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合连
肇庆市高要区南岸中心小学 广东省 肇庆市 526100
摘要:小学生是课堂上进行学习的对象和主体,而教师是在课堂上起着引领者和协调人的作用。每个人都希望能够得到别人的尊敬和欣赏,学生亦是如此。然而,在日常教学过程中,仍有一些教师不考虑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将自己的需要和兴趣强加给学生,从而达到既定的教育目标。殊不知这样会造成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独创性思维缺乏,甚至枯竭,学生课堂的主体地位逐渐被边缘化。因此,在数学课堂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为学生创设有利的条件,充分调动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积极性,使得学生能够成为数学课堂的主动参与者、经历家和探究者,把数学课堂的主导权完全交还学生,从而培养和提高学生的综合数学知识和能力,使他们成为高素质的人才。本文重点阐述了如何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尝试、体验和探索新的知识。
关键词:学生立场;数学课堂;兴趣;尝试与体验
引言:为了更好地促使学生们能够主动地积极投入到学习中去,教师们就应该更加注重从学生这个角度出发去观察和解决问题。与此同时,教师还需要以各类学习活动为载体,引导学生之间独立思考解决问题,鼓励他们在课堂上进行共同合作讨论探究,多角度、全方位地探索和运用所学的知识,充分调动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品质[1]。其次,在新教育课程标准和新理念的正确指导下,教师更要注重富有启发性的引导,要让本班的学生深入去学习观察实际问题、思考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探究如何解决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主动性,让学生从知识的聆听者转变为知识的探索者,培养自主探索的精神。
一、创设探索的机会,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1.通过观察引导,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的观测主要是一种泛指我们能够有意识地了解和感知一个数字的基本特征及其事物形状,观测以符号、字母、数码或者其他文字等为代表的各种数学联系、命题及其他几何图形的基本结构性特征。将贴近学生生活的真实有趣的实际问题引入到课堂中,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参与感[2]。据一项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一节40分钟的小学数学基础教育课,学生的主要学习注意力时长通常只是15—20分钟,那么如何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学效率呢?如果老师在课堂上一直对学生进行“填鸭式”的教育,不给学生预留独立思考的空间,那么学生不仅无法学到多少知识,而且学生的学习效率也会大打折扣,学习能动性也会随之降低。例如,在讲授四年级下册《观察物体》一课时,老师可以拿出一个长方体,让学生观察并总结长方体的特征。然后教师站在不同的角度和位置,让全班同学们仔细地观察一个长方体,并引导他们回答从正面、侧面、上面所能够看到的各种图形的特点,从而充分调动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与学习的主动性,促使他们进一步观察,从而获取新的知识。其次,还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和观察其它立体图形,引导他们用类比、推理等方法进行分析总结。
2.通过小组合作式的学习,激发了学生的自主性和学习兴趣
新课标明确指出,由于学生和教师都是自己学习的对象和主体,而且教师也是自己学习的组织者、引领者以及协调和合作者,所以我们在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非常重要。另外,小组合作式的学习也不能完全适用于这些教学内容。因此,在进行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必须首先要全面地掌握好本节课的教材和知识点,并且依据大纲中的知识点和基础知识点,根据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点情况,对本节课的知识点和基础知识进行大致筛选和归类。要求学生通过自学解决一些简单明了的问题。例如,轴对称图形、对称轴、图形的平移与旋转等。此外,对于学生也进行了分组,当我们发现学生在课堂上的学习活动过程中出现一些困难或存在疑问时,可以在一个小组内共同进行讨论、交流,共同探索与解决这个问题,从而增强合作学习的动力。
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是为了解决问题。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偶尔提出一些适当的问题是成功实施小组合作学习的基础。教师应了解问题设计的作用,问题设计的目的不仅在于引导学生正确回答问题,更重要的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学习思维,教会他们如何思考问题。
小组合作探究是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环,这就是说,教师在钻研教材的基础前提下,将一些重点和难点转化成能够充分调动学生小组形式探究的现实问题,从而引起点燃学生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激情和火花[3]。比如在我们教师讲授正方形的周长及其计算公式时,教师可以先给出边长相等的正方形,让学生们先自己进行公式总结,然后在小组成员间进行合作讨论:“你如何找出它们之间的关系”?与此同时,老师要通过观察每一个小组的学习情况,鼓励并主动地引导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和想法,调动他们的参与积极性。这种小组协商合作的教学方法不但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得学生在对于周长公式的认识上有了较为良好的掌握,而且大大加深了学生对于这个公式的印象和记忆,优化了整个课堂教学过程中的效果。因此,教师应将课堂教学与小组合作学习充分结合起来,以提高课堂的趣味性。
3.通过实际动手操作,提高学习效率
著名儿童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先生曾经这样评价说过:“儿童的智慧往往在他的手指尖上”。由此我们可以看出,通过实际的动手学习操作,不仅可以有助于不断激发和增强培养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和产生学习上的思考,还可以有助于不断提高和增强培养学生的集体自主创新能力意识。毕竟,世界上所有的科学成就,都来源于实践。因此,在实际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创设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进行实践的时间和机会。也只有通过自己的亲身经历和实践,才真正能够充分激发和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能动力,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增强他们对于所学基础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同时,还能够充分地开发和培养学生的智力,使他们自发地去动手、动脑,大胆地进行思考、探索和创新,使得学生不再仅仅是一个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一个知识的接受和传递过程中的一个主动参与者、体验和尝试者,是一个认识和传递过程中的探究和尝试者,是一个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和主体。
提升学生自主动手操作技巧能力,是激励学生进行创造性思考的一个非常必要的环节。在开展小学多媒体数学课堂的教学设计过程中,教师应该做到充分考虑一个班级整体的学情以及学生个体的实际情况,通过充分利用现有多媒体课件和教学设备,或将其与现有多媒体课堂教具和内容进行相结合,让学生能够亲眼看到、亲自操作与尝试,从而实现观察与操作、思维与语言的结合。例如,当老师在教授轴对称图形时,可以让学生把给出的图形涂上颜色,然后折叠起来,这样就可以画出对称图形的另一半,然后把两个图形进行比较,找到一个统一的规律和方法。再比如,当在教学正方体的展开与折叠时,我们也可以让学生按照给出的展开图,自己动手裁纸折叠,从而总结出那些展开图可以折叠成正方体,而不能折叠成正方体的展开图又有那些特征。诸如此类教育活动不仅有助于充分调动和鼓励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激发其自主学习兴趣,而且还有效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自己所需要掌握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要点的理解认识,使得学生能够在一种颇具探索趣味的学习气氛里进行学习。同时学生体验感受到自己动手进行操作所带来的喜悦与成功感,并潜移默化培养了学生的操作创新性和思维能力意识。
二、注重生活实践,体会数学应用
研究结果表明,只有当所需要的学习素材与一个学生目前现有的知识和他们在生活中的体验密切相关时,学生才能够对其学习过程产生浓厚的兴趣[4]。这就是为什么要求我们教师应该在认真进行数学知识课堂教学的整个过程中,让我们的全体学生充分地体会并看到了掌握数学知识和实际生活的一种紧密的关联。比如根据实际生活经历,计算一个20平方米的房间一共需要多少块边长为50分米的正方形地板砖。通过这样一道计算题,让我们的学生深刻地感受和了解计算面积的重要性及其在现实生活中的真正应用,认清了数学知识无处不在,从而逐渐地培养了学生以计算科目为视角去看待世界,切实地体会到数学问题和社会生活之间的密切联系。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只有我们的学生积极地参与、体验和尝试,他们的逻辑思考和思维方式才会一直保持在最佳的状态,智慧中的火花才永远不会被熄灭,学生的逻辑和数学技巧才会在实践中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他们也才会真正地成为这个课堂的主人和探索者。继而,才有机会使数学课堂实现自主与高效。
参考文献
[1]张晓华.基于学生立场:数学课堂要多让学生尝试和体验[J]. 理科考试研究,2014,21(006):24-25.
[2]刘秀梅.多一点体验,多一些精彩-体验式数学课堂教学的点滴思考[J]. 中学课程辅导:教学研究,2015,000(027):127-127.
[3]曹会云.让学生体验生动的数学课堂[J]. 吉林画报:教育百家 B,2014(2).
[4]宋兴敏.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学生数学体验的思考与尝试[J]. 教育现代化:电子版,2015(12):70-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