的主题活动中,切身感受艺术知识存在的现实意义,并在交流和分享作品的过程中,增强幼儿的活动自信心。
        黄欢
        大连高新技术产业园区悦丽海湾幼儿园
        摘要: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实行,既能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又能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积极主动参与到相关的主题活动中,切身感受艺术知识存在的现实意义,并在交流和分享作品的过程中,增强幼儿的活动自信心。基于此,文章从情境构建、小组合作、心理暗示和材料投入四个方面探讨了激发幼儿学习兴趣的有效策略,以期为幼儿教师教学提供参考,帮助幼儿教师进一步做好泥塑活动教学。
关键词:幼儿教育;泥塑活动;兴趣激发;有效策略

        兴趣是学习的基础,也是幼儿参与的潜在动力,让幼儿迸发强烈的求知欲望,但是“兴趣”并不是与生俱来的,需要教师做好恰当的引导工作。幼儿阶段的泥塑活动,则是结合幼儿爱玩的天性,组织趣味性的游戏情境,通过捏、揉、搓等多种形式,制作不同的物体形状,这实际上也是锻炼幼儿创新和想象力的一种有效途径。
        
一、情境构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泥塑活动中的情境构建,有助于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帮助幼儿理解和认知自我,从而推动泥塑活动的顺利进行。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认知经验,设置对应的主题情境,例如以“圆”为主题的泥塑的活动中,为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教师设置结合节日氛围,构建“过元宵”的情境。或者是构建以花园为情境的泥塑互动,利用“圆”制作小花,树叶等,对于动手能力强的幼儿,将“圆”作为一种物体进行创作,如面具、车轮等。主要是游戏对幼儿有着极强的吸引力,基于游戏情境下组织泥塑活动,更能调动幼儿的参与欲望,鼓励幼儿乐于探究,积极创新。
        幼儿园泥塑活动的开展和其他领域中活动一样,包含了情境导入,实践互动和活动结果。从角色定位的角度分析,设置对应的活动情境,确保活动的开展更为顺利。如若一开始没有激发幼儿的兴趣,幼儿便失去了玩耍的兴趣,更不用谈及创新和发展,各个阶段幼儿的认知情况不同,情境设置中更为重要,所以应该结合的幼儿的年龄特点构建情境,鼓励幼儿深入到泥塑活动中。例如“蛋糕店”的泥塑活动中,教师让幼儿制作不同种类的蛋糕,有的是圆形,有的是长方形,蛋糕的颜色众多,形状各异。整个泥塑活动中,教师需要导入对应的图片,引导幼儿感受事物的发展过程,掌握基本的动作要领,自然可以顺利融入到泥塑活动中。需要注意的是,整个活动中,并非是呆在角色里不再变化,而是应该等到幼儿进入到角色后进行观察、分析和引导,鼓励幼儿对相关问题进行二次创作,教师作为情境创设的一部分,需要认识到自身的职责和义务,对幼儿进行必要的言语指导。
        
二、小组合作,调动幼儿的动手欲望
        为避免枯燥且单一的教学模式,教师应该摒弃以往落后的教学模式,采用小组合作探究的形式,引导幼儿在交流和互动的过程中,主动分享经验,调动幼儿的动手兴趣。小组合作存在的意义,则是引导幼儿从多个角度展开分析和探究,考虑到不同成长环境下幼儿的心理、身体需求,组织合作发展的泥塑活动,从而形成一种相互激励的活动氛围。
        例如在“泥巴墙”的泥塑活动中,为激发的合作兴趣,教师以小组的形式实行制作活动,四人一个小组,尝试着捏制、叠加,主动表达对一个的想法,善于倾听对方的意见。教师布置任务:今天要制作一面墙,上面有门和窗户,以及张贴的图画等,让幼儿自行讨论,制作怎样的形状的门?应该如何统一意见?在某个小组中,有位表示想制作一扇圆形的门,但是其他三位小朋友表示不满意,但是最终遵循“以少服从”的原则,并对整个小组的协商意见进行表扬,适当的妥协,有助于构建良好的班集体氛围。接着,教师让幼儿分工合作,每位幼儿有着不同的责任,协商墙体应该分为几个部分,懂得接受和谦让,这对幼儿而言也是一种挑战。分工合作下的讨论活动,教师邀请每位幼儿都应该说出自己的意见和看法,相互合作的基础上制作一面完整的“泥巴墙”,感受到动手操作传递的快乐,认识到每位幼儿之间的体验是非常有必要的。


        
三、心理暗示,促进幼儿的自信发展
        随着泥塑活动的推进,幼儿逐渐掌握多项技能,自身的想象和创新意识也会得到一定的发展。但是这个阶段幼儿的塑造能力受到认知意识的约束,容易处于盲目操作的阶段,如若缺乏恰当指导,幼儿容易失去探索兴趣。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幼儿的兴趣和爱好,选择幼儿比较熟悉的泥塑进行表达,及时进行作品交流和分享,促进幼儿的自信发展。
        一方面,通过明示的形式,鼓励幼儿带着目标进入到活动中。这适合在集体教学中,针对幼儿对生活的感知程度,选择幼儿比较感兴趣的话题进行探讨和分析,如泥塑活动“生日蛋糕”,让幼儿自主选择泥塑内容,教师利用歌曲引出今天的活动主题,激发幼儿的参与兴趣,接着通过语言探讨的形式,了解到蛋糕的颜色、大小和形状,为泥塑活动的进行奠定基础。
        另一方面,教师通过暗示的方式,给予每位幼儿独特的感受,例如图片、音乐等方式,幼儿所见所闻不同,所以对事物的感知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性。教师基于因材施教的原则,有目的地选择泥塑活动主题,如“泥娃娃”“月亮”“我的家庭”等,这些活动的实施有的是歌曲,有的是绘本素材,源之于幼儿对物象的不同感知。等到幼儿在动手操作的时候,教师利用语言赞赏的形式,刺激幼儿的参与兴趣,随着时间的推移,泥塑活动可以向着既定目标前进。
        
四、投入材料,为泥塑活动增添乐趣
        泥塑活动的原材料为“泥巴”,这是幼儿接触自然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深化自我认知的一种方式。泥塑活动中会应用许多材料,如饮料瓶、吸管和牙签等,虽然是许多微小的事物,但是却为传统的泥塑活动增添了诸多创意,促进幼儿审美意识的提升。对此,教师应该充分挖掘生活素材,开发出更多的“泥”资源,如传统意义上的黏土价格昂贵,素材缺失的情况下,教师选择生活中比较容易接触的素材,如面粉、橡皮泥、土豆等,符合幼儿的认知意识,实际上也是对泥塑活动的一种创新。
        第一,教师主动探索各种符合幼儿需求的泥塑材料,例如在家长会的时候,组织趣味性的亲子互动活动,制作“饺子”,将面粉制作成不同形状的饺子,发现更多的乐趣,探索新的泥塑材料。传统的泥塑活动和幼儿现实生活进行紧密联系,探索与发现更多乐趣,如土豆泥在幼儿的手中变成了小猫、小狗等可爱形象,既能吃,又能玩,这实际上也是对泥塑材料的二次创新。
        第二,教师还可以利用报纸,通过不断“蜕变”,将其作为新的泥塑材料,在幼儿的巧手下变为千纸鹤、恐龙等形象。教师将环保理念渗透其中,既能培养幼儿的节约意识,又能为泥塑活动的进行增添新的乐趣。
        
结束语:
        泥塑活动在幼儿教学中有着一定的教育意义,既能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又能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促进幼儿的多向发展。所以,教师要结合幼儿的认知经验,组织趣味性的泥塑活动,通过情境构建、合作教学、材料投入和心理暗示等形式,确保每位幼儿都能感受到泥塑活动所带来的喜悦感。

参考文献:
[1]甄慧. 绽艺术之花 促指尖灵动——浅谈小班幼儿泥工活动的助推策略[J]. 山西教育(幼教), 2018,1004(11):35-37.
[2]沈小飞. 让幼儿拥有一双创造美的手——在泥塑活动中提升幼儿艺术审美能力的指导策略[J]. 科学大众(科学教育), 2017(04):87-87.
[3]施婷婷. 如何提高幼儿泥塑制作技能的策略探究[J]. 新一代:理论版, 2020(02):229-229.
[4]马砚. 小心呵护 大胆放手——浅议大班幼儿泥塑创造力的培养策略[J].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教育, 2019(23):115-115,52.
[5]莫健骑. 大班幼儿生活化泥工活动指导策略初探[J]. 动漫界:幼教365, 2018(08):80-81.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