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志杰 杨清源
柳城县特殊教育学校;545200
摘要:本文的主旨为分析智培学校德育课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策略,以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培养学生的高尚品德。以文献探究为理论基础,通过本文分析可知,应从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等几方面入手,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促进智培学校法治教育与德育教育的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智培学校;道德与法治;思想品德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大力发展,对智培学校德育课也提出了全新的要求。如何在德育课中有效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从而培养学生的法治观念与高尚情操,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已经成为了当前智培学校教师普遍关注的重点课题。本文通过对智培学校德育课中思想品德教育渗透的必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了几点渗透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培智学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
培智教育是为弱智儿童提供特殊的教育。培智教育学校承担智障儿童的义务教育,包括体疗康复,缺陷补偿,职前培训等任务。培智学生由于大脑皮层受到损伤,认识能力、思维能力和适应能力普遍较低,部分学生还伴有身体上的残疾,行为活动往往受到某种局限,加上部分学生受到家人的过分宠爱,形成极强的依赖性,碰到事情常常不假思索地说不会、不能、不敢,还有少数培智学生家长认为他们就这样了,什么都不可能学会,从小什么事都包办代替,或者干脆弃之不管。久而久之,严重影响了学生的自信心,也影响他们身心的发展和缺陷的补偿。
(一)忽视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有益性
此前,在“随班就读”概念持续推进的背景下,我国社会对特殊儿童的接纳程度已显著提升。但通过实际调查可以发现,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部分教师及学校过于注重表面形式,忽视德育教育对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的有益性,随着人们年龄、阅历的增长,人的思想与价值观也在逐渐发生改变,每个人的价值观都有其各自的特点,在价值观的作用下,人们的心理活动、社会行为等都会受其影响,有的人会走向光明大道,而有的人可能就会误入歧途。德育教育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树立学生的价值观,使学生能够形成高尚的道德品格,并具备判断是非对错的能力,从而避免学生走向错误的人生道路。学生正处于青春期阶段,容易出现敏感、自卑、厌学以及冲动等不良情绪,因此,在德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必要的作用,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二)忽视对于新课改的发展需求的迎合
学校采取的教育理念与时代发展严重不符;特殊儿童进入普通学校就读存在困难;缺少相关资源或资源分配不具备合理性;部分学校特殊儿童保障机制不够完善;师资力量匮乏。随着新课程改革的全面发展,在相关文件中明确指出,应加强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培养学生的坚强意志与艰苦奋斗的精神,从而使学生能够具备适应社会环境的能力。此外,由于智培学校学生心智尚未成熟,缺乏明辨是非的能力,在面对新鲜事物时,容易产生好奇心,也容易被有心人借此而诱惑。尤其是在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各种不良言论与不法广告充斥于网络,学生在缺乏判断力的情况下,容易被这些垃圾信息所诱导,一旦走上不法的道路,后果将不堪设想。因此,在德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不仅是学生的身心发展需求,也是国家与社会的发展需求[1]。
二、智培学校德育课中思想品德教育的渗透策略
(一)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
在智培学校德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健康,除了能够规范学生的社会行为,使其对社会公德的遵守形成自觉性,还可以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品德,树立高尚的道德修养,并提升学生的民族自信与爱国主义情怀。思想品德教育是培育学生建立健全人格的重要保障,能够使学生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学会正确认识自我,并提升自我认同感与成就感。
道德与法治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虽在教育的侧重点有所不同,但总体之间有具有密切的联系。因而,智培学校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将思想品德教育贯彻于道德与法治教育始终,从而以培养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为教育重点,密切关注学生的心理活动变化,并从多元化的方式对学生的思想进行引导,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例如,在教授交友的智慧这一课时,教师应该先从思想品德教育的角度入手,对学生的友谊观进行引导,使学生能够深刻理解“友情”的内涵,并培养学生形成自尊、自爱的良好品德。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让学生们谈一谈“你愿意交一些什么样的朋友?为什么?”、“你希望你的朋友怎样对待你?”、“你交过网友吗?形容一下对方是什么样的人?”等。通过这种问题,能够引发学生对友谊的思考,并促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友谊观。
(二)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
智培学校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有强烈的个人意识,尤其是在学习与兴趣上体现的非常突出,并且这个年龄段的孩子既对家长与教师抱有强烈的依赖性,又存在渴望独立、渴望自由的心态。但是智培学校学生生活经验与社会经验都不足,且又没有具备经济独立的条件,因此,学生的逆反心理极强,既不甘于服从父母,又不得不接受来自父母的庇护。在这种理想与现实的冲突之下,学生很容易产生矛盾的心理情感,教师应在尊重学生心理特点的前提下,利用科学的教育手段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与世界观,从而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有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
在教授亲情之爱这一课时,教师应引导学生多去回忆一些与父母之间相处的开心的事或值得怀念的事等,从而加深学生对亲情的理解。此外,教师还可以利用小组讨论教学法,让学生们可以就与父母发生冲突的主题进行讨论,进而共同探讨应如何正确应对与父母的冲突并加强沟通的技巧,有助于帮助学生构建和谐的家庭关系。
(三)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
思想品德教育在智培学校德育课中的渗透,有助于学生树立高尚的道德与品质,并通过对学生的有效引导,激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能够形成规范自身行为的自觉性。因此,教师应充分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学会站在学生的角度看问题,并通过思想品德教育的合理运用,从而将思想道德教育的理论知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鼓励学生们在实践活动加深对道德行为的理解,进而培养自身高尚的道德品质[2]。
广泛多样的社会道德教育和法制教育力量是依托?社会生活是丰富多彩,复杂多样的。学生除了在校学习和在家以外,大部分时间都在社会大环境中度过,聋哑和智残学生也不例外。生活中形形色色的人和事物,对人的影响是全方位的,多层次的。它包含了道德规范教育的诸多内容,更以各种不同的方式积极或消极地作用于智障学生。因此,要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开展正面教育,克服不良的社会影响。通过建立博物馆、公园、烈士墓、电影院等社会道德教育基地,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和法制观;通过开展“你丢我捡”、“社区服务”“模拟法庭”等社会性的公益活动加强道德意识。从而激发学生的情感,引导他们的行为更符合法律和道德规范的要求。发挥学校在法制和道德规范教育中的主导作用?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是学校德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中,要补偿聋哑学生和智障学生的身心缺陷,提高他们的素质和道德修养,必须以此为切入口,加强学校道德规范教育和法制教育,并在协调多方教育力量中发挥主导作用。
结论
通过本文的分析与研究,在智培学校德育课中渗透思想品德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能够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促进学生的身心健康成长。基于此,本文提出了几点相应的策略:教师应树立正确的教育理念、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心理特点、教师应加强教学实践的比重等。文中所提的几点渗透策略,对于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具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参考文献:
[1]任保军.智培学校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学生思想品德教育策略探究[J].新课程研究(上旬),2019,000(010):120-121.
[2]蔺张德.智培学校德育课堂教学与思想品德教育的有机结合分析[J].教育信息化论坛,2019,003(003):P.126-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