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建东
广东省东莞市樟木头镇中心小学 广东省 东莞市 523000
摘要:随着教育改革的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注重小学阶段的德育教育,由此萌发了很多新兴的德育理念与方式,其中,选择养成教育模式作为一种行之有效的德育模式得到了广大教师的注重和运用。选择养成教育模式与我们常说的习惯养成教育比较类似,但其更具有针对性,是指在具体场合中依据具体媒介开展养成教育、达到德育目标的教育模式,具有鲜明的日常性与实践性特点,有利于在培养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基于此,本文在立德树人视角下,以小学六年级学生为德育对象、以选择养成教育模式为手段展开德育探究,以供参考。
关键词:小学;德育;养成教育
众所周知,德育是当前教育教学中的热点名词,比起学识学历,家长开始更加注重教师的师德师风建设,要求教师在传授给孩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加强培养孩子的品行与道德素养,这就给教师的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当今社会人才市场中,道德与学识同等重要的观点已经普遍得到了大家的认可,足可见小学德育的重要性。但是眼下小学德育效果微弱却又是不争的事实,在很多学校教育中,德育更倾向于形式主义,并没有真正做到“上接天气、下接地气”的德育目标,很多学生根本享受不到被德育的权利。对此,小学学科教师应加强德育教育的力度,从养成教育进行切入,逐步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提高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
一、养成教育在小学德育中的重要性
习惯是养成教育中的主要内容,习惯是学生日常行为的经常性表现,也是学生思维、品行、观念等个人主观素养的集中体现,是一种学生在长时间学习、生活中所形成的后天性无意识行为,一经养成,很难改变。要知道,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除了不断积累的学识、逐渐丰富的思想,还有越来越显著的行为习惯,这些都是对学生成长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作用的直接因素。换句话说,养成教育就是德育教育的一种一般表现形式,偏重从学生的日常行为举止方面渗透德育,培养学生的道德素养,因此,养成教育养成的不仅是学生的行为习惯,还有学生的道德观念[1]。此外,小学六年级的学生马上就要步入初中阶段了,此时的学生一定是期待中带着一丝紧张和迷茫的,不知道应该以何种姿态迎接崭新的环境和生活,为了让学生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初中生活,小学教师可以通过选择养成教育模式开展德育,从教育教学中的小事中进行切入,潜移默化的实施德育,达到教育目标。所以,教师应加强养成教育的力度,先选择再养成,引导小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习惯阅读等良好习惯,为学生今后的成长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养成”模式的实践策略
(一)选择课堂开展养成教育
在以往的养成教育中,很多教师经常会因为养而不成的教育效果感到头疼,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是教师忽略了其核心内容,没有选择好适当开展养成教育的场合。价值观作为养成教育发挥作用的根本动力,如果教师在养成教育中忽略了它,反而将目光集中到习惯培养与训练上,将会使学生养成的习惯失去根本意义与持久性,效果自然也不理想。
选择在课堂中开展养成教育,教师应坚持“三全”的育人理念,即全员、全方位、全过程,以课堂教学为媒介进行养成,传播正确价值观,达到德育教育。第一,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与自己的教学内容相结合,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在学生内心埋下一颗养成教育的种子,时刻警醒和提示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崇高的理想信念,让学生在之后的知识运用中逐渐养成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等正确价值观念。
第二,小学教师应致力于营造和谐、民主、愉快的课堂氛围,在教学活动中潜移默化的向学生渗透和谐、民主、实效性等正确价值观。第三,小学教师应深刻认识到以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尊重学生,理解学生,注重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在课堂互动中有意识的渗透互助、理解、尊重、平等等价值观。当教师将课堂教学、课堂氛围、课堂互动三方面与养成教育有机结合、渗透正确价值观之后,学生在课堂中自然而然会受到一定的影响和感化,进而养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选择活动开展养成教育
社会在发展,时代在进步,为了紧跟教育理念的改革,适应小学生的发展特点,教师也要追求养成教育的现代化,满足学生主体发展的现代化。为了让学生养成现代化的道德素养与良好情操,小学教师应充分发挥自己的榜样作用,以身作则,开展养成活动,在内因与外因的双重推动下促使学生深入其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保障德育的有效性[2]。对此,小学教师应注重在各种活动中创设适宜的情境,在学生体验中开展养成教育,实现德育。
适逢建党百年,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开展“不忘初心忆党史,牢记使命新征程”活动,通过红色影片观看、红色书籍阅读、红色歌曲演唱等形式培养学生对党的深厚感情,加强学生对中国共产党的认识和了解,从党史中汲取红色精神,养成顽强奋斗、砥砺前行、谦虚谨慎、勇于开拓等珍贵品质。为了进一步推动党的优良传统与党史学习教育活动,学校教师还可以在七月着重开展“庆祝党成立一百周年”的党史教育活动,细化活动类型与方式,有“写党史”的征文比赛、有“说党员”的演讲比赛、还有“演党事”的舞台剧表演,等等,这些活动形式与方式比较接近新时代小学生的兴趣喜好,在保证现代化的同时又具有深刻的内涵,具有深厚的育人价值,能够吸引学生深入其中,主动成为党史学习活动中的主体,从不同的方式和形式中认识党、热爱党,凸显自己内心中的红色基因。
(三)选择评价开展养成教育
小学生处于身心高速发展的时期,好奇心和求知欲较强,尤其是小学六年级的学生,此时的学生已经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和学习能力,对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较强,记忆快,忘得也快。按照小学生的学习特点,他们可以很快形成一个好的行为习惯,但是要想长久的保持下去还是需要教师的督导和帮助,提高学生的毅力,加强学生的行为韧性[3]。对此,为了确保学生在养成良好习惯后达到长时间的维持,教师必须选择评价加强对学生的督导,促进学生在养成教育中更加持久。
在评价中开展养成教育,教师需要将养成教育的内容和标准优化细化,并将学生的评价结果纳入到学生的综合考核当中,以此保障学生的全面发展。比如,教师可以对学生的课前预习进行养成教育,并通过课堂监测评价促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课前预习的习惯;教师还可以对学生的课间活动进行养成教育,并通过课间活动的意义性评价养成学生不在室内、走廊、楼梯等区域追逐打闹的良好习惯,以此类推,教师应逐步丰富养成教育的评价内容和标准,保障学生在道德养成这条道路上走得越来越远。
结束语:
习惯不是与生俱来的,好的道德素养也不是短时间内就可以形成的,和学生的一般发展规律一样,两者是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中慢慢进化、逐步形成的。教师应充分认识到,自己所能传授给学生的知识是有限的,但是能传达给学生的道德与素养是无限的,为了给学生今后的一生奠定良好的基础,教师应科学选择德育的方式和形式,合理开展养成教育,使良好的习惯、规范的品行、优良的道德成为学生积极成长与发展的资本,在学生今后的学习生活中不断增值收益,保障学生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秋燕. 文化德育背景下小学文明礼仪养成教育的行动研究[J]. 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21(02):187-188.
[2]. 上海市闵行区鑫都小学 构建“雅行”德育课程 夯实养成教育[J]. 现代教学,2020(Z2):150.
[3]张鹏. 小学德育工作应把习惯养成教育作为重中之重[A].教育理论研究(第四辑)[C],201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