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生活的花开在写作的旷野——七年级下册人物写作课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徐茜
[导读] 本文以部编本初中学段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抓手,研究了如何在单元课文学习中训练人物的细节写作,并展示了实践教学中的习作及升格。
        徐茜
        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摘要  本文以部编本初中学段七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为抓手,研究了如何在单元课文学习中训练人物的细节写作,并展示了实践教学中的习作及升格。

关键词  作文教学   扁平化   立体化   细节与生活   

        在语文教育的前沿阵地,说到写作课,很多人都是“一谈此事万事休”的状态。我潜入作文教学的课堂,发现当前中学的作文教学,教师注重的往往是“怎么写”而忽略了“写什么”的问题,以至于不少学生逐渐产生一种共同的印象:写作文首先要把写作方法学好,把写作技巧提高,这样就能写出好作文来。然而,事实却是等到真正要提笔时,才发现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无情可抒。可见,仅有技巧,没有充实的内容和感情为前提,对于写出的好文章来说是没有帮助的。那么,怎样才能有内容和感情呢?以我的浅见,生活的体验感悟、认识水平的提高和语言的积累锤炼三者缺一不可,即对生活的观察、体验、采撷、加工的过程,而其中,生活的体验感悟又是根本,是做“炊”的“米”,因此,我进行了“让生活的花活在写作的旷野上”的探究。
        吕叔湘先生曾说:“语文课跟别的课有点不同,学生随时随地都有学语文的机会:逛马路,马路旁边的广告牌;买东西,随带的说明书。到处都可以学语文。”因此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如果只把眼光盯在课堂教学上,而不注重把它与社会生活紧密联系,把学生从课内引向课外,去了解生活,认识社会,感受身边的凡人小事,那就是舍弃了生活的“源头活水”,从而使作文教学变得枯燥乏味。因此,我结合《语文课程标准》中对7-9年级这个学段的师生提出的写作目标:“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进行了思考,并把这个目标细化,落实到写人上来,即要去研究如何让学生用文字再现他对身边人物的认识?如何让学生笔下的人物鲜活起来?一个特点鲜明的人,总是会给人留下深刻地印象,即便是一面之缘,他的音容笑貌、举手投足,也会留在读者的心中,挥之不去。如何刻画好人物?这是中学语文写作教学中的重要任务之一。
        部编版语文书七年级下册的第四单元,是人物描写单元,其中有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杨绛的《老王》、李森祥的《台阶》,在这个单元,要求学生们学习抓住人物的细节进行写作,从同类人物中寻求差异,写出特定人物的特殊性。这个单元学习结束后,学生们基本上都能掌握什么叫人物自身的特点,并渐渐能发掘人物身上的特殊性。于是,我布置了一个写身边同学的片段作文练习。
        习作:短得和男孩子一样的头发,白皙的脸上嵌着两颗黑珍珠般有灵性的大眼睛,灵活小巧的身躯时刻都在蹦跳着,仿佛体内积蓄着无数的活力,正因如此,她还是我们班的“运动女将”呢。同时,她还是个“追星族”,只要有人赞美她的偶像,她立刻就会露出“英雄所见略同”或“只见牙齿不见眼”的表情,十分搞怪。常惹得周围同学捧腹大笑。但是,如果让她听见有人说她偶像坏话,哼,哼,后果自负了……幽默的言谈举止,永远消耗不完的体力,使得她成为了我们的开心果。
        这篇习作注意抓住人物的个性,让笔下的这位同学从众多的同学中脱颖而出,性格特征很是鲜明。

但是,这个人物的描写方式却是“扁平”化的,人物不会说话,没有动作,身上贴满了性格标签,却一点也不鲜活,俨然是个木头人,无法在读者脑海里建构起活人应有的表象。
        在《写作教学密码》中说到,“我们应该让学生从生活体验出发,运用多种感官,通过设计活动、调动生活经验,引导学生反思体验,最终把感受赋予语言形态形成文章,生动描写个人感觉与感受。”这就需要学生将观察与思考结合,要能抓住事物特征的观察才是有效观察,若能有再现这种特征的能力才真正进行了有效思考。基于此,接下来的人物描写写作课上,我要让学生明确:一个鲜活的人,是有外貌,有语言,有动作,有情态,有心理活动的,这些是靠言谈举止表现出来的,而并非是贴标签。如在鲁迅的《阿长与<山海经>》中,我眼中的阿长是个“切切察察”“睡觉画大字”有许多“非常麻烦的事情”的保姆形象,但她却在不识字,书名也叫得不全的情况下,为“我”买来了心仪的书,这样平凡而又伟大的低层劳动妇女形象,在这些细微小事中得以张显,人物立体且真实;杨绛的《老王》中,写老王最后给我送鸡蛋这一幕,对老王是这样描述的“他简直象棺材里倒出来的,就像我想象里的僵尸,骷髅上绷着一层枯黄的干皮,打上一棍就会散成一堆白骨。”这里用了一系列的比喻、夸张等修辞手法,形象地写出老王病入膏肓,去日无多的惨状,这样一个不幸者的形象就深深地印在了读者的脑海里,难以磨灭;再来看看李森祥的《台阶》,这篇文章最动人的地方,就在“台阶”二字上,赋予了台阶新的含义----父亲对社会地位的追求,父亲希望受人尊重的思想性格,在这里,台阶就不仅仅是一个死物,作为道具而存在,而是父亲思想性格的载体,是文章谋篇成文的重要线索。
        这一个单元的课文带来的不同的人物呈现方式,综合来说,就是在进行人物描写时,首选身边熟悉的人,然后要学会运用人物的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并且使用恰当地修辞来给人物润色,选取适量地事件来支撑人物性格特征,这样写出来的人物,才会有血有肉,从“扁平人物”成为“圆形人物”。完成了这样的讲解,我再让学生对自己之前的片段进行修改,效果就很明显了。
        修改稿:她从小学起就一直保持着男孩一样的短发,干净利落,偏于褐色的发色,在阳光下像是半透明般,漂亮极了。她有着一双大大的眼睛,长而直的睫毛忽闪忽闪的,像是黑色的宝石一样,充满灵气,让人一眼就能从她的眼睛里感受到她的聪敏,当然,除了她跑到我面前,有她的大眼睛直愣愣地盯着我然后傻笑的时候。她笑起来很可爱,眼睛像新月一样微微弯起,睫毛像把黑刷子一样密密地覆盖在眼周的皮肤上,嘴角上翘,唇瓣如新鲜的桔瓣咧开,露出白白的扇贝般的牙齿,她笑时眼睛下面、鼻梁两侧的那块皮肤还会有两道浅浅的下陷,我称之为“酒窝错位症”。她是标准的“矮冬瓜”身材,而这也是的她能轻而易举地躲过我的攻击,然后反攻的优势。
        在这样的训练后,学生们基本上能富有感情地写出人物所特有的个性来,并能有意识地借助各种写作手法来丰富人物的血肉,让文字不仅传神,还能渐渐传情。
        所以,生活是写作的源头,观察生活并且能用文字活灵活现地再现,这是语文写作课的理想目标。一个学生,当他通过观察生活并且对生活有了自己的感受,此时再适时地教授给他表达感受的写作技巧,必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师也欣慰,生也欢喜,此时,写作课还会是那个令人头疼的“老大难”吗?把生活的花开到写作的旷野,就能让幸福的种子播撒在学习的路上。

参考文献
①《语文课程标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集团  2011年版
②《写作教学密码》邓彤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8年1月
③《写作教学教什么》王荣生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4年11月
④《让生活与写作来一场美丽的约会》葛婷婷《现代语文》(教学研究版)2017年02期
⑤《紧扣主旨 五官“凝视”——浅谈记叙文写作中的细节描写》崔伟《中学语文》2021年09期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