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芳颖
南京市栖霞区实验小学 210046
摘要:随着现阶段我国教育领域的不断革新,越来越多的学校对教学目标及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体现在语文学科中,表现在对学生语感培养的重视与强调方面。小学教育时期是培养学生语感的黄金时期,在这一阶段加强对学生语感培养的力度,能够提高学生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及能力,并辅助其他学科能力的提高。本文将针对小学阶段中年级阅读教学中对学生语感培养中存在的问题进行阐述,并探索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关键词: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语感培养;培养策略
一、培养小学生语感的意义
通常来说,人们主要应用语言表达自身思想,或者通过阅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情感。阅读时,仅通过个别语句或某一段的开头就可以预判整个语段或文章的情感基调,或者仅凭第一印象就可以辨析词语的感情色彩与细微差别,这些都以语感为基础。形成良好的语感才能体会语言的精妙,洞见语言的精髓,把握语言的理趣,体会美妙与丰富的精神文化,从而受到文化以及审美方面的熏陶。可以说,要想学好语文学科,必须具备敏锐的语感,这是构成一个人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同时也是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重要标志,还是小学语文教育实施素质教育的关键[1]。
二、培养小学生语感的必要性
(一)语感是语言活动的前提
众所周知,任何一种语言活动的开展均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感能力,否则无法很好地参与到活动中,因而可以说学生的语感是语文能力提升的基础。
(二)学生语文水平与其语感能力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
语文能力主要包含两个方面内容,一个是语言能力,另一个是篇章能力。前者是基础,且以语感为核心内容。这主要是因为语感对我们的信息交流具有重要的作用,如果离开了语感,信息交流也就无法通畅。
(三)学生语感能力的强弱决定了学生语文审美能力的雅俗
只有学生具有良好的语感才能进行审美教育,因为无论是对审美对象的感受还是审美品鉴都以语感为主要依托。可以说,形成良好的语文审美能力应以学生能否形成良好的语感作为主要标志。
三、小学中年级语文教学中的语感培养策略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语感
小学阶段学生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很难形成良好的语感,但是这一阶段的学生具有很强的模仿能力,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情境教学,通过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培养学生语感。在情境创设过程中,教师要重视多媒体教学手段的利用,通过音频、视频、图片等,确保学生能身临其境,融入其中,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每一篇优秀的文章中都蕴含着作者的强烈情感,而只有把握作者的情感,才能受到感动。因此,教师要在教学中给学生创设相应的教育情境,让学生置身于相应的教学情境中学习思考,了解作者写作过程中的心境,体会文章表达的情感[2]。而最直接的教学情境创设就是,在课堂教学中通过配乐朗读的形式体现文章的思想情感。学生通过教师抑扬顿挫的朗读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既而通过自主阅读进一步感受这种情感,培养语感。
(二)结合生活,汲取良好语感
通常情况下,敏锐的语感总是与生活中敏锐的感受相联系的。教师在培养学生语感时要注重将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观察以及对语言的研究有效结合起来,让学生深入到生活中,结合自身的生活体验,突出语感训练的必要性,并通过生活中的点滴积累完成语感教学的教育目标。所以,语文教师应挖掘学生内心的具体体验,从多方面指导与点拨学生,使学生更容易理解相关内容,加深感悟。
(三)加强朗读,培养学生语感
语感同样属于心理现象中的一种,其是人们对直觉领悟的能力与语言感知能力。但我认为其是人们在某一个瞬间的条件反射,也就是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在不假思索的情况下对语言敏锐的直觉感。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培养语感。就语文学科内容来看,蕴含着丰富的情感,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选择一些情感丰富的文章,通过朗读给学生传递情感,让学生内心产生强烈的情感冲击。在朗读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示范朗读,利用语音、语调、动作以及神情等把文章中所蕴含的情感淋漓尽致地表现出来,使师生、生本之间产生强烈的情感共鸣。所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可以以自身对于课文情感的把握为切入点培养学生的语感。语感的培养离不开语言文字,而朗读有助于体会语言文字中所蕴含的情感内容。假如教师在教学中盲目要求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齐读文章,对学生来说无疑是一种巨大的负担,且这种机械式的朗读并不能达到培养学生语感的目的。所以,教师在朗读教学过程中要调动学生的朗读热情与朗读积极性,想方设法引导学生与作者产生情感共鸣。
(四)启发想象,丰富学生语感
语言是各项思维的载体,想象同样是思维的主要表现方式,语感的培养与想象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关联。所以,教师在教学中要发挥语言内容的作用,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以此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实现丰富语感的作用。教师可在日常阅读教学中引导学生在读的过程中思考,通过想象创设相应的情境,建立语言与形象之间的联系,使学生在学习中产生深刻的感受。学生可以在自己构建的情境中体会语言文字的魅力,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众所周知,想象是发散学生思维的主要源泉,在想象中学生可以自主拓展思维,产生各种设想,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将生活中的事情迁移到文本中,或者是续写文本,帮助学生更好地体会作者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断加深,发散了自身思维,形成良好的语感。
(五)结合实践,锻炼学生语感
语感是学习规范语言长期积累的结晶,只有强化训练学生听说读写能力,使其在学习中形成良好的习惯,才能形成对文字的感受力。这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的实践活动中。第一是听。教师可创设具体的语言环境,学生上课时要认真听课,听别的学生和教师的发言等。在这个过程中,要求学生应集中注意力,及时了解教材内容、把握语言信息要点,这样才能有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语言感受能力。第二是说。要求学生在某个特定的场合中运用语言表达自身的思想感情。在这个过程中,主要是口头运用语言,在说的过程中学生的思维积极运转,快速地组织语言,尽可能使说话连贯、准确、得体[3]。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安排了多姿多彩的实践活动,将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出来,使学生更为积极地运用语言,逐步提高学生的语感与语言运用能力。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阶段培养学生的语感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教师要提高对培养学生语感的重视,使学生通过阅读拓展知识积累,加深对于文章思想内容的理解,感受并品析文章语言文字的美感,这对发展学生心智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可以说,在语文学科教学中培养学生语感是一种积极且充满生机的教育。
参考文献:
[1]于萍,赵兴民,田秀莉. 小学阅读教学中语感培养刍议[J]. 中华少年,2015(30):94.
[2]于璐. 浅析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语感的培养[J]. 汉字文化,2019(S1):113-114.
[3]房斌. 小学阅读教学的语感培养略论[J]. 吉林教育,2014(2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