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应从赏识与信任开始——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方法分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曾勤芳
[导读]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的教育目标。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发展。
        曾勤芳
        广东省兴宁市刁坊学校 514500
        摘要: 随着我国整体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素质教育已成为教师的教育目标。小学教育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但也必须重视学生的心理发展和思想发展。教师的任务很重,内容很复杂,但德育必须放在首位。要把学生的思想行为纳入德育的范畴,提高学生的自律性和管理性,这也是小学生身心发展的有力保障。如何有效地开展班主任德育工作,无疑是摆在教师面前的一个不容忽视的重要研究课题。
关键词: 小学班主任;赏识与信任;工作方法

        在素质教育背景下,德育工作强调对学生思想道德教育和心理健康的培养。让小学生在教师德育工作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并结合学生思想素质的实际情况,通过积极的辅导,让学生可以获得更多的自信和安全感。赏识教育和建立自信的路径是一条积极的导向路径,提高德育的实效性,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
一、小学班主任德育中存在的问题
        在德育工作中,许多学校没有切实认识到把小学教师德育工作与教育教学结合起来,未体现小学德育工作的重要性。同时,没有制定相应的制度和规定,要求小学教师开展德育工作,过于重视对小学生的智力教育培养。道德教育不同于普通的职业教育。很多老师认为,学生在教师的监督下,通过观察教师的行为,倾听教师的话语,实践道德行为,从而达到对道德品质的提高。事实上,这种理解是错误的。它不注重学生道德知识通过积极行为的内化,学生仅靠监督很难形成道德自律。学生参与德育的方式是单一的。在德育中,小学生的参与往往是被动的,在小学教师德育工作中,存在德育课程和工作计划不够完善的现象,相应的教学工作不能与系统的德育计划相结合进行[1]。例如,小学教师德育工作一般只在特殊节日开展,以完成相关教学工作和目标,通过教师的引导,虽然学生对自己的行为有一定的了解,但学生的被动参与将大大降低德育的影响,影响学生道德素质的提高。在现代社会,由于生活因素、生理因素和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会产生各种各样的思想情感问题,也可以称之为心理问题。不仅成年人有心理问题,而且心理问题在小学阶段也逐渐发生,教师缺乏与学生的有效互动和交流,他们在讲解德育时,往往注重讲解营造氛围。在工作过程中,班级教育的主体性没有得到突出,德育的内容也独立存在。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学生会产生心理问题,导致日常行为的偏差、抑郁、恐惧,其实德育可以解决学生的某些心理问题,是教师必须要考虑的。
二、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有效性提升的可用策略
(一)突出学生德育工作主体性
        一是小学教师在德育过程中,必须加强师生互动,结合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和学习特点,运用不同的方法和技巧进行德育,而不是把学习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指标,对学习行为不当和出现错误的学生给予适当的照顾;及时与学生进行情感和思想交流,帮助学生,同时,要密切关注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的具体表现。二是小学教师德育工作要积极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自信心和学习习惯,坚持德育目标,及时听取各类学生的学习意见和建议,与其强迫学生的思想和无条件听从老师,不如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德育知识的重要性。突出学校工作的主体性,利用好教学时间,把德育工作落实到教学工作的各个环节,积极把教育与其他学科联系起来,切实突出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规律,不断创优,关心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2]。
(二)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
        在小学教育中,教师的言行对小学生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许多教师的榜样作用甚至高于小学生心目中的任何东西。为了更好地促进小学教师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小学教师一方面要以自身的德育魅力影响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充分发挥学校德育领导者的作用。小学教师要严格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通过自己的一言一行,影响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素质和行为习惯。

同时在教师的德育工作中,我们可以通过与学生打成一片,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参与德育,形成良好的班级教育。在利用自身人格魅力影响学生的过程中,小学教师的德育工作应该是理性的、感性的。只有用适当的方法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才能充分发挥在言行教学中的作用。
(三)做智慧型班主任,调动多元力量
        班主任要做好班级德育工作,必须从自己做起,做一个聪明的班主任。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利用各种力量,协调各种辅助因素。近两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智慧型教师”的概念,并对这一领域的研究进行了详细的探讨。他们认为,教师应该挖掘自己的潜能,发挥自己独特的智慧,充分挖掘班主任在思考过程中的经验,应该从纷繁复杂的问题中走出来,深入思考班级的管理和发展问题。提高工作乐趣和成就感,使教师成为智慧型教师。例如: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我经常让学生参与进来。虽然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很难提出成熟的建议或管理方法,如果我们坚持以学生为本的素质教育理念,可以促进班级德育工作的顺利开展。要融入小学生的因素,营造民主和谐的班级管理氛围,让学生有平等的机会成为“小班主任”,以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困难,了解班级德育管理的重点,实现师生同步发展[3]。另外,我在班级管理中也加入了家长因素,让家长参与班级管理,营造家校合作氛围。科学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也可以成为家庭学校合作的桥梁,实现家校教育的协调统一。因此,小学教师可以通过电话、微信、家访等与家长沟通,共同制定相应的德育方案,将新课改和素质教育理念融入家长,让家长关注德育的实施,促进儿童身心健康成长。
(四)赏识信任学生
        小学生容易产生恐惧、抑郁、疲劳、叛逆等心理,班主任一定要注意学生的心理变化和状况,及时给予疏导、鼓励,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运用赏识和建立信任可以激发学生的认同感和情感需求。小学生有很强的教师导向。教师对学生的表扬往往能唤起学生的深刻记忆,并会在以后的行为和思想中延续这种行为。比如,班上总有不讨人喜欢、不守纪律的学生,我认为,班主任要密切观察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寻找学生的亮点和长处,比如学生敬老,爱护小动物……发现闪光点后进而表扬鼓励,学生会沿着鼓励和欣赏的道路前进。一些学生的反叛只是因为负责一个班级的老师的严格使学生叛逆。建议班主任与学生进行深入的交流。教师应把学生放在成熟个体的位置进行对话,用建立信任来引导学生提高道德素质。比如,教师可以给每个学生一份道德评价表,表达学生的道德应用,学生必须进行道德实践,要求学生在日常道德自控中自我衡量,并以给学生颁发一定的物质奖励和荣誉奖。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可以感受到老师对自己行为的认可,从而严格遵守自律规则,对实际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实践进行评价。教师也可以把班级管理的权力下放给班委,于培养学生的自信心、责任心、创造力和执行力,形成严肃的班级氛围。因此,信任是道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班主任要把整个工作过程逐步转变为领导、分权、定期检查、奖惩。这样既可以减轻班主任的工作压力,又可以帮助学生发展技能,让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

        结语:
        德育是当前小学班主任教学工作的主要部分。小学阶段是对学生进行良好思想素质和能力教育的阶段。通过德育,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学习和生活习惯,使德育与学生的成长和学习充分联系起来。小学教师在班级管理中要注重德育,为学生营造平等宽松的学习生活氛围,用尊重和信任为德育铺路,突出学生德育的主体性,以个人魅力影响小学生,积极创建良好的班级管理区域,加强运用不同的工作方法,促进教师对学生德育的正确感知。
        参考文献:
[1] 叶蕴仪. 优化班级管理 主导德育工作——小学班主任有效开展德育管理工作初探[J]. 小学生(下旬刊). 2021,(07).
[2] 马林. 新形势下小学低年级班主任德育工作的开展途径[J]. 小学生(中旬刊). 2021,(07).
[3] 吴玉琴. 因材施教 注重实效——小学班主任德育工作[J]. 家长. 2021,(1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