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燕
四川省广汉市金鱼第二小学 618300
摘要: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正在不断改变人类社会,而教育领域也深受其影响,最主要体现在现代信息技术在课堂教学中更为广泛地应用,这已经成为教育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主要研究现代教育技术与课堂的融合以及探索创新应用技术的途径。
关键词:现代教育技术;小学数学课堂;融合;创新
《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提出:积极开发和有效利用各种课程资源,合理地应用现代信息技术,注重信息技术与课程内容的整合,能有效地改变课堂教学的效益。而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推动了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而现代教育技术因为其便捷、高效、丰富多彩的内容给课堂增加了许多内在动机。因为有了现代教育技术,从而将更多的资源、信息融合在一起,使得课堂内容增加了很多,而又更加生动,使教师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目标,提高课堂效率。
要解决学生的认知问题,则要想办法将数学教学生活化,这样才能够更好激发学生的兴趣。现行很多数学教材,其内容已经落后于时代的发展,而且与生活实际完全脱离。基于此,教师在选择教学素材的时候应该重视其和生活联系的紧密型。在此基础之上,教师应该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使其充分与小学数学课堂有机融合。当前社会是信息社会,而现代教育技术就是可以将各类信息展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在课堂上时时能够感受到时代发展的丰富多彩的内容,可以最大限度的使教学贴近生活。与此同时,利用现代教育技术以后还能够进一步开拓教师和学生的眼界,并逐渐脱离传统的教学模式,让原本“死”的数学教材变“活”,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一旦被激发,学习过程自然事半功倍。本文正是立足于小学数学课堂,将详细阐述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的创新应用。
一、现代信息技术对小学数学课堂重要性分析
数学学习对很多学生来说,是枯燥而又乏味的,让人感觉晦涩难懂。学生之所以会有这样的感受,其主要原因则在于数学的教学脱离了现实生活。小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对较低,其理性思维还处于萌发状态,所以很多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时候感觉有困难,就是因为这一学科是一门非常理性的学科。而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具有其特色和优势,在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发挥了不可或缺的作用。
(一)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学生在课堂上是否能够集中精神取决于教师讲课的吸引力。在传统教学模式下,教师多是依靠教材、黑板以及粉笔三样教具来讲授知识,课堂上则是“你讲我听”的一种模式,教师强行将知识灌输给了学生。这种教法相对比较单一,尤其是在小学数学课堂上,学生自制力相对较差的年龄阶段,很容易产生枯燥乏味的感觉。但现代教育信息技术则可以运用声、光、形、色等诸多功能,多渠道传递教学信息,具有更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从而使整个课堂气氛活跃起来,学生在情感上和行为上,积极参与。
(二)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形象化。
现代信息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能演示图片的变化,模拟实验的过程,使抽象的知识具体化、枯燥的知识趣味化、静止的知识动态化,把无形的知识通过生动、直观的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是学生已有经验和概念在思维里组合,从而建立起抽象思维的观念和方法,进一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三)运用信息技术可以快速的为课堂教学提供信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信息技术在课堂中的应用,节约了教师的授课时间,这不仅体现出新时期教学模式的变化,也体现出二者相结合的优点。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可以储存大量的和小学数学相关的相关素材,这个量非常之大,而且搜索的时候非常便捷。之所以强调这一点,就是可以有效避免有些教师在课堂上某些环节浪费时间的现象出现。教师为学生传递更多的内容,可以使学生有更多的思考乃至实际操作的时间,这样是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有利于提高课堂的效益。
二、现代教育技术与小学数学课堂的融合和创新应用
现代教育技术因为其独特的优点逐渐被广泛应用于课堂之上,但如何使其更好地与课堂融合,则需要教师进一步思考。只有将其创新性应用于课堂之上,才能更容易让学生接受,才能够达到提升课堂效率的目的。具体来说,主要基于以下几点:
(一)要根据教学目标的实现来设计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达到事半功倍之效。任何的教学手段都是为了教学目标服务的,信息技术的使用也必须服务于教学目标。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对信息技术手段进行选择,使信息技术对用于某一教学活动功能充分发挥它们的作用,而不必要使用的地方,则应坚持不用,以免喧宾夺主,流于形式。比如本学期我市双全小学的幸李清老师上的一年级下册《认识大金额的人民币》一课,幸老师利用孩子们非常熟悉的“大耳朵胡图图”中的胡图图去捐款的故事片段来引入,孩子们在多媒体上看到了图图那么有爱心的去捐款,可由于不认识人民币,因此不知道自己一共捐了多少钱?请孩子们帮胡图图认识人民币。孩子在生动有趣的情境中点燃了帮胡图图认识钱的欲望,激发了学习兴趣,进入了本节课的学习,从而为本节课的教学有了一个好的开头,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
(二)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恰当地选用信息技术教学与传统教学手段。
现代教育技术融入小学数学课堂的过程中,能够有效巩固学生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作为一个崭新的教学方式,信息技术教学有它的独特性、先进性和高效性,但并不是所有的教学内容都适合使用,而应当根据实际需要合理使用,才能发挥最佳效果。比如我校的一位教师在上二年级下册的“数学广角—推理一课时,这是一节推理课,其重点就是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思维。这位教师先通过多媒体结合一个外国的绘本故事,声情并茂的讲述了一只小兔子在游乐场里走丢的故事,通过给出一定的数量的线索,让这个小侦探们大显身手顺着老师给出的线索一步步的找到了走丢的小兔子。对于二年级的小朋友来说既在课堂上满足了自己表现侦察能力的激情,从而又培养了孩子们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数学思维。
又如在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课中,教师试图通过课件演示放入石块前后的两幅图,让学生感知石块放入水杯中,水面上升,来理解“水面上升这块的体积就是石头的体积。”但这样的课件演示的效果远不如实物演示的效果好。因为此课件的演示学生看不过程,看不到随着石块逐渐浸入水中,水面随之逐渐上升的现象,而实物演示可以观察到。当学生观察到此情境时,可以让学生思考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什么,使学生认识到:随着石块逐渐浸入水中,石块占用水的空间越来越大,而导致水面逐渐上升。当石块完全浸入水中,水面上升这块的体积就是石块占用水的体积,也就是石块的体积。因此,测量出石块放人水杯前后水面的高度,计算升高这块水的体积就是石块的体积。所以,像这样的内容,如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的特征等几何内容的学习,应该让学生在实物的操作、实验、演示、观察,分析中学习,使学生在活动中从实验的现象发现事物的本质,获得数学活动经验及解决问题的策略,使学生主动,有效地建构认知结构。
(三)教师充分发挥组织和引导作用
要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必须要充分发挥教师的组织和引导作用,所以教师自身必须要熟练掌握各种现代教育技术相关的内容和知识,而且还能够灵活运用于课堂,使其能够生动展现在学生面前,这是发挥现代教育技术作用的前提条件。
最后,在课堂教学中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还可以深化练习,加大课堂练习密度,克服以往“三一”教学中浪费时间、练习单一的弊端,教师教得省时省力,学生学得乐意、轻松、扎实。
四、结论
现代信息教育技术是时代进步和发展的产物,其应用于课堂教学已经是大势所趋,这就需要广大教育工作者转变思维,改变传统教学模式重发发挥现代教育技术的优点,使其服务于课堂,从而提升课堂效率。本文即是以小学数学课堂为例,在分析了现代教育技术在课堂上应用的重要性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创新应用现代教育技术的途径,希望能够为更多教育工作者提供更多的参考和借鉴。
参考文献:
[1]张晓侠例谈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应用[J].学周刊,2013(10).
[2]巫燕.发展现代教育技术 促进课堂教学改革—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之应用[J].华夏教师,2017(7).
[3]彭小艳.现代教育技术在小学数学教学中的运用[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