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研究

发表时间:2021/8/17   来源:《中国教师》2021年4月第11期   作者:魏小军
[导读]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知识学科,学习资源无处不在。
        魏小军
        甘肃省天水市枣园巷小学  甘肃天水  741000
        摘要:随着我国教育改革不断发展,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是一门实践性极强的知识学科,学习资源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必须转变传统教学观念,创造性的开发并利用一切适宜课程资源,以此为学生树立正确语文学习观。本文就是细谈笔者深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积极开发并利用课内课外课程资源的具体路径,以期为进一步提升语文教学质量提供参考,真正实现“世界皆为可用资源”。
关键词:新课改;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前言:
        在小学语文教育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一个需要长期坚持且不断发散的教学实践课题。毕竟,语文课程资源无所不包,无处不在。语文教师如果囿于单一范围,仅依靠教材提供的例子展开教学,就会无形制约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培养,及发散性思维培养,导致学生学习热情不足。为此,语文教师从教学目标反推教学设计,切实认识到开发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与必要性,就可正确引导学生开阔语文学习视野,逐步深化语文素养。
一、在教材与课堂教学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从教材内容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材中的经典语篇,无论是出自哪个年代,都或多或少存在一个基本通性:缺少一定的可以引入想象的“空白”之处。这对于我们开发利用语文课程资源而言意义重大,值得深挖。而小学语文的语篇“二次开发”,不仅可以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语文教师从学生的角度导入讲授,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自我意识,提升学生体悟能力[1]。例如,在教学《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一文时,文章用速度对比一一递进式陈述了“人、鸵鸟、猎豹、游隼、飞机、火箭”等的具体比较,让学生明确世上最快的物体是光,但是用按下开关出现的光束佐证“宇宙最快的东西居然可以轻易地拿在手上”,很容易让学生懵懂,而这导致的“空白现象”,就是隐性的课程资源所在,值得教师开发利用。
(二)从图文互动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插图是小学语文教材的“非连续性阅读材料”,是辅助学生学习并理解语文知识的重要工具。语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图文互动形式,自然可以实效增强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2]。例如,在教学《松鼠》一文,语文教师引导学生阅读预习文章时,让学生边阅读边找出与插图契合的描写松鼠特征的主要词汇抑或语句,以“面容清秀,眼睛闪闪发光,四肢轻快”为例,不但可以让学生在图文吻合的阅读思考下有效启发想象力,还可以让学生图文结合,对课文重复阅读体悟产生兴趣。
(三)从标点符号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标点符合是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放利用中最易于被忽视的语文书面语组成部分。以《慈母情深》的教学为例,文中多次出现省略号、感叹号,尤其是在作者向母亲要钱的时候大量出现:“妈…”、“我…”、“我…要钱…”、“买书…”等,无一不是在通过标点符号体现作者心中的挣扎、羞愧以及对母亲的感激、崇敬[3]。语文教师在教学此文时,专门让学生留心文中对话的标点符号,而后让学生相互讨论作者为何是如此使用标点符号?不但可以让学生代入自身,联系自己的生活经验,深化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还能在引发学生共鸣之时,无形挖掘标点符号这一课程资源,让学生的情感表达顺着标点符号应用延伸、拓展。
二、在拓展延伸与生活连接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从课堂拓展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在新课改背景下,语文教师要想做好课程资源开发利用,就必须先行将以往的“教材是学生的世界”转变为“世界是学生的教科书”。而后坚持以教材为基点,以课堂为阵地,将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进行连接。只有这样,小学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才能真正意义上的做到求真务实、有的放矢[4]。

例如,在教学《太阳》一文,语文教师在阅读导入环节不再自上而下的直接将知识讲给学生,而是以对话交流的方式,由文本解读程序转为“闲谈”形式,让学生讲一讲“你认为的太阳是什么?为什么我们需要太阳?”以此激活学生的生活资源探究心理,继而反哺课堂学习。
(二)从课外生活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对于小学生而言,校外生活简而言之,就是说其走出学校大门后的一切生活点滴,主要包含:家庭生活、社会生活、自然生活。而无论是哪一种校外生活,都可以在小学生参与其中的过程中无形生成课程资源,滋养并影响小学生的学习、生活。因此,语文教师在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上,应同样重视小学生的校外生活关联,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结合教学内容组织一些主题性校外实践,以此促使小学生形成良性的学习、反思习惯,借由亲身体验学有所获,思有所得[5]。例如,在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语文教师组织一次“我们一起拥抱大自然”绿色实践活动,在观察、体验中增深小学生环保意识。
(三)从校外生活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小学语文教育不仅是要教给学生基本语文知识,还是要在思维开发、素养提升、学习方法形成等多个方面促使小学生从小打好发散思维基石,不受单一的学习场所、学习空间限制。因而,语文教师以培养小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为导向,主抓小学生课堂时间外的校园生活,从中凝练课程资源,也可以让小学生通过学校这一“第二家庭”实效构建优秀学习闭环,通过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既学习语文,又反哺语文学习。例如,通过升旗仪式、国旗下的讲话、课间操活动,以及小学生更感兴趣的文艺活动、竞赛活动、游戏活动等,推动小学生在喜闻乐见的校园生活中,接受潜移默化的文化熏陶,陶冶情操,助力语文课程资源开发利用。
三、在动态生成与技术应用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一)从教师动态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语文教师是教学活动开展的前提,是小学生在一般情况下,除父母之外接触时间最长的人,也是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最核心责任人。因此,语文教师自身的生活阅历、生活经验、学习思考、业务体会、教学总结等都是非常珍贵的课程资源素材。需要语文教师将它们灵活、动态的渗透在日常教学活动,以此以“立德树人”为指向,深化语文教学启导。例如,语文教师定期将自己的业务实践体会整合发表于各级各类刊物,并将其在班级教学活动中结合利用,使学生从新的角度认识语文教师,认识语文课程资源。久而久之,学生自然会在无形中以教师为榜样,激发自身的随手记录、多加阅读、勤于反思等意识。
(二)从学生动态中开发利用课程资源
        现代教育技术不仅为语文教学提供了视听一体的动态教学支撑,还更好的与学生兴趣相互结合,以鲜活、海量的课程资源暗示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究。因此,从一定角度而言,技术、教师、学生等实则同为课程资源开发利用的主体,可以在细化的教学活动中合力、相协。例如,在教学《田忌赛马》一文时,语文教师不但可以使用多媒体设备为学生播放提前制作的动画视频,降低学生理解难度。还可以通过视听结合的双重刺激,让学生动态化的看待教学工具,不再将其仅视作展示载体,而是逐步将信息技术本身看成可观课程资源渠道。
结语:
        综上所述,现实生活有多么广阔,小学语文的学习空间就有多么辽阔。要想在新课改背景下,带动学生一起深入基本语文教材,将教材与现实生活进行连接,继而做好高效的课程资源开发利用,使学生在理论结合实践的体验活动中深化语文学习感知,语文教师就必须善用各种教学手段,积极开展学生感兴趣的探索活动,以此激活学生语文学习热情,使学生自主学习、自发探究,切实培养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米乘锌. 新课程理念下初中语文课程资源整合与应用分析[J]. 新课程,2021,{4}(25):52-53.
[2]林艳卿. 开发语文课程资源,提高学生语文素养[J]. 新课程,2021,{4}(19):187.
[3]罗仔秀. 新课改下科学的课程资源在小学语文课程中的有效运用[J]. 学苑教育,2021,{4}(12):19-20.
[4]朱庆国. 语文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应注意的问题[J]. 课程教材教学研究(中教研究),2021,{4}(Z2):44.
[5]李敏. 小学中年段语文综合实践活动课程资源开发例谈[J]. 新课程,2021,{4}(15):22.
投稿 打印文章 转寄朋友 留言编辑 收藏文章
  期刊推荐
1/1
转寄给朋友
朋友的昵称:
朋友的邮件地址: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
邮件主题:
推荐理由:

写信给编辑
标题:
内容:
您的昵称:
您的邮件地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