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慧
山西省晋中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学校 山西晋中 030600
摘要: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对学生的教育也是越来越重视,尤其是学生的素质教育问题。小学生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近年来,我国实施素质教育改革,让小学教学也能跟上时代的步伐。小学语文是小学教学中不可缺少的课程,这门课程不仅可以培养小学生对语文各方面的理解,还能够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鉴于此,文章结合笔者多年工作经验,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提出了一些建议,仅供参考。
关键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与实践
引言
深度学习是指引导学生深入思考、促进学生逻辑思维发展的学习模式,近年来受到了学校和教育部门的高度重视,为教师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改革提供了重要的方向。深度学习能够更好地强化学生的学习能力,促进学生思维方式的发展,和当前核心素养的教育要求相吻合,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深度学习,能够有效促进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因此,作为小学语文教师,一定要积极探索深度学习的方式和途径。
一、小学语文教学中深度学习的概念及特点
深度学习就是让学生在打好学习基础的前提下,通过主动学习和独立思考,对学过的知识有更深一层的理解。深度学习与浅层学习是相对的,其主要有以下几个特点。首先,真正理解。学生只有真正理解和掌握所学知识,才能够对知识进行剖析性的学习和深层次的思考。其次,知识整合。知识并不是孤立的,它具有生成性和动态性的特点。再次,学会反思。小学生的认知能力比较弱,在接受新知识的时候会有一定难度,因此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反思,帮助学生理解知识。最后,运用知识。通过深度学习,学生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知识迁移的能力。
二、深度学习的重要性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了“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教育理念,要求教师需要创造有利的教学环境,让学生可以通过自主学习的方式,在不断的深度学习实践中,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提高学习质量。其次,深度学习符合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理念,可以细化教学目标,使其融会贯通教学内容,而且还可以激发学习反思,进行相应的总结,在潜移默化中提高思维能力。通过深度学习,学生可以全身心投入到语文知识中,合理应用所学知识与技能,提升语文核心素养。通过个性化思考扩展阅读思维,增强课堂的体验感,提高阅读教与学的效率。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现状
(一)教学模式滞后
课程改革对小学教育的要求在不断提高,小学语文课堂应该坚持以人为本,充分发挥教师在课堂上的引导作用,不仅要在课堂上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能力,而且要重视对学生综合素养的培养。但是就现阶段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状况来看,教学模式与发展目标并不符合。很多小学语文教师依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方法开展教学,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极低,往往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来学习。教学模式相对滞后,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能力。
(二)教师对语文深度学习的重视程度不足
深度学习的概念是近几年提出的学习方式,目的就是对教材进行深度研究,并且加强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运用,对教材原有的内容进行拓展。但是,在语文深度学习过程中,教师对其的重视程度是严重不足的,很多教师都没有充分地认识到深度学习的重要性,更别说进行小学语文教学了,这样教学效率根本无法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也是无法保证的。
(三)课堂时间紧迫
一节课只有四十分钟,课堂上教师要完成固定的教学任务,时间十分紧迫。在时间不充裕的情况下,教师往往只是将教材中的概念以及重要意义解读出来,并围绕重点反复讲解,基于自己的文学基础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传授给学生。在这样的教学下,学生的语文水平虽然有一定的提升,但实际上却是“揠苗助长”。随着“黄金分割”理念的提出与应用,可以发现在一节课堂中,学生的注意力是有限的,他们能够接受的知识也是相对有限的,因此课堂上教师必须要给学生留出一定的思维活动空间。
四、小学语文课堂中实现学生深度学习的策略
(一)创设趣味有效的教学情境,诱发感性经验与理性认知链接
教育心理学研究指出,理性认知通常需要依托感性经验去获得,如果能把学生带入与教材相关的真实性的课堂情境中,身临其境地去感受体验,那么知识的发展、认知结构的重建、规律的探寻就比较容易,反之则困难。知识的获得和应用,从来不是孤立、简单化的灌输和练习,而是通过创设真实、丰富的教学情境,多视觉地链接、调动、激活相关情境素材,帮助学生建构出属于自己的知识结构,实现知识的迁移应用,从而把知识和技能转化为语文素养,这正是实现教与学沟通的有效方式。教学《猫》一课,要体会猫的“尽职”本性,以“屏息凝视”一词为突破口,让学生化身老舍笔下的猫,结果他们坚持不到两分钟直喊累,猫却能几个钟头仍“屏息凝视”,借助情境通过对比,明晰了重点。神话故事《大禹治水》一课,二年级学生对“泛滥”一词的理解有难度,通过播放影像给学生直观感受,帮助学生建构画面,体会洪水给百姓带来的深重灾难,感受大禹大公无私、不懈奋斗的精神力量。
(二)贯通课堂内外,注重知识的迁移运用
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有效方法、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是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也是深度学习的重要要求。因此,教师要注重学生学习思维和学习能力的提升,凸显语文知识的实用性,贯通课堂和课外,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问题,为学生的语文知识迁移应用提供良好的途径。课堂并不是学生学习的终点,当前新课程标准也对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教师要将课堂当成学生学习的加油站,在课堂上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引导,让学生掌握各种有效的学习方法,然后将课堂延伸到课外,鼓励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来解决实际的问题,促进知识迁移运用。
(三)实现教学互动的多样有趣,加强自主体验与合作探究融合
据研究资料显示,7至10岁儿童全身心投入某一事物的时长为20分钟,10至12岁的将近25分钟,而深度学习是一种强调自主体验和合作探究的学习,它在破解文本表层的符号过程中,更是触及藏在字里行间的灵动思想和文化价值。它需要的是“学生感知觉、思维、情感、意志、价值观全面参与的、全身心投入的活动。”简趣课堂教学倡导适度地将课堂多样化的互动方式有节奏地交替进行,来帮助学生保持相对持久的有意注意时间。
在这里,知识获得的过程就像一场球赛,每一位同学都是传球者,需要大家全力以赴共同完成,学生通过动手操作、积极思考、大胆表达,与同伴分享,经历修正和完善已有经验的学习历程,构建师生互动、生生互助合作的沟通方式,形成多元化、多形式、多维度的联动体,实现丰富情感、理性思考、成长体验等目标的达成。《一个豆荚里的五粒豆》是四年级上册提问策略单元的精读课文,通过建立“自由读文,提出问题—生生合作,梳理问题—师生合作,筛选问题—利用问题,理解课文”的学习过程,将探究式独立阅读与讨论式合作学习方式相结合,在师生之间多向信息的交往互动和传递中,理解、把握、归纳出知识的本质特征。
(四)明确小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改变现阶段的课堂局面之前,首先要明确什么是主体地位。很多教师和学生分不清主体地位的真实含义。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认为将重要的知识内容灌输给学生,就能帮助他们意识到自己是课堂的主体,应该主动吸纳哪些重要内容。但是从学生层面来看,教师的灌输式授课是站在教师的角度去完成知识的分配,他们会觉得教师本身才是课堂的主体,他们需要按照教师的要求完成相应的作业。这样的授课方式并不利于小学生心理的健康发展。因此教师需要在课堂中营造轻松的氛围,由此完成知识的讲解和内容的渗透。
(五)联系生活实际,深入理解感悟
生活教育是陶行知先生提出的重要教育理论,提倡教育实践要将生活作为核心,将教育活动向生活延伸,从生活中选取素材补充教学活动,对学生实施积极有效的教育指导,辅助学生对课程知识内容的学习。按照陶行知生活教育的引导,在深度学习理念下,教师在教学中要有意识地联系生活实际,践行“教学做合一”的思想,促使学生对语文知识进行系统的探究,深化学生对课程内容的理解和感悟。通过联系生活实际,组织学生参与模拟实践活动,能践行“教学做合一”思想,使学生对语文知识内容产生个性化理解和感悟,对语言故事所要传递的教育思想形成深层次感知,在深度学习的基础上,使小学生的语文综合学习能力得到良好的训练。
(六)创设宽松、和谐的课堂氛围
为了让课堂变得更为有趣,教师可以用幽默有趣的语言风格,穿插讲述一些幽默风趣的实际例子或者有趣的小故事,让学生能够放松身心,然后能够更为自然地融入到情景中去,这就激发了学生“深度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情景教学的实施有助于拓宽教材的内容,让学生能够有更为广的知识面,进而能够自主理解相关抽象内容,还能激发学生的热情,让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一定的提升。例如在进行《狼牙山五壮士》的相关学习中,教师可以应用PPT形式、音频形式等创设情境,让学生能够通过自己的视觉感受狼牙山五壮士的伟大牺牲精神。在教师新颖的教学方式下,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自然能够进入深入学习状况,能够思考狼牙山五壮士这样做的原因是什么?通过深入的思考,学生能够对于文章的内容有更为深入的探究,这对于激发学生的探索热情,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大有裨益
(七)提炼恰当的“主题”
“单元主题”需要从“学习单元”中提取。主题是比较凝练的,教师需要明确讲述语文知识,让学生感受学习语言要素时蕴含的意义,让学生在语文知识的学习中,不断将语言进行运用。“单元主题”是将语文知识整合起来,构建完整的知识框架,主要是为了实现学习目标,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学习单元”中的知识是比较丰富的,蕴含着语言、文化等,但是课堂中的时间和空间都是有限制的,学生要想在有限的时空中学习知识,就应该将全身心都投入到语文课程中,感受到语文知识的本质。教师在构建“单元主题”时,应该努力对语言要素进行探究,从而提炼出“单元主题”。感受文章的原生价值。语文课本中的文章主要就是为了传达一些道理或者感受创作者的情感,融入了创作者的深刻思考。明确教学价值。教学价值就是将学到的知识运用出来,并感受语文知识的价值。其实学生学习的文章蕴含着丰富的知识,教师应该发挥出引导者的作用,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作用。为了实现深度学习,教师应该让学生有端正的学习态度,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主体,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教师还要注重将教学目标和学生的生活联系起来,提升学生的学以致用能力。
(八)课外拓展开展深度学习
古诗词是小学阶段需要重点掌握的一类文学体裁。古诗词通过简单的汉字和意象表达出诗人隐藏的情感,通常是借物喻人或者托物言志。当然,不同类型的古诗词有着不同的特点。在语文古诗词的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深度教学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古诗词的表达方式,并尝试自己创作诗词。在这样的视野中,他们首先能够在教师的帮助下完成古诗词的知识总结,并能够发现不同的诗存在的相似之处和差异,从而构建出古诗词的模型,在此基础上理解诗中所表达的意象。意象的使用通常在写景或者抒情的诗词中常见,这些规律都能够搭建在自己的模型中。随后对自己的模型进行实践,感受知识的迁移和应用,最终能够独立享受学习的过程,并发现自己的进步。
结束语
总的来说,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有效进行,是需要教师和学生共同努力的,教师需要依据素质教育时代的标准和政策创新和改革自己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最终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以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而且,教师对小学生进行语文深度学习教学时,要从我国小学语文教学现状出发,本文介绍的策略就是在新课改的背景下提出的,这些策略的提出可以更好地促进教师教学质量的提高、学生深度学习语文效率的提高,最终促进小学语文有效性教学的顺利进行。总而言之,教师应该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适应新时代教育发展的需要,不断对课堂进行优化,全面提高学生深度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学工作不断向前发展。
参考文献
[1]颜孙坪.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与实践[J].当代教研论丛,2020(09):53.
[2]李倩云.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析[J].小学教学研究,2020(23):31-33.
[3]李琼妹.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与实践[J].新课程导学,2020(21):45-46.
[4]周晓.深度学习视域下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探究[J].基础教育研究,2020(14):52-53.
[5]沈艳雯.浅谈小学语文课堂的深度学习[J].科学大众(科学教育),2020(07):67.
[6]王佳楠.“深度学习”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实践探究[J].散文百家(新语文活页),2020(07):137.
[7]吴晓玲.小学语文深度学习视域下的主问题教学[J].教学与管理,2020(20):65-67.
[8]叶福旋.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课堂引导真实、有深度的学习的教学策略介绍——谈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跳水》教学[J].考试周刊,2020(58):31-32.
[9]倪如玉.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的探究与实践[J].小学教学研究,2020(18):70-71.
[10]赖宝珍.核心素养视域下小学语文深度学习探究与实践[J].华夏教师,2019(08):30-31.