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刘春芳
[导读]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刘春芳
        河北省廊坊市文安县大留镇镇黄李村中心校
        江泽民同志曾多次强调:“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新世纪的人才,除了具备解决问题的能力外,更重要的是具备不断更新知识、创新学习和主动发展的能力。
        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贯彻创新意识 :
        1、 创设教学情境,激励学生创新意识。
        情景教学是一种与创新教育相适应的教学模式。这种教学模式可以通过教师创设与教材内容相符合的教学情境,制造一种能激起学生思考的条件和氛围,使学生在客观情境中获得具体的感受,从而激发其相应情感,由此引导学生关注教学内容,产生积极的态度倾向,把激起的强烈情感投入教学活动,进而激发学生思考、探究的需要,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为此教师首先自己应刻意求新,不因循守旧,勇于抛弃说教和陈规,努力形成有利于培养具有创造性人才的独特的教学风格。其次,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创造性的发现和创造性的发挥,巧设疑问,为学生提供主动学习、积极参与的空间,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再次,教师要呵护学生每一个具有新意的冲动和念头,珍惜他们每一个带有创意的言行。
        2、师生互动,让学生感受“主体性”的魅力,激发学生创新热情。
        良好的师生关系是培养创新能力不可缺少的前提。传统的师生关系是一种倡导师道尊严的不平等的关系。教师高高在上,照本宣科,满堂灌,如此教学,怎么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呢?新课程改革提出新的教学观,强调师生的互动关系,倡导主动的多样的学习方式,师生之间是一种平等的关系。
        3、 改变学习方式,鼓励学生求异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传统的学习方式过分突出和强调接受和掌握,冷落和贬低发现和探究,从而在实践中导致了对学生认识过程的极端处理,把学生学习书本知识变成仅仅是直接传授书本知识,学生学习成了纯粹被动接受、记忆的过程。这种学习窒息人的思维和智力,摧残人的学习兴趣和热情。转变学习方式就是要转变这种方式,把学习过程之中的发现、探索、研究等认识活动突出出来,使学习过程更多的成为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二、培养学生对问题的创新意识
        问题来源于怀疑精神,怀疑精神是对既有的学说和权威的解释,不是简单地接受与信奉,而是持批判和怀疑态度,由质疑进而求异并另辟蹊径,突破传统观念,以至于放开手脚、大胆创新。我国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充分地肯定了质疑在科学创新中的重要作用。

可见,质疑是创新学习的重要环节,只要学生能质疑、会质疑,才有创新的可能。所以,教师要鼓励学生质疑,引导学生质疑。例如,伽利略在比萨大学求学期间,老师批评他:“你的问题提得太多,你只不过是一个孩子,应该听我们的话,接受我们的观点。”如果人们变得对任何事物都熟视无睹,变得没有想象力,创新就无从谈起。所以,教师要在课堂教学中多鼓励学生多提问题,敢于打破常规,挑战新的问题,使课堂气氛更加活跃。陶行知先生曾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是人类的宝贵品质。因为问题是科学发展的前提,是新思想诞生的曙光,是创新精神的萌芽,更有利于创新能力的发展。
        三、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为学生打造想象空间
        小学语文课程作为学生学习其他学科知识的基础课程,是立足于教学整体结构的。因此,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 求,教师必须强化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 文素养,从而促使语文的本质属性在语文教学中得到体现。为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首先要在教学方式上开展创新 教学,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新鲜感,打开学生思维,运用自 身的想象力学习语文。学生的想象力得到拓展,就会对语文 有所兴趣,打下创新的基础。
        小学生生性好玩爱动,要激发他们的想象力,语文教师 需要为他们营造良好的课堂气氛,活跃的课堂氛围有助于 提升他们对语文知识求知欲望,增加学生语文的主动性。同 时,教师要适当给予奖励,在班级中树立良好的榜样,让学 生模仿,营造良好学习氛围。在学习《威尼斯的小艇》一文 时,学生会有较多问题,威尼斯在哪里?小艇是什么样子?教 师可带领学生朗诵课文,带着问题去认识课文,让学生寻找 描述小艇的句子。在此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积极进行想 象,说出自己的想法。学生受到鼓励后会大胆地说出自己对 文章的认识,教师再加以引导,增加他们对课文的理解,这 对于培养学生创新能力是非常有意义的。
        四、引导丰富想象,诱发创新灵感。
        想象能力可以弥补和突破学生现有的生活经验,化无为有,化实为虚,使他们在想象的广阔天地中找到闪烁着创意的亮点。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步的源泉。” 丰富的想象是创造的翅膀。 创新灵感的产生离不开想象。《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教师在语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联系课文内容和自身的生活体验,展开丰富、大胆的想象。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课插图描绘了邱少云烈火烧身的情景。教学时,可以引导学生从邱少云的动作、神态想象他内心想的是什么?为什么这么想?还可以让学生想象一下,出现什么奇迹,邱少云就可以得救了?学生仔细观察图画,依靠平时生活储存的表象,从图中的静止到变化,从外表到内心,从画内到画外进行创造想象,创造灵感得到诱发。
        总之,任何人都具有创新先天的素质,创新能力其实是人类思维的结果。因此,教师要多给学生一些思维的时间,指导学生学会思维方法,敢于并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并引导学生主动向教师提出质疑,培养学生勇于批判的创新精神。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