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力指向,思维培养——关于语文教材及贵阳市中考变化所带来的思考与探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孙慧
[导读] 与人教版语文教材比较起来,统编版语文教材有许多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加入了活动·探究单元,写作能力训练板块进行了调整,初中三年能力层级的要求有所改变。
        孙慧
        贵阳市第二实验中学
        摘要:与人教版语文教材比较起来,统编版语文教材有许多的变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加入了活动·探究单元,写作能力训练板块进行了调整,初中三年能力层级的要求有所改变。这些变化的背后直指语文学科的综合能力,对教学与考试都起到了不小的影响。与之对应的中考试题的形式与内核也在发生着变化,更加注重对语文能力与思维的考查。
关键词:统编版教材  中考试题  变化  能力  思维

        在这个与时俱进的时代,很多事情都在发生着变化。2016年起,新的统编版语文教材开始试行,2017年正式使用,到今年2021年,已经走过五年时间,三届学生。教过人教版也教过统编版的老师,就会发现这两套教材虽然有许多课文是一样的,但是统编版教材还是有很多变化。
一、统编版教材中的变化
        变化一: 活动·探究单元的加入
        “活动·探究”单元,经过七年级的过渡,从八年级开始。在整个初中学段,一共有四个活动·探究单元,分别是:八上第一单元——新闻,八下第四单元——演讲,九上第一单元——现代诗歌,九下第五单元——戏剧。这些单元都以活动任务推动探究与学习,在单元任务的背后,更为重要的是提升学生对语文的综合运用能力。
        比如演讲,在人教版的教材中,并没有专门的演讲单元,只是在九年级上第二单元中有演讲的倾向。其中包括梁启超的《敬业与乐业》,雨果的《纪念伏尔泰逝世一百周年的演说》,《傅雷家书》(两则),单元的写作训练即为“写演讲稿”。
        而统编版八下第四单元,为演讲单独设立一个单元,分为三个学习任务:学习演讲词、撰写演讲稿、举办演讲比赛。与之前不同的是,单元的整合性更强了,三个任务遵循了对这一文体从初识到把握到运用的过程,一步步给学生搭建学习的阶梯。
        而我们的课文,则成了学习这种文体最好的范本,他们有共同之处,通过对四篇课文的阅读,基本能够完成本单元任务一:理解作者的思想观点,把握演讲词的特点。在了解作者和演讲背景的基础上便可进行模拟演讲。
        但他们又各有特色,因为面对的听众不同,演讲的目的不同,四篇课文又具有各自的风格。《最后一次讲演》中闻一多的慷慨激昂,《应有格物致知精神》中丁肇中充满着理性的思考,王选在《我一生中的重要抉择》诙谐幽默又语重心长,《庆祝奥林匹克运动复兴25周年》则展现了顾拜旦在这场盛会中的自豪与激动。这些,为下面的任务二、任务三打下基础,做好铺垫。任务二中有专门的写作指导与练习,而任务三,则是一次语文实践活动,将上两个活动中所学到的语文知识,灵活运用在演讲比赛中。
        这三个活动的相互关联与层层递进,最终都指向一个问题——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而并非只是增加学生的语文知识。我们挂在嘴边的教学目的,就这样在任务性单元中得到了一步步落实。
        统编版教材的这一变化最终反映出来的问题就是:我们的语文学习,对学生能力的要求变高了,对知识的实际运用要求也变高了。
        变化二:写作能力训练的变化
人教版与统编版七年级上写作训练对比表

        七年级上的学生,在写作上的要求是:写好一件事,写好一个人。两个版本的教材要求没有变,但教学过程发生了改变。统编版更加强调了学生学习时循序渐进的过程,加强了对学生写作方法的指导,不光告诉他的这一写作能力要达到什么程度,还告诉学生如何达到要求的程度,注重方法的引导,从而提高学生能力。
        变化三: 初中三年中能力层级的不断变化
        两个版本的教材有很多篇目是相同的,但是所处的位置进行了调整,位置的变化带来的是能力要求的变化。下面我们以部分写景类文本为例进行说明:

        在初中三年中,学生对某一能力的认识和运用是有层级变化的,七年级到九年级,是一个逐渐变化和积累的过程,从而逐渐加强学生的语文能力。
        我们教材的变化还远不止如此,随着教材的这些变化,也就意味着我们的教学与考试也将发生变化。

二、教材变化带来考试要求的变化
        从2017年到2021年,我们的试题都发生了哪些变化?
        1. 基础知识的考查放在了具体语境中。
        从2020年中考开始,语文试题中将字音字形合二为一,变成了结合语境和拼音,在文句中空白处看拼音用楷体字写出相应汉字。词义的考查仍然是在具体语境中选择词语使用有误的一项。这样的改变,更加贴近生活实际,是对学生语文知识运用情况的考查,而非识记情况的考查。
        2. 名著从基础识记挪到了阅读理解板块。
        这个细节的改变,充分体现了名著是一定要阅读起来的,与以往只对教材中“名著导读”内容的熟悉和记忆不同,这种导向是希望真正的阅读发生的,名著阅读一定是整本书阅读。
        3. 阅读能力考查更重视对阅读路径和思维过程的追溯。
        在阅读文段的时候,作为一个合格的读者,最起码要将文章从头至尾全部读完。要能够把握文段的内容以及作者的写作目的。正确的阅读路径当从标题开始,进而逐层阅读下去,读完全文,能领会文章中心主旨。
        而作为一个优秀的读者,在完成以上阅读的情况下,还能从多方面、多角度领会文章的特点和妙处,甚至是和我们学过的课文产生关联,从相同或不同种,更进一步比较分析;或者将所读内容转化为自己的能力,去解决生活中具体的问题,让阅读更加有效。
        那么如何应对教材与考试的这些变化,提高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呢?我们应该引导学生,
首先做一个合格的读者,然后做一个优秀的读者,并且注意对阅读思维和表达能力的训练
        4. 语言运用部分,要让语文综合能力在生活中真正用起来。
        这个部分的题目,皆有一个统一的活动背景。在假设学生真实参与到活动中时,完成具体任务的过程中,是否能将语言运用好,语文综合能力情况如何,都能具体得到体现。我们会感觉到,以前这部分题目是很好拿分的,基本上只要言之有理便可得到一个好分数。但现在,这个部分的高分,一般情况下真是语言运用能力很好的学生才能获得的。通常情况下,题干都有很明确的要求。

        通过以上探究分析后发现,无论是教材的变化,还是考题的变化,最终指向的都是对语文能力的培养与考查。让语文贴近生活,改变学习语文便只知道死记硬背的过往,真正提升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学生要将语文用起来,用得好,才是真正的语文好。
    因此,在将来的语文教学中,我们更应该立足于课标,立足于教材,以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目标。

参考文献:
1.《统编本语文教材七年级上册单元教学重点解析》,人民教育出版社主任编辑·刘真福;人民教育出版社编辑·曹晛;北京教育学院副教授·王漫。
2.《“活动·探究”单元的顶层设计和教学实施》,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涧。
3.《名著阅读课程化的探索——谈谈统编语文教材名著阅读的整体设计与思考》,人民教育出版社·王本华。
4.《在综合实践中学习语文——统编教材中的语文综合性学习简说》,人民教育出版社尤炜。
5.《统编本初中语文教材传统文化要素选编分析——以七、八年级为例》,宝鸡文理学院文传院·郑新丽。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