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幼儿发展核心素养 构建真实开放饲养课程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胡迎迎
[导读]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教育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为各学段教育工作目标指出了方向。
        胡迎迎
        山东省肥城市河西小学幼儿园   271600
        在新时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大教育背景下,《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从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方面,为各学段教育工作目标指出了方向。核心素养是孩子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品格和能力。那么,在幼儿园饲养活动中,应聚焦哪些幼儿综合发展的品质和能力呢?基于核心素养,我们是不是可以拓展“饲养小动物”这一活动的深度、高度和广度呢?是不是可以构建一种尊重生命、健康生活、和谐生态的真实、开放的饲养课程呢?
        《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中指出,幼儿在活动过程中表现出的积极态度和良好行为倾向是终身学习与发展所必须的宝贵品质。在饲养小动物活动中,良好的观察探究能力、自主生活能力、表达合作能力,是落实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实践创新六大核心素养,奠定幼儿终身的能力和品质。
一、聚焦观察与探究,拓展生命教育,培养科学精神
        大自然,是世界上最有趣的老师。自然环境向幼儿展示了具体形象、生动的内容,为培养幼儿的探究能力和认识兴趣,掌握知识方法和获得对周围世界的感兴趣提供了天然的素材。饲养活动中的有生命的小动物,更是一本动态的教科书。饲养的过程中,孩子们可以了解动物生长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了解它们生命成长的历程,了解动物与植物、人以及生活的关系,建构自然知识经验。
著名教育家杜威说过,探索是儿童的本能,冲动、好问、好探索是儿童与生俱来的特点。幼儿对周围事物和现象有着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和探索欲望,并以自己的方式与周围世界相互作用。作为老师,我们要有敏锐的洞察力,时刻发现孩子的兴趣动向,并进行深度学习的适时引导。
        在孩子们观察小动物的过程中,近距离的、长期的观察会带给孩子们深深的思考和问题。孩子们的观察和探究不应是一次两次,而是很多次、或是更长时间、多维度的观察。多次的观察就会形成很多的问题。经过一段时间的观察,很多以前不知道的东西,或者不关注的东西就会有了。孩子们的为什么就会多了。小动物的外形特征、生活习性、食物、喜好、生活规律等等,都会成为孩子们的探索点。教师可以适时的引导孩子去广阔的大自然、动物园、博物馆再次观察、比较、了解,到网络上查找相关资料,寻找答案。饲养活动的过程即是对某一动物习性进行研究的过程,正是在这样一个长期的过程中,孩子们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逐渐形成科学精神,锻炼探究能力,获得科学知识。对于小动物生命的认识,也会在真实、开放的自然环境中,在走一走、看一看、比一比、试一试、讲一讲、画一画等多种科学方法中,认识的更深刻,了解的更全面、知识积累更系统。


二、聚焦实践与责任,感悟生态教育,营建和谐关系
        在俄罗斯的动物饲养活动中,有一个观点值得探讨,不要为了“饲养”而“饲养”,通过饲养小动物要让孩子对于周围的自然生态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孩子们通过对多种动物生长和生命历程的观察,感受到了生命的独特性和丰富性。孩子们每天对小动物按时观察、喂食、清理、照料,培养着他们尊重生命、爱护生命的人文价值。
        在孩子们的心中,他们感受到的是人类和动物在生命权利上的平等。无论是朝生夕亡的小虫,还是堪称长寿的大龟,它们的存在是平等的。动物与自己一样生活在这个世界上,也是平等的。草地上的小虫以幼儿园为家,小朋友也以幼儿园为家,大家互不影响。幼儿尊重其他物种、与大自然中的万物和谐共存的生态观念由此萌芽。
        引导幼儿形成初步的生态观是幼儿园开展饲养活动最深刻、最长远的价值追求。作为教师,我们应该引导幼儿,按自然规律开展饲养活动,形成最基础的生态观念。
三、聚焦体验与品质,深化生活教育,树立健康心态
        在当前迅速城镇化和电子产品快速普及的背景下,儿童对电子产品产生了高度的依赖,走不出了高楼大厦,失去了亲近自然的机会,导致了儿童对现实生活失去了兴趣、失去了健康生活的能力。四季交替中孕育的万物生灵,汇聚了生命的律动与成长的真谛。走进大自然、听虫鸣鸟叫、看兔子吃草、等白鸽飞回,与动物相伴,这无疑是一种健康生活的方式。如何与小动物和谐共处,就需要用心选择、爱心品质和科学喂养。
        首先,在选择适合的饲养对象时,要选择日常生活中的孩子可以照顾生存的、对孩子没有伤害的、性情温顺孩子可以亲近的、对环境不造成污染的、体型较小的动物。还要设置安全合适的饲养地点,为动物安置舒适的家。飞禽类、哺乳类动物要设置在跟幼儿的生活、活动区域分开的室外角落;蚕、鱼等动物可在室内自然角进行饲养。小动物的生活环境还要符合它们的生存条件。另外,定期对动物进行驱虫、身体检查和疫苗接种,及时清理动物粪便,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卫生,养成与动物接触后及时洗手的习惯。
        在饲养活动中,我们要引导幼儿初步学习基本的、规范的称重、测量等科学方法,帮助幼儿学习喂养、清理、照管、观察以及记录,把科学、数学等相关的内容融合起来,同时注重孩子们之间的交流、轮流、合作等社会生活品质的培养。在教、学、做合一的饲养实验中增强饲养能力、形成健康生活品质、拓展幼儿创新思维,是非常重要的。
        “重壳随身负,爬行一路艰。心中怀有梦,再险也登攀”。这是对蜗牛的赞美,也是对新时代中国人的激励!这首赞美蜗牛的诗会在孩子们的饲养过程中慢慢领悟!愿更多的诗词在孩子们的饲养过程中诞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