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个“互联网 +”背景下构建适合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模式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蔡瑞雪
[导读] 高校是学生生活经验及专业技能累积与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持续性、突发性、隐秘性等特点。
        蔡瑞雪
        襄阳职业技术学院  师范学院,湖北  襄阳 441050
        摘要:高校是学生生活经验及专业技能累积与快速增长的重要时期,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具有持续性、突发性、隐秘性等特点。为更好地满足社会应用型人才需求,构建完善的体验式信息化教学模式,应该充分发挥出互联网环境优势,促使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线上线下双轨并行模式急需全面融合、升级及创新,为学生提供更加优质且全面的服务。
        关键字:信息化技术;心理健康教育;互联网
        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一系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文件出台,极大地促进了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促使高校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要转变工作理念,创新工作方法,开展线上线下并行的教学和服务体系。
        一、传统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和存在问题
        (一)传统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组织形式[1]  
        主要依靠学校心理咨询中心制定顶层活动设计方案,如心理教育课堂教学、团日活动、主题班会、心理专题讲座、宣传橱窗展板条幅海报、心理报刊等。线下活动组织周期长,耗费人力物力,这种被动教育方式效率低、成效小,严重影响心理健康教育的效能。
        (二) 传统心理健康课堂组织形式
        目前,心理健康课程大多以PPT讲座为主,课堂氛围和形式完全不符合课程特点。
(三)传统的心理咨询辅导模式
        当前学生的心理咨询主要是线下进行,由于缺少前期学生的具体详实的心理异常资料,心理咨询教师也不能对症下药,没有争对性,咨询效果差。通过各类统计表摸底各班学生心理异常情况,过程繁琐容易出错和遗漏,存在问题的学生很难被发现;学生的个人隐私保密工作存在漏洞,让学生更加抵触。
(四)传统的心理健康师资队伍[2]
        心理健康教育是需要极强个人魅力、教育经验、影响力的教育者去承担,目前师资队伍的数量不足且水平不高,专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数量较少,通常一个教师要带很多班级学生,不可能掌握每位学生心理特点,课堂毫无针对性;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教学经验不丰富,难以运用到现实中去解决问题,缺乏说服力,从而降低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成效。
        二、“互联网+”背景下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创新
        “互联网+”时代鲜明特征就是创造性地使用互联网工具, 改变与创新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思维方式和工作模式,大幅提升工作效率。运用信息化技术,完善心理健康教育的课程资源、教学方法手段、教学内容、考核评价等。线上线下双轨并行,全面融合、升级心理健康教育工作模式。


(一)心理健康教育概念广义化[3]
        信息化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主动探索、自我感知为主线,以他助、互助、自助为机制,是真正意义上的学生自我教育活动,打破时间、空间限制,可拓展资源,保密学生隐私的环境的即刻教育,不能狭隘的定义为传统的有教室、有节次限制、有教师面对面的传授课程,凡是利用信息化手段,传递有助于改善学生心理健康的内容都属于课程范畴。
        (二)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模式[4]
        线上在MOOC平台创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在线开放课程,丰富并完善课程资源,制定发布网络课程学习指南、学习要求、考核要求。线下组织相关实践活动,让学生由网络虚拟到现实空间,课前线上预习,借助各类信息化手段,精确掌握每位学生心理状态,课中线下开展各种体验式实践活动,主要包括表演短剧、优秀互动等需要学生协同合作的教学活动,使教学具备高度的形象化、多样化及互动化特征,并能够吸引学生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激发学生积极学习情绪。课后利用线上资源,拓展教学空间。
        (三)多方位多角度多元化的立体式教育模式
        利用信息化手段,心理健康教育宣传全面覆盖,建立校园心理健康系统平台网站,开辟各种形式的栏目,如常见心理问题问答、心理调适方法、心理故事案例等。利用微信公众号“千山心语”、美篇分享、抖音制作等信息化手段推送心理防疫相关文章,帮助学生及时了解科学防疫知识与和心理防疫技术,鼓励他们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复杂问题。通过线上问卷调查,分析不同学生的心理特点,依据学生的自身特点设置多元化的心理教育教学内容。
        三、“互联网 +”背景下构建新模式的对心理健康教育的优势
(一)推动心理教育教学观念转变。
        通过组织学习和网络平台使用培训,教师深刻感受网课的教学形式便利化、多样化、资源丰富化,更新了教学理念,提高了教学效果
        (二) 共享信息化资源库,创新推动课程资源变革。
        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资源更丰富多样,通过网络打破空间时间隔阂,实现共建、共享。学生可以吸纳的知识更加全面、更多样,教学内容新颖覆盖的面更广,更新更及时,搭建智慧职教平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空间,申请在线开课程,完善丰富了课程资源和内容,课程视频、微课、防疫指南陆续上线,并拓展了课后资源。
        (三)推动课程教学方式变革。
        打破传统的教学方式,利用信息化手段,可以通过智慧职辅助教学、腾讯会议直播等符合当代学生特点,吸引学生兴趣,提高学生参与率,信息化教学手段、方法更适合该课程特点,教学形式多样化,与学生的互动频率更高,更能走进学生的内心,吸引学生参与课题活动,提高课堂的效率,完成课程设定的目标。

参考文献
[1]王佳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 (12) :58-60.
[2]俞国良,赵军燕.论学校心理辅导制度建设[J].教育研究,2013(8):90-95.
[3]陈新星.运用新媒体加强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J].福建师大福清分校学报,2015(01):61-65.
[4]王佳利.大学生网络心理健康教育积极模式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2016 (12) :58-60.

课题项目: 湖北省高校学生工作精品项目项目(课题编号 :2019XGJPGX2002 )
作者简介:蔡瑞雪(1987—),女,湖北襄阳人。助教,本科,研究方向: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