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微课引发大变革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杜海燕
[导读] 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共享优质学习资源。目前,网络课程、微课等资源大量涌现。
        杜海燕
        蚌埠师范附属小学 安徽 蚌埠
        摘要:教育信息化发展要求实现“网络学习空间人人通”,共享优质学习资源。目前,网络课程、微课等资源大量涌现。学校作为教育教学的主阵地,如何在当下做好二者的完美结合,是值得每一位教育工作者深思的问题。
关键词:微课;数学教学;变革
        微课是信息时代的产物,它具有简洁凝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等特点。微课的开发与利用,对传统的小学数学教学来说,无疑是一次巨大的变革和挑战。它促使学生自动开启自主学习模式,促进教师转变了原有的教学观念与模式,掌握新技能,增强实践与科研能力,提升了教师的专业水平与发展,提高了学校的教学质量。最终达到高效课堂和教学相长的目标。
        一、课前推送微课,提高认知起点
        课前预习是学生学习新知的第一环节,属于自主探索阶段。以往布置学生预习,部分学困生不重视、有的重视但能力有限,缺乏专业化的指导,所以他们的预习效果往往不佳。这也进一步加大了他们和其他孩子的差距。
        现在通过推送微课,要求他们先独立思考尝试完成预习题,如果确实不会,空在那里也没有关系;然后带着问题,自主学习观看微课;自学微课后,再次检查订正预习题。在线预习题既可以帮助我们及时检验自学效果,又可以及时掌握认知起点。微课指导下的课前预习,学生可以获得更加专业化的指导,有利于切实提高学生的认知起点。为课堂合作探究、交流研讨提供更加坚实的基础。
        这里我们进行了7个同类型的对比实验。实验结果基本相同。下面就以其中一次实验为例,进行简单分析。
        执教拓展训练《用转化的策略求大正方形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实验中,我们在六年级四个平行班中,选取了两个实验班六3和六4班,两个对照班六1和六2,由同一位教师授课。实验班课前、课中都使用微课,对照班仅在课中使用,课前不用。实验数据如下:(说明:这里的前测是在完全没有自学前的检测。)

        从表中数据我们可以看出,实验班的后测正确率与提升率明显高于对照班,说明微课的指导,确实有助于更好地提高学生认知起点。另外从课堂参与度来看,起点高的实验班,学生更积极主动,参与面更广,所以课前推送微课,不仅有助于提高认知起点,还能为课堂上的合作探究奠定更加坚实的基础,提高教学效果和学业成绩。
        二、课中推送微课,深化学生认知
        课堂学习是学生获取知识的主阵地,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课中推送微课,要根据其内容特点,科学合理的嵌入课堂教学之中。
        作为智慧课堂实验校,在国家级课题实验组专家下校调研活动中,我校王璟老师执教《加法交换律与结合律》,在新课开始先播放微课《朝三暮四》,它有效调动了孩子们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孩子们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数学思考。微课过后孩子们一针见血地指出,交换早晚发的桃子数量,桃子的总数并没有增加,小猴是白高兴一场。
        在市名师工作室同课异构研讨活动中,我校代路遥老师执教《角的度量》,在学生主动探究,总结概括量角方法之后播放微课。微课中角的度量过程被镜头近距离拍摄下来,小小的量角器上,密密麻麻的刻度瞬间变得巨大而清晰,测量过程的介绍简洁而又完整。微课播放后,接着引导学生比较和我们刚才自主探究总结概括的知识有哪些区别。让学生在比较中发现,刚才自己总结的是“……一边和0刻度对齐,角的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而微课里说的是“……一边和0刻度对齐,从0刻度数起,另一条边所对的刻度,就是角的度数。”多了一句“从从0刻度数起。”它为什么要加上这句话呢?避免数错内外圈刻度。在比较中突破了教学重难点,深化了学生的认知。给学生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又如,在校级赛上课活动中,吕迪老师执教《圆的周长》,在学生自主探索圆的周长与直径的关系后,播放了微课,圆的周长比内接正六边形周长要长,比外接正方形周长要短,直观地动态演示,让学生深刻理解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三倍多,四倍不到。后面又播放了很短很短的一段微课,演示的是“π”的值,微课中小数点后面的数位不断增加,形成密密麻麻的一面“数墙”,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让学生牢牢记住了圆的周长是直径的π倍。π是无限不循环小数,用π表示的简洁性和必要性。
        这三个例子,都是将虚拟的微课,恰到好处地嵌入到传统的现实课堂教学之中。这种授课方式,既不同于传统的课堂教学,也不同于完全借助网络的学习方式。既有传统课堂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总结归纳的探索过程,又有微课的促思、提炼和突破式地呈现;既有传统教学对相关知识枝枝蔓蔓的拓展,又有微课式简洁概括的知识主干;既有传统教学对学生情绪、情感的关注,及老师零距离的言传身教,又有微课式对知识能力的高度关注。微课与传统课堂教学完美融合,扬长避短,让二者优势互补,真正实现了1+1>2。
        三、课后推送微课,反思查漏补缺
        课后辅导,查漏补缺,是缩小学困生与其他孩子差距的重要途径之一。传统的教师课后辅导,多半在课间或放学之后老师的办公室中进行,看着在操场上开心玩耍或者已经奔向爸妈的同学,在严肃的办公室中查漏补缺的孩子情绪难免着急、低落。而微课辅导可以在家中进行,熟悉的环境,自主灵活的时间安排,让学生更安心、更愉悦,有利于变被动接受辅导为主动学习查漏补缺。
        课后微课的推送,可以根据课上在线练习数据反馈,精准查找知识漏洞,精准定位尚未扎实掌握所学内容的学生名单,推送课上新知同步实录微课,重点难点习题一题一微课。学生根据各自情况,哪里不会点哪里,有针对性地选择相应微课再次进行学习,轻松实现一对一专业化指导。自学后完成教师通过智慧课堂点对点推送的同类练习题,确保查漏补缺落在实处。微课指导让查漏补缺实现了轻负高效、精细化。
        四、科学合理,推送微课
        微课根据其不同类型、不同内容,在什么时间使用才更科学合理呢?通过对课前、课中、课后微课使用案例的分析,我们发现:
        (1)情景式微课一般放在自主探究之前,用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或激发学生思考情景背后的数学本质。
        (2)几何直观类型的微课一般用在学生探索过程中,化抽象为具体,数形结合帮助学生理解抽象问题,并帮助建立相关问题的数学模型。
        (3)知识点或题目的讲解分析型微课一般用在学生自主探究之后,简洁完整呈现知识主干或解题步骤,帮助学生提炼概况,并引导学生对比自主探究结果,在比较中深化认知。
        最后我们要切记,微课不能为了用而用,要用在必须处,体现出它不可替代的作用。不论用在哪里,都不能代替学生的自主思考。
        综上所述,我们不难发现小微课引发了大变革。微课的应用研究,对教师专业能力的提升、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学业成绩的提高,课堂教学的变革等都具有不可忽视的作用与价值。它让我们明确了今后在“教育信息化”方面努力的方向。我们一定会一如既往,本着严谨,规范,前瞻,努力的工作态度,继续做好微课开发与利用研究成果的普及和推广工作,努力将智慧课堂打造成孩子们走向未来的“诺亚方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