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王真吉看
[导读] 语文是一个奇妙的学科,阅读中同一个词或者一段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有着不同的涵义,由此可见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
        王真吉看
        甘肃省陇南市武都区坪垭中心小学  746013
        摘要:语文是一个奇妙的学科,阅读中同一个词或者一段话在不同的语境中、不同的表达方式都有着不同的涵义,由此可见语文阅读能力的重要性。小学语文教育时期是一个关键的黄金阶段,起着承接小学基础知识,开启今后衔接多学科的作用。学好语文并掌握好如何正确运用语文知识是小学年级学生的必备技能。学好语文意味着具备较强的阅读能力、理解能力、创作能力、表达能力、沟通能力等,教师如何使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这一系列能力值得我们关注,这直接影响着学生今后的学习质量以及对其他学科知识的理解。本文就对《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以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为例》进行研究分析。
关键词:阅读能力;小学语文;低年级语文教学

        阅读是一种重要的技能,对于小学三年级阶段的学生来说能够通畅的读完一篇文章是有困难的,能够理解整篇文章的内容更是不容易,因为他们处于识字造句的初级阶段。这一问题是双向的,学生难于读不懂,教师难于如何教学。我们都知道阅读是为了理解文章主人公所表达的中心思想感情,所以在阅读时就需要我们做到换位思考以主人公的处境去阅读,保持快乐或者平稳的心态去体验其中流露出的感情。教师可以顺着这一方向进行阅读教学,这一教学方法使得抽象的感情变得更加生动,使得乏味的课堂变得更加有趣味性,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提出一些尝试性的建议,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学停留在表层,不继续深入探究。处于小学教育阶段的学生具有强大的探知欲,他们对世界充满着各种好奇,在课堂上遇到迷惑的知识就会向老师请教,可很多老师却不重视这个问题,特别是遇到我们所探讨到的阅读问题,学生难以理解主人公想要传递出什么样的感情。因为小学阶段的学生意识形态还未发展成熟,即便老师绞尽脑汁的答疑但还是难以准确传递抽象的感情。长此以往老师也就随意口头解释一番,不愿意再为学生的问题进行深入分析,认为深入分析会在一定程度上耽误教学进度。这是一种及其不负责任的行为,违背了教师的职业道德,这种行为不利于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也打击了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趋势
        小学语文现在倡导的教学趋势就是老师接受与时俱进的新思想,懂得使用丰富多样的教学方式、教学手段等,并按照新课改的要求不断进行创新,倡导阅读情景教学,理论联系实际,以此丰富课堂的趣味性,增强课堂的有效性[][1]。
三、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
(一)启发式教学,开放学生思维
        以往单一的讲授法速度快分析层次停留在表面,使得学生学到的知识只限于皮毛。但阅读理解的是深层次的感情这时候教师们就可以采取启发式教学来打开学生的思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任务和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学生的实际出发,采学生的实际出发,采用多种方式,以启发学生的思维为核心,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们可以生动活泼地学习,老师在教学时也可以轻松的集中学生的注意力[][2]。比如在学习《燕子》这篇课文时,要求朗读课文,边读边想象画面,并读出对燕子的喜爱之情。“小燕子带了它的剪刀似的尾巴,在阳光满地时,斜飞于旷亮无比的天空,叽的一声,已由这里的稻田上,飞到那边的高柳下了。”这一段文字里没有明显表达感情的句子,这时候就需要教师结合上下文对学生进行启发,才能读出题目要求的喜爱之情。
(二)换位思考,进入角色
        主人公笔下的主体都是感情的载体,一些作家把自己笔下的主人公化作自己的替身来抱负所遭受的不公,表达世事不如人意的惆怅之情。也有作家借写文章以此来表达对笔下所写主体的喜爱赞美之情。

往往作家们都会把这些感情写得比较隐晦,这就需要同学们学会换位思考进入角色,把自己当做作者来体会作者想要表达什么样的情感[][3]。比如我们在学习《鹿角与鹿腿》这篇课文时,要求我们朗读课文,并读出鹿的心情变化。“啊!我的身段多么匀称,我的角多么精美别致,好像两束美丽的珊瑚!”一阵清风吹过,池水泛起了层层波纹。”鹿忽然看到了自己的腿,不禁噘起了嘴,皱起了眉头:“唉,这四条腿太细了,怎么配得上这两只美丽的角呢!”鹿开始抱怨起自己的腿来。就在他没精打采地准备离开的时候,一头狮子正悄悄地向自己逼近。鹿不敢犹豫,撒开长腿就跑,不一会儿,就把凶猛的狮子远远地甩在了后面。这时候就需要把我们自己当做鹿才能够体会到鹿的心情变化。
(三)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
        俗话说得好,态度决定高度。作为教师应尽早的给学生灌输这一理念,让他们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用发现的眼光看待万事万物[][4]。小学阶段的学习绝大多数都是传递正能量,所以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度非常有必要性。比如我们在学习《池子与河流》这篇课文时,池子:“这清闲的生活无忧无虑,还有什么能够代替?“任凭人世间忙忙碌碌,我只在睡梦中推究哲理。”河流:“我是一条伟大的河流,那是因为我遵循着这条规律,不顾自身的安逸。我用源源不断的清洁的水,年年给人们带来利益。这就使我受到尊敬,光荣无比。也许,我将永远奔流不息;可你早被遗忘,不再有人提起。”从中我们可以引导学生向河流学习,学习河流的奉献精神。
(四)创设情景,学生主体
        情景教学就是改变了以往传统的教育教学模式,倡导老师把课堂的自主权交还给学生,学生做课堂的主人,让学生以小组自由讨论的形式对阅读中存在的疑惑、问题自主展开讨论,教师不用再为他们提供固定的讨论方法,固定的要求会在一定程度上禁锢学生的思维。自主学习只需要为他们提供自由讨论的情景以及需要解决的阅读问题,让大家都参与到讨论中来,用他们自己的方法去找到答案。在这一过程中,学生可以从中得出一些经验或者结论,这些结论都是可以运用到实际生活中的,学生们可以以此来丰富他们的生活。
(五)理论联系实际
        新课程背景下全面倡导素质教育,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有很大的区别,应试教育背景下最本质的目的是为了高分、升学率,忽视了学生实际应用能力的发展,所以在当今社会上出现了很多高分低能的现象,而当今社会要求学生各方面的能力都有所发展,并且能够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将课堂上所学知识活学活用,语文阅读的学习也是如此,不能只是知道词语或句子的表面意思,更重要的是要知道在阅读中如何将词语或句子与文本主旨结合起来,比如农民伯伯种植的稻谷呈现在餐桌上就是白米饭,但如果需要在阅读中从种植过程中来体会稻谷的生长过程,相信很多人都理解不准确,这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能力的缺失,是当今很多学生及都市人的生活短板。所以教师要注重学生理论联系实践能力的培养,这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5]。
结语:
        阅读贯穿学生的整个学习阶段,教师只有才有正确的教学方式才能让学生掌握高效阅读的策略。综上所诉方法是小学语文阅读课堂上时普遍适用的,作为教师要用启发式教学方法来开放学生的思维,把课堂的自主权归还给学生,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同时让学生换位思考进入角色后并朝着积极向上的态度去探索文章中所蕴含的感情与哲理。并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能力的培养,只有学会将课本上的理论知识合理提取并转化为具体的实践,才是阅读能力的有效体现。
        
参考文献:
[1]王雪敏.小学低年级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策略[J].学周刊,2021(19):125-126.
[2]尤碧玲.新课程背景下小学语文阅读能力的培养路径[J].文理导航(上旬),2021(07):23-24.
[3]覃丽.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阅读能力[J].学周刊,2021(24):13-14.
[4]陈婷.探析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自主阅读教学策略[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53.
[5]徐芸芸.基于小学语文核心素养下的低年级“有趣有效”教学方法探索[J].新课程,2021(19):2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