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探析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蒋青华
[导读] 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推进学生劳动教育,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蒋青华
        重庆市合川区教师进修学校附属小学
        摘要:劳动教育是学校教育的重要内容,在小学体育教学工作中,要积极推进学生劳动教育,通过科学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积极参加劳动,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掌握劳动技能,提高学生综合素养。
        关键词:劳动教育;小学体育;教学
        引言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需要加强劳动教育,要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劳动意识和劳动观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1新时代小学劳动教育课程的价值
        劳动教育在学生的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是必不可少的条件之一,不仅是五育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连接其他四育的纽带。在德育方面,劳动能从根本上转变学生的思想意识,影响学生的价值观塑造,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为学生未来的发展奠定基础。在智育方面,劳动能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强壮的体魄是每个人都必须具备的素质,加强对学生的劳动锻炼和教育,不仅能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能让学生在劳动中真真切切地感受到劳动的价值。在美育方面,劳动教育的开展能让学生全方位、多角度地认识世界,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提高自己的审美能力。总之,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逐渐发现自己的价值,向着人生目标奋斗,在自己的人生道路上勇往直前,不惧困境,不断进步,最终实现自己的目标
        2小学劳动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2.1劳动教育价值观偏差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立德树人是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的根本任务,劳动教育是实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途径。劳动价值观决定人的劳动行为,“万般皆下苦,唯有读书高”“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等消极负面的观念影响家长、学生、教师的思维习惯和生活实践。科学技术持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很多学生深受消费主义和享乐文化的影响,思维取向和价值选择上发生重大变化,妨碍学生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比如,盲目膜拜金钱和物质、不劳而获、自我中心等思想造成学生道德下滑、价值观偏差、信任危机,过于世俗化和功利化
        2.2学校教学没有劳动教育课程
        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规定,劳动教育要有课程依托和时间保证,才能落到实处,并规定大中小学的劳动教育时间每周不能少于1课时。本意见还重点强调“整体优化学校课程设置”的内容,各校必须构建符合科学规律的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学校要设立必修劳动课程的具体内容和实行公益劳动周制度,同时还强调在其他课程中融进劳动教育的相关内容。然而到现在为止,大多数农村小学还没有可依托的劳动教育课程,导致小学生劳动教育教学仍然处在上有政策下不执行的停滞状态。
        3劳动教育在小学体育教学的应用
        3.1树立正确的劳动价值观
        劳动对于个人来说,是维持人生存在世界上的必需,劳动创造人生存在世界上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劳动磨练人的意志,发展人的能力。学生的意志的磨练不是一朝一夕、瞬时就能够完成的,需要通过生活中的点点滴滴进行淬炼形成。此外,劳动是创造性产生的源泉,劳动引发人的思维,人们在劳动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个难题给与人进行思考的契机,是人创造性产生的重要途径。劳动赋予人接触各种各样新奇事物的机会,让人积累丰富的表象资料,同时,劳动也赋予人对某一领域进行深入研究的机会,积累丰富的经验,也能够给人以启发,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创造性。劳动也是锻炼身体的重要途径,运动是人维持身体健康的重要途径,劳动过程就是人通过运动维持人的身体健康的过程。

对于社会来说,劳动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助推人类社会的发展,促进社会现代化。要实现国家富裕、民族振兴、人民幸福离不开人民的辛苦劳动。
        3.2发扬劳动精神
        精神的教育是贯穿于任何教育的始终,没有精神文明,何谈运动文明,何谈劳动文明。因此,对于学生精神方面的教学是不容忽视的重要环节。大家都知道,体育学科核心素养包含了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三方面要求,其中体育精神是体育品德的表现形式之一,劳动精神也是属于体育精神的一部分。劳动人民的本质就是不怕苦,不怕累,吃苦耐劳,团结合作的精神,体育精神也是要求学生在体育学习过程中或者运动竞技中同样得到体现。因此,如何合理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劳动精神,是体育教师需要思考的话题。如搬运稻谷,一个人的力量是非常小的,但如果利用同伴之间的合作精神。那么,搬运稻谷就不再是一件困难的事了。如教师可以在不同场地布置一定的海绵垫,教师将本班同学分成四组,同时每组中自由组合成4人一小组的团队,教师吹哨音代表天快要下雨了,同学们需要马上将稻谷搬运到安全的地方,这样在搬运的过程中,就需要同学们团结合作,将一块块海绵垫搬移到另一块安全场地中,从而培养了学生团队合作的优良品质。
        3.3坚持劳动谋堂特色化
        学校应挖掘地域资源,以学校文化为基础,以学校特色为抓手,开发校本化的劳动课程。校本劳动课程依托基础课程,拓展活动课程、特色课程、探究课程等,采取必修与选修结合、长课与短课结合、分散与集中结合、学校与家庭结合的融合方式进行。独具风格的劳动课堂能引发学生兴趣,让学生轻松愉快地参与其中。例如,“我是非遗传承人”特色课程,让织布、扎染、篆刻、刺绣、剪纸等非遗文化走进课堂,新的学习领域给学生新的体验、新的感悟、新的成长。有条件的学校还可让孩子走进田间地头,在农作物种植采摘、加工制作等过程中体验劳动乐趣。另外,通过开展田野耕作技能教育、优雅用餐生活教育、趣味创造创新教育、传承文化爱国教育等特色教育,让学生全方面地和谐发展。
        3.4健全科学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
        按照《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对于劳动教育评价的要求,根据“客观性评价”与“表现性评价”相结合的原则制定评价标准。由于劳动教育是一个长期培养过程,因此要制定短期评价指标与长期评价标准、客观成绩评价标准与表现性评价标准。短期与客观成绩评价相对应,如一些具体测试;长期与表现性评价相符合,可包括劳动观念、创新力等。二是评价主体要具有多样性、针对性。家政课程由家长作为第一评价人,社区课程由相应社区负责人作为第一评价人,教师作为整体评价人,在一定程度上可避免评价的主观性。劳动教育的具体评价方式要具有多样化,对理论知识的测试可采用常规考试形式或是开展知识竞答赛,对操作实践的测试可采用组织大赛的形式,对观念、思想、精神的测试可采用团体赛、创新大赛等方式。
        结语
        新时代劳动教育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加强对劳动教育课程的构建,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身体素质,而且可以让学生在劳动教育中获得丰富的人生体验,促进自身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周奇.全面发展视域下中小学劳动教育重构策略[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21(02):37-38.
        [2]檀传宝.劳动教育的概念理解-如何认识劳动教育概念的基本内涵与基本特征[J].中国教育学刊,2019(12):82-84.
        [3]徐伟伟,张金松.小学劳动与技术核心素养教学策略探究[J].新智慧,2019(17):135-136.
        [4]陈云龙,吴艳玲.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内涵、特征与价值[J].人民教育,2020(05):35-37.
        [5]肖金良.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框架下小学劳动与技术教育的现状及其思考[J].新课程研究:基础教育版,2019(06):96-98.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