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策略探讨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张娟娟
[导读]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向学生讲述基础知识外,教师还要利用音乐学科所具备的主要特征,切实凸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挖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具备的无穷魅力。
        张娟娟
        贵州省黔西南州兴仁市第六中学  562300
        摘要:随着新课程改革的深入开展,在初中音乐教学中,除向学生讲述基础知识外,教师还要利用音乐学科所具备的主要特征,切实凸显音乐学科的育人作用,挖掘学生在音乐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充分感受到音乐所具备的无穷魅力。所以,在开展初中音乐教学工作时,教师十分有必要进行节奏训练。
        关键词:初中音乐;节奏;策略
        节奏训练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节奏训练不仅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素养及乐感,提升学生理解音乐作品的能力,还能提高其音乐鉴赏能力和审美情趣,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所以,在音乐教学中,教师应注重实施节奏训练,以便彰显初中音乐教学工作的重要价值。基于此,本文以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的必要性分析为出发点,探讨了初中音乐教学中的节奏训练方法进行了一定的探讨与研究。
        一、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必要性
        节奏是音乐的生命所在,也是初中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环节。教师如果能够积极地进行节奏训练,就有可能打破以往音乐教学的局限性,有效解决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也可凸显学生在音乐课堂中的主体地位,改变学生消极的音乐学习状态,促进学生感知音乐,培养学生的乐感,同时可以提高学生对音乐作品的鉴赏能力。在传统音乐教学中,一些教师只是随机讲述音乐知识,有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在这种教学模式下,学生也不会认真对待音乐,甚至只是将音乐作为娱乐的一种方式,在课堂上也不重视音乐知识的学习。针对此种情况,教师如果能够引入节奏训练,就可使音乐教学内容更为丰富,同时明晰音乐教学的根本目标,从而提升初中音乐教学的有效性。
        二、初中音乐教学中开展节奏训练的策略
        (一)引入趣味教学内容,培养学生乐感
        在实际训练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能力设置不同的训练任务。针对某些音乐学习能力较差的学生,教师若直接讲授知识和技巧,会导致其无法充分理解与消化,甚至还会影响其对音乐的学习兴趣。针对此种情况,在进行音乐节奏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使教学内容具有趣味性,以此培养学生的乐感,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使学生对音乐节奏训练及音乐知识的吸收产生浓厚的兴趣。对此,教师一方面应主动了解学生感兴趣的内容;另一方面应结合这些兴趣因素,有的放矢地设计音乐节奏训练方案,根据方案中的内容开展训练教学,这样不仅能保障音乐节奏训练的效果,还能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
        此外,教师还应积极转变自身的音乐教学思路,把控好音乐课堂的进展,合理设计节奏训练的内容,从而提高学生的节奏掌控水平。例如,在讲解《十面埋伏》时,教师可以根据具备故事色彩的音乐作品设计节奏训练,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积极投入音乐猜谜这一活动中,使学生根据音乐节奏的主要特征,猜想音乐作品所体现的故事情绪。这样能够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提升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及对节奏的精准把握能力。

在开展音乐节奏训练教学时,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播放其感兴趣的流行音乐,让学生对流行音乐的节奏变化进行充分了解,而后让学生认真思考:为何到此句时节奏会快速升高?这样能够培养学生对音乐作品的分析与思考意识,激发学生的音乐学习兴趣。
        (二)尊重学生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
        在初中音乐教学中实施音乐节奏训练时,教师还应尊重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做到因材施教。学生的生活环境、音乐资质等方面存在显著差异,他们在意志力、自控力及智力水平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因此对音乐的喜好和认知水平等方面也存在差异。所以,初中音乐教师要充分了解学生之间的个体差异,积极探索这方面存在的规律,进行差异化节奏训练,使音乐节奏训练彰显个性化特征。同时,教师还要主动了解学生对音乐的需求,以积极的引导提升音乐节奏训练效率。
        例如,在进行《美丽的村庄》一课的节奏训练时,针对音乐感知力较弱的学生,教师应强化其对节奏的基础性训练,并利用鼓点、打拍子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促使这部分学生把控好音乐节奏。而对于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则可适度地提高音乐节奏训练的难度,进一步提高这部分学生的音乐感知力及节奏掌控力。教师要把控好学生的节奏训练状态,将因材施教作为重要前提,最大限度地缩小学生在学习、掌握节奏上的差距,使不同层次的学生均获得明显的进步。与此同时,教师应注重增强学生对音乐节奏学习的信心和喜爱程度,从而推动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训练工作的顺利开展。
        (三)站在学生立场,激发学生主体意识
        《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程标准》)明确提出,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开展教学工作,改变以往的直接灌输式教学,培养学生的主人翁意识。所以,初中音乐教师在进行节奏训练时应站在学生的立场,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在课堂上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为学生搭建表现自己的重要平台。这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节奏训练的主动性,还能够提高初中音乐教学效率。
        例如,在进行《歌唱祖国》这一音乐作品的节奏训练时,教师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激发其主体意识。针对本节课内容,教师应先将此音乐作品进行分段,认真梳理每段节奏的技巧及快慢,而后指导学生感受音乐作品中的爱国主义情绪,利用比喻的形式细化表现音乐概念:在演唱哪部分时,要仿若小溪流淌一般;在演唱哪部分时,要仿若海浪那般充斥着能量。之后,教师应带领学生进行分段训练,逐一对其中的合唱、高音及低音等部分进行练习,使每位学生都能够凸显自身所长。这不仅能提高学生的喜悦感与满足感,还能使学生根据音调的改变更深层次地体会节奏的运用规律。
        三、结语
        总而言之,在初中音乐教学中,教师应积极实施音乐节奏训练,以便促进学生欣赏节奏本身所具备的魅力与美感,进而陶冶学生的情操,充盈学生的精神世界。对此,初中音乐教师应充分了解学生的实际学情,并对教学内容和目标进行深入的探索及分析,以采取良好的节奏训练方式,从而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丰富课堂教学内容,提升学生的音乐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杨学虎.初中音乐教学中节奏律动训练方法行动研究[J].学周刊,2021(04):155-156.
[2]方莹.初中音乐教学中应用声势律动教学方法的研究[J].考试周刊,2020(84):151-15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