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懂2.0,让微能力点真融合——信息技术在学科教学中微融合的实践策略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李顺桂
[导读] 《青海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梳理出教师需要掌握的30个微能力点。
        李顺桂
        青海西宁市城北区朝阳学校 青海 西宁
        摘要:《青海省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以下简称“能力提升工程”)梳理出教师需要掌握的30个微能力点。笔者提出的融合点是指教师在开展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所遇到的特殊知识点,这些知识点属于学科教学的重点、难点、易错点或易混点,教学难度大,但通过信息技术中微能力点辅助却能够轻松破解教学困境。
关键词:微能力点;微融合;信息技术;
        《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文件要求,结合当前信息化教学最常见的多媒体教学环境、混合学习环境和智慧学习环境,从学情分析、教学设计、学法指导和学业评价四个维度梳理出移动互联网时代教师开展信息化教学需要掌握的30个微能力点[1],成为指导各地区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实施的重要指导性文件。笔者作为青海省西宁市朝阳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指导团队的一名成员,在与一线教师开展信息化交流的过程中广泛开展需求调研,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微融合点的概念。
一、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微融合点的基本含义
        一个知识点要想成为微融合点,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使用传统手段就该知识点开展教学有一定难度。二是采用恰当的信息化手段能够轻松突破该知识点的教学难题。我们只需用极简的信息技术工具解决问题就是好的微融合点。这里的“微”指向的是突破特殊知识点的极简技术运用。
        教师在教学活动中会产生一些普遍性的问题,常规教学下难以解决。如借助于信息化手段可以快速解决,那么这就是广义上的信息技术微融合点。例如,“技术支持的学情分析”是一项重要的微能力点,“利用问卷星平台进行学情调查”就是一个广义的融合点;“技术支持的展示交流”是一项重要的微能力点,“利用美篇APP开展展示交流”就是一个广义的融合点。本文着重探讨狭义融合点,也就是使用传统教学手段难以解决,利用信息技术能轻松破解的教学重难点。
二、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发展,引领课堂品质提升
(一)信息技术学科中的微融合
        班级授课制中,有限的时间里教师是无法做到关注每一个学生。传统教法中,老师想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主要依靠的是课堂抽看,不能兼顾全体。信息技术学科可以用“问卷星”,当堂测试,教师根据汇总结果重点讲评错误率较高问题,有效地增强了教学反馈的实效性和针对性。此外,问卷星还可辅助教师在科研方面进行调研,提供有效数据。
        在课堂中我们也可以借助一些APP,例如在讲授数字声音时,借助于希沃授课助手等软件的“投屏”功能,还可以将手机投屏,使用虚拟示波器APP,让学生对着手机发出不同的声音,这些声音的波形就会同步出现在投影屏幕上,模拟老牛低沉的叫声和公鸡打鸣时所发出声音的波形。这样的画面极具视觉冲击力,能够极大调动起学生参与的热情。
(二)在科学学科中的微融合
        多媒体教学环境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下,教师可以依托图片、声音、视频、Flash动画等数字化资源创设情境,激发起学生探究的热情,也可以化抽象为直观,轻松地突破教学难点。例如,在研究科学学科中的点亮小灯泡的时候,理解原理的过程较为抽象,而教师结合Flash动画演示,讲解灯泡点亮的过程,则能够轻松突破教学难点。


(三)在语文学科中的微融合
        在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可以依托宽带网络随时检索或者打开收藏的优质网络资源突破教学难点。例如,语文一年级拼音教学是小学语文中重要知识。在许多地区,由于受当地方言影响,发言不标准情况普遍。老师通过网络检索高质量的视频辅助发音,那么这个知识点就成为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教学的融合点。
(四)在体育学科中的微融合
        体育学科中的一些动作要领需要重复示范。例如在体育讲授动作要领时,无法仔细分解动作。制作成微课,将复杂的动作进行慢特效,这样学生看得清楚看得明白。
(五)物理学中微融合案例
        家庭电路的构成和连接也是一个融合点。家日常生活中出于美观与安全的考虑,学生无法通过实地观察研究。在混合学习环境下,教师只需打开物理实验链接,即可结合仿真实验进行讲解。
(六)在历史学科中的微融合
        利用信息技术的历史课堂超越时空的限制来淋漓尽致地将历史视频、图片、文字、声音等等再现于学生面前,使学生有身临其境之感,这就极大的拉近了历史与现实的距离。例如《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等利用视频,使学生通过内心的体验,引起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共鸣。
(七)听红歌,学党史,让音乐在课堂里讲故事
        通过互联网搜索党史部分核心知识体系的数字资源,深入挖掘时间点上党史事件的起因、发生经过及影响,使党史故事更加丰满,更具吸引力,调动学生视觉、听觉多感官欣赏红色音乐,丰富感受红色音乐的形式。
(八)在智慧学习环境下的微融合思路
        因为学生有电子书包、iPad、智能手机等能联网的移动终端,点击教师分享的链接或者扫描二维码即可随时打开教师所推送的资源,学生还可以使用移动设备的拍照、摄像功能记录探究成果,并利用微信群、QQ群等社交平台随时分享、展示小组探究的成果,而教师也能通过问卷星等平台随时获取学生所提交数据的统计汇总结果,从而使得课堂生成性资源的获取、分享和使用更加方便快捷,课堂上各类信息的交互更有深度。
三、微融合点是对传统教学手段的优化和补充
        在智慧学习环境下,教育中的情感、体验和交流也是技术所无法替代的,因此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的主导地位仍会得到足够的尊重,生动的讲解、结构化的板书、分组合作探究等传统教学手段仍有其存在必要性。即使在智慧学习环境下,信息技术也不可滥用。
四、提升教师信息化教学能力,引领教师智慧成长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在教育领域的推进与应用,把教育信息化发展作为提升教学品质的重要引擎,需要在三条路径上做探索:一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内容,丰富教学资源,用发展和动态的观点选择学科的基本内容,为促进学生个性化学习提供新内容,提高教学质量;二是把信息技术作为工具,支撑教学过程创新,教学方法多样化,教学实施情境化,教学资源共享化,以技术应用提高学习者认知水平、思维品质和创新能力;三是把信息技术作为理念改变教育形态,从破解教学观点着手,改变教育教学形态,深刻领会教育信息化的新使命和新理念[2]。
        随着能力提升工程研修后在教育中的应用,产生了显著的变化。如:改变了教学环境和内容的呈现方式的认识、改变了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生的学习方式。不仅是知识输出和输入,而是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分工合作。因此,我们坚定的认为信息化有利于教学的创造性与高效性。在倡导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融合的同时,也要合理分配传统教学手段与现代化手段,注重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及教师的主导地位。希望我们在“双减五项管理”政策的实施下,认真实践与反思,归纳总结出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融合的具体实施策略,借助适合的信息技术手段,有效提高学科教学质量,走出师生减负增效的新路。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2.0的意见》(教师〔2019〕1号)文件.
[2]教育部关于印发《教育信息化2.0行动计划》的通知,教技〔2018〕6号.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