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设计·应用”课的教学感悟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王珍
[导读] 新时期的教育强调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设计.应用”课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王珍
        山东省淄博市淄川区北关小学,山东 淄博 255100
        摘要:新时期的教育强调落实立德树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借助“设计.应用”课型,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让学生在观察生活、自主实践、精心创作的氛围中,使他们的艺术潜能得到更大发挥,艺术核心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
  关键词:课程标准  核心素养  设计应用   创新思维
        新时期的教育强调要落实立德树人教育目标的要求,坚持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样才能够为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其中,小学阶段是学生学习成长的奠基阶段,小学美育教育是小学教育体系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对于培养学生们的审美情趣和动手能力都有着极为重要的作用。
        《小学美术课程标准》指出: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鼓励学生进行自主、实践、探究性学习,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美术实践能力,提升学生发现美、感受美、创造美的意识。“设计·应用”课型是美术课程中学生非常喜欢的一类课。此类课上,学生们结合所见、所闻、所学,进行大胆的设计。它不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也能培养学生的设计乐趣。据此,师生结合教学实际,共同上好每节课,不断调整教学实践,实现师生的教学相长。基于此,我谈一谈自己的教学感悟。
    一、做一个善于发现美的人
        美,是无处不在的。有句话说得好“世界上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要想学好美术,首先要培养一种爱美的意识,养成一种细心观察生活的习惯,因为美就在身边。这需要对学生进行引导,帮助学生养成捕获独特艺术信息的习惯。教师要在身先力行中默化学生,知道美是与生活息息相关的。我们共同欣赏落日的美景,从旭日缓缓升起到夕阳徐徐降落,这美好的景象你是否发现它的绚烂多彩呢?大自然赋予我们多姿多彩的四季,春天万物复苏,嫩绿的枝芽,一切是那么生机勃勃;夏天,那丝丝的细雨,晶莹的雨滴。秋日到来,那如火的太阳,浓郁的红叶,丰收的气息迎来扑来。火红的枫叶映红了人们幸福的笑脸;一场大雪过后,银装素裹的冬季,一切都是那么纯洁,那么静谧、美好。这就是我们生活的美好世界,同学们,你感受到了吗?
        这需要教师在平时的教学素养中,注意把美术课程教学和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把生活中的各种美好介绍并引导学生,或者和学生一起分享我眼中的“美”,让学生从心灵出发,从实际出发,培养学习美术的兴趣,久而久之就会使学生形成善于发现美的意识,从而认知生活中的点滴美好,增强学生对美的感悟能力,提升美术素养,激发他们学习美术的兴趣。
二、预授课程做好调研
        课堂改革中,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师是主导,教师的教学一定是服务于学生学习、成长的需求,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开展教学活动。所以,在进行课程教学时,前期的准备也就是备课环节必须要做好,一般情况下,教师一定要认真的研究最新的课程标准要求,同时联系所教学生的实际,针对学生的身心特点、学习能力、知识储备等诸方面进行预授课程的准备工作,一定要本着学生能够参与且有效参与的前提下,进行充分的调研和准备,这样在实施教学时才会更贴近学生实际,提升可以教学的实效性。
        具体来说,上好“设计·应用”课型课,还要求教师要做好针对性的前期调查(市场调查)。比如《椅子的鉴赏与制作》这堂课,教师在课前不仅要将教材吃透,而且要对“椅子”做充分的市场调研,在调研内容上针对椅子的发展史、由来、现状,以及椅子的使用人群等等方面做详细的记录和研究。调研的方式可以是问卷调查,也可以在书籍杂志或者互联网上搜索。只有教师做好充分的课前准备,才能在课堂上自信而全面的引导学生做出更好的设计作品。


    三、结合设计元素观察设计规律
        设计是一个创作的过程,而设计元素更是种类繁多、形式各样,这也需要立足实际来科学的准备。例如,我们经常要求学生结合实际做一些有意义的设计,可以用废弃的雪碧瓶制作灯饰、陶土捏成的各种玩偶、废电线缠绕成型的汽车,以及利用多种废弃材料制作的台历,这些物品的设计涉及到生活中各个方面,这些设计材料更是生活中十分常见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的去探索和发现这些设计素材,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去引导学生。比如在《趣味小台历》这一课中,教师可以在课前准备一个自己利用各种废弃物品制作的小台历,在课堂上向学生们一边展示,一边提问:“谁能告诉老师,这个小台历是由哪些设计元素制作而成的?”学生会在回答问题的同时也可以了解到,原来很多设计素材就存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与我们如此的接近。
        为了让学生产生持久的设计兴趣,针对小学生好奇心重但是容易出现“审美疲劳”的学习规律,教师有效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需要注意教学的方法和新鲜感。具体来说,教师要注重每堂“设计.应用”课的授课方法,争取每堂课都能让学生们见识到不同材料制作而成的作品,让他们多观察、多思考、多实践,久而久之学生们就会意识到设计元素在生活中的众多应用之处,继而激发学生去现实生活中探索设计元素,并思考设计规律。
四、教学方法要突出互动性和实践性
        要体现设计教学的人文性还必须有先进的教学方法得以保证,学生互动是其中的关键。在自媒体的时代,为什么我们的教学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互动优势?传统的设计教学课堂是:前十五分钟老师讲,后二十分钟学生做,最后五分钟师生展评、总结。这种既定的学习模式已经在老师和学生心中形成一种定势,这对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力非常不利。可喜的是我也积极尝试在课中插入小小的互动游戏:如在教学《设计椅子》一课时让学生尝试用一张纸通过折、卷等方法制作出简单的椅子模型。这种方法比看椅子的造型图片更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因为“看”是被动的,而“做”是主动参与的实践操作。为了使学生的实践操作练习更加生动,老师在“作品展示”这一教学环节中应尽量安排“仿真”展示,能摆在桌上尽量摆在桌上。再如《手表设计》一课,做好后应该让学生戴起来玩赏学生更有乐趣。
五、引导学生关注材料与表现之间的关系。
        不同材料的质感会给人不同的感受,不同颜色的材料也会带给人不同的内心感触。例如《你的家,我的家》这一课,要求学生利用身边的废旧物品进行室内陈设设计,女同学倾向于利用粉色、红色等等一些暖颜色物品进行设计,最后设计出来的效果是一种温馨的感觉。而很多男同学喜欢利用木板和金属材料,最后设计出来的是一种庄重而金属质感的室内效果。我在本课的作品评价环节里,拿出几件材质差异较大的学生作品进行展示,并提出相关问题。比如:“谁能告诉老师这两件作品分别给你什么样的感觉?这是为什么呢?”在学生们回答的过程中,我给予简单的提示,将重点放在作品所利用的材料上来,从而让学生体会到不同的材质会产生不同的表现效果。
六、在创意中追求精工细作
        当下社会需要培养学生面对生活去解决问题的核心素养能力,也就是学生们在成长和未来生活中必备的能力,其中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培养是重要的环节,因为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而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是需要从小做起,各学科素养共同渗透的,这样才能够真正的实现全面育人和全员育人,为成就学生的核心素养打下坚实基础。
        从学科教学来说,利于学生发展的教学才是好的教学设计,才能满足个人和社会的需要。设计的个性体现在创意上,创意可以说是设计的生命,也是设计的至高追求。课堂上,在学生进行设计的过程中,教师对创意应该予以特殊的强调,鼓励学生在保证特定功能的前提下,追求“与众不同”的卓越品质。
        总之,教学有法,但无定法。正如孔子所说的:“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在师生共同学习中注重基本技能、基础知识,培养核心素养,以学习的乐趣为出发点,结合学生的实践为过程,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启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激发学生的创新潜能,让学生在观察生活、自主实践、精心创作的氛围中,使他们的艺术潜能得到更大发挥,艺术核心素养得到更大的提升。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