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不良教育方法的表现、成因及指导策略的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11期   作者:朱琴 周靖
[导读] 目前社会各界及大多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朱琴   周靖
        荆门职业学院  
        【摘  要】目前社会各界及大多家长意识到家庭教育的重要性,认为良好的家庭教育对孩子的健康成长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在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很多不良方法,家长并不自知,我们需要对家庭教育不良方法的表现及成因进梳理和探究,并根据大量案例及实践经验探究相对正向的家庭教育方法。
        【关键词】:家庭教育  不良方法  表现 成因 指导策略
        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非常重视家庭教育。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我们越来越清晰地看到,很多家长的教育思想已经不能适应当前的教育发展形势,他们正使用着种种不正确的教育方法,影响和阻碍孩子的发展。有人说:“每个教育失败的孩子背后都有一个不懂家庭教育的家长。”在此主要针对家庭教育不良方法进行梳理,并探究其成因,对解决问题的策略等进行研究,并提出解决一些问题切实可行的方案。
一、家庭教育不良方法的表现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谈到,不论时代发生多大变化,不论生活格局发生多大变化,我们都要“注重家庭、注重家教、注重家风”,强调“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现阶段越来越多的家长开始重视家庭教育,但由于人们对家庭教育思想认识不够,加之受历史和现实诸多原因的影响,目前的家庭教育明显存在一些不良方法,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家长的四种“错爱”方式。
        相信所有的父母都是爱自己孩子的,但很多父母给的孩子是“自以为是”的爱,爱的方式不对,“爱”变“害”。总的说来,家长对有以下四种“错爱”方式。
        第一、过度保护。虽然现在二胎三胎政策放开,但目前中国大多数家庭仍属于独生子女家庭,基本是六个大人围着一个孩子转的“非常6+1”家庭模式。孩子精贵无比,家长担心孩子出现不安全的情况,于是想尽办法保护孩子。不敢让孩子去尝试和体验,这样其实剥夺了孩子体验失败,独自面对危险解决问题的机会,无法培养孩子独立创造,敢于尝试的能力。
        第二、过度包办。孩子生活自理能力差其实是因为家人包办过多,很多家庭四位老人轮流包办孩子的生活问题,可未来有太多事情无法包办,一旦到有一天,孩子无法独立解决问题,处处不如别人的时候,内心会产生自卑感。这样自我价值低下会导致一系列的问题。
        第三、过度喂养。
        第四、过度满足。一些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用盲目的爱来满足孩子的要求,对孩子物质生活方面的需要有求必应,甚至孩子做错了事也一味迁就,帮其隐瞒。过度满足最容易导致孩子失去斗志,丧失学习的动力。
        这四种过度的现象,将导致孩子四个无的结果,即无能、无德、无才、无志。
        (二)教育方法简单粗暴。
        有的家长为树立权威,信奉“棍子底下出孝子”“不打不成才”的理念,以打压、命令等方法,强迫孩子服从管教,造成孩子心灵上的创伤。我们俗称“七把刀”的教育方式最打击孩子的自我价值。第一把刀叫“比较”;第二把刀叫“唠叨”;第三把刀叫“骂”;第四把刀叫“打”;第五把刀叫“讽刺”;第六把刀叫“冤枉”;第七把刀叫“恐吓”。
        (三)漠视、放纵孩子。
        由于工作原因,有的家长长期将孩子留给家中长辈、亲戚或社会托管机构,让他人代为看管、照顾孩子,导致孩子的不良习惯和反常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久而久之,便会形成性格缺陷,出现心理健康问题。以上不良的家庭教育态度和方法,十分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甚至会给孩子的内心留下阴影。


        (四)重视智育,轻视德育,
        部分家长未能正确理解孩子成人与成才之间的关系,本末倒置,忽视了孩子成长的根本,因而出现了重视孩子智力管理而轻视对孩子道德品质的培养。一方面,部分家长只关心孩子的学习成绩,而不注重对孩子的德育,这类家长更多地将他们的主要精力放在子女学习管理活动上,最关心的是孩子的考试分数是否提高。另一方面,目前大家关心的中考和高考,主要将文化考试成绩作为考核关键,而德育、美育和劳动技能等并不在中高考范围内,所以,一些家长错误地认为,与德育、美育等非考试内容相比,子女的学习成绩具有优先地位。而且,这些家长过于看重子女的学习成绩和未来工作、收入、美好生活之间的关联,认为良好的学习成绩是子女拥有好工作、好收入、好生活的必然前提。在这样的思维方式的指导下,注重言传身教、树立良好个性和优良思想品质的主张难以引起共鸣。
二、家庭教育不良方法的成因分析
        在了解上述种种家庭教育不良方法表现的基础上,我们通过开展家庭教育公益讲座、举办学生见面会、展开问卷调查等多种方式,深入研究这些不良教育方法的成因,究其根本,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一)家庭教育观念的偏差
        第一,由于受“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等封建残余思想的影响,加之受现行应试教育制度指挥棒的影响,部分家长错误地放大了孩子智育的重要性,认为孩子学习成绩好就能“一俊遮百丑”。第二,由于现代社会讲求精细的社会分工,人们普遍意识到拥有专业知识或技能的人更能满足社会发展需求,故而,部分家长只强调让孩子成为“专才”,他们只重视孩子某一方面的技能或能力的培养,并不注重孩子的全面发展。在这些极端错误的人才观念影响下,少数家长忽视了对孩子良好行为习惯和思想品德的培养,出现了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
        (二)隔代教育的影响
        年轻父母忙于工作或者是其它的一些原因,孩子生下来以后就一直由老人照管,隔代亲使老人对孙辈的爱常会陷入无原则的迁就和溺爱,这种缺乏理智的爱最易表现出前文所提到的四种“过度”,培养出“四无”的孩子。中国有一句古话“三岁看大,七岁看老”,一旦孩子小时候养成了某种习惯,等到学龄期父母意识到问题再去改变会异常困难。
(三)不注意良好家庭教育环境的营造。
        良好家庭环境是进行正确家庭教育的必备条件,遗憾的是当前许多家长忽视了这个问题,家长总是希望孩子改掉坏毛病,一旦发现孩子的问题都免不了-通数落甚至责打,然而,家长却没意识到自己的言行已经在孩子身上起到了潜移默化的作用了。
三、对改变家庭不良教育方法的几点建议
        (一)树立正确的人才观念
        第一,家长需要认识到教育的目标是使孩子树立德性并能够对社会作出一定贡献,这意味着家长需要摒弃“重智育、轻德育”“唯金钱论、唯分数论”等错误的观念。第二,家长要对道德品质有正确清晰的认识,这就需要家长自身先接受教育,在教育孩子的同时积极提升自己的道德修养,从而更好地对孩子进行引导。
        (二)适应个性,顺其自然。
        天下没有两片相同的树叶,孩子也如此,不同性格特点的教育对象,采用不同的教育方法。优秀的家长要能够体察入微地掌握孩子的心理生理状况、天赋秉性、性格爱好、顺应个性地引导孩子更好的发展。
        (三)努力营造良好的育人环境
        第一,建立民主和睦的家庭关系。一个完善的家庭,一种民主和睦的家庭气氛是孩子健康成不可缺少的条件。父母之间要互相尊重互相体说,互相爱护,共同关注孩子的成长。父母与子之间,也应建立民主平等关系。既有父母对孩子思想上和生活上的关怀、期待、鼓励 循善诱,又有孩子与父母一 起交流思想情,给孩子的心灵留下自由的空间,让孩子感受到心 里上的满足。
        第二,父母要做好表率作用。良好的教训应当有良好的榜样来陪衬。在家中父母做好表率是非常重要的。家长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 特别是为人处事的态度,判断是非的标准,都是一本无字的教课书,都会给孩子留下终生的影响。因此父母应注意自己率先垂范的作用,严以律己,以身作则,以身立教。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2]齐大辉.《爱是一次共同的成长》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6.3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