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田小军
[导读] 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说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田小军
        陕西省咸阳市杨陵区揉谷中心小学  陕西 咸阳 712100
        摘要:北宋著名教育家、思想家朱熹曾经说过“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不疑则不进,”说明问题意识的重要性。小学数学作为一门逻辑思维学科,是提升学生思维能力的主要阵地,需要老师在知识教学的同时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用问题激活学生思维,推动学生积极的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探索问题、分析问题、解答问题,从而使学生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取得事半功倍的学习效果。本文从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角度展开论述。
        关键字:小学数学,问题意识,培养
        一、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重要性
        1、有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发展
        小学数学虽然侧重于数学基础知识学习,但是对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较高的要求,学起于思,而思则源于疑,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在好奇心和探索欲的驱使下主动发散思维展开大量的思维活动,从不同角度去思考和分析问题,使学生的思维持续处于活跃状态,从而在问题意识提升的同时学生的思维能力也得到协同发展,使学生思维更灵活,更具有创造性。
        2、转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突出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使学生在问题意识驱动下化被动为主动,积极的通过发问、探索、解答问题来完成知识学习,使学生从传统单项灌输模式下的“要我学”转向了问题探究模式下的“我要学”,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提高了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和学习积极性。
        3、有利于学生建构知识体系
        小学数学是一门知识点庞杂且具有逻辑性的学科,知识间有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很多新知识都是在旧知识基础上的拓展和延伸,问题意识能够促使学生积极的开动脑筋、勤于观察,使学生轻松发现知识间的内在联系,从而既加速了学生数学知识的理解吸收,同时也促使学生逐渐架构起数学知识体系。[1]
        二、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的教学策略
        1、营造轻松氛围,鼓励学生敢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问题意识,首先要打破师生间对立、紧张的师生关系,使学生能够拥有提问的勇气,使学生敢于表达自己的想法和观点,敢于提出问题,因此“敢问”的提升学生问题意识的关键因素。老师可以通过趣味教学来拉近师生间的心灵距离,为学生营造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缓解学生的紧张情绪,使学生心情处于放松状态,这样更有助于学生跟随老师的引导思维变得活跃起来,使学生在老师的鼓励大胆的提出心中的疑问,迈出主动发问的关键一步。

比如学习“认识人民币”这课时,老师可以利用多媒体为学生重现生活中人民币的流通过程,生动、直观的展示出人民币的面值、图案,种类,激发起作为生活主体的小学生强烈的交流欲望,老师鼓励学生通过看一看、想一想、问一问、演一演来熟悉人民币的相关知识,为学生营造出轻松、活泼的课堂氛围。学生在老师的启发和引导下逐渐勇敢的表达出内心的疑问,随着细致的观察和勤于动脑,充满好奇心的小学生内心滋生出更多的问题,踊跃的通过问问题的形式与老师展开互动交流,从而为培养学生问题意识做好了准备。[2]
        2、创设问题情境,诱导学生想问
        在小学数学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过程中,第二阶段就是激发学生内心的疑问,使学生从敢问向想问发展,使学生从意识上产生问问题的主动探究意识。鉴于小学生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老师可以通过创设问题情境的方法来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探究欲望,从而积极的开动脑筋、发散思维,展开大量的思维活动。用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来诱导学生因趣生疑、因奇生疑,从而达到因疑生智的教学效果,推动学生去积极的围绕问题去探索和解答,并形成良好问题意识。比如学习“平行四边形和梯形”这课时,老师利用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图形家族有长方形、四方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等图形,一天长方形说平行四边形是外来的,和他长得一点都不一样,平行四边形说他和长方形是亲兄弟,他俩谁说的对呢?充满童趣的问题情境激发起学生的好奇心,使学生思维开始变得活跃起来。学生结合问题产生疑问:要如何才能判断出两个图形之间有联系呢?要是图形之间能够互相转化是不是就能说具有相同特征?老师精心设计的问题情境唤醒了学生想要发问的渴望,促使学生勇敢的通过发问来带动深入的思考探究,并勇于实践去探索和验证问题的答案,使学生逐渐形成了善于思考、勤学好问的良好学习习惯,提高了学生的问题意识。[3]
        3、借助激励作用,推动学生乐问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为了激发起学生问问题的积极性,老师可以采用激励策略,鼓励学生积极的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对于勤于思考勇敢发问的同学及时给予肯定和表扬,使学生获得更加强烈的精神满足感,推动学生形成乐问的良好品质。比如学习“找规律”这课时,老师采用游戏的形式来培养学生问题意识。老师课前准备了《我来找规律》的多媒体课件,一共10个场景,每个场景中都蕴含着某种规律,然后每个学生自主观察各个场景,寻找规律,通过问问题的形式确定自己的答案是否正确。游戏以抢答的形式进行,需要学生不仅找到规律而且学会发问,通过积极的提问来赢得游戏的胜利,并获得精神和物质奖励。用学生喜爱的活动形式来提升学生的参与兴趣,用激励策略来推动学生主动思考、主动发问,使学生在一问一答中逐渐体会到提问的乐趣,推动学生不断地去提出新的问题。
        总结:
        学起于思,而思则源于疑,在小学数学教学中老师要结合学生的年龄心理特征,通过精心设计和巧妙的引导来推动学生从不敢问、不想问、不会问向我敢问、我想问、我爱问转化,使问题意识在学生的心理扎下根,逐渐形成了良好的思维能力和问题意识,实现学生学习效率、质量、体验的全方位提高。
        参考文献:
        [1]陈晓琳.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6(6).
        [2]王小霞.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速读.2017 (9).
        [3]陈桂兰.试论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J].东西南北.2020(7).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